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记·表记》说:“情欲信,辞欲巧。”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现,故辞必巧丽。” 这些道理,对于指导文学创作是确有实效的,对于指导新闻写作同样也有实效。新闻不仅同文学作品一样要讲究“情信”、“义明雅”,而且同文学作品一样要追求“辞巧”。大概没有哪个记者认为新闻作品可以不讲究技巧和无文采。 设置悬念,是文学作品中的欲露故藏,收到似藏反露效果的常用手法。这种手法用在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2.
信言与美言     
《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与美言,美言不信。这是老子从哲学角度研究语言模式及其功用的一段文字。译成现代语,那就是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是不是有些绝对化了?因为《札记》就持相反的观点,叫作“情欲信,辞欲巧”。写文章,谁不想弄得辞情并茂。而后来的屈原、李白、李贺,哪一个又不是这样呢?倒是老子自己,五千言的道德经,首开三字经和百家姓的行文模式,明快则明快,读起来可有些费劲。  相似文献   

3.
关飞 《新闻世界》2010,(5):138-139
孔子、孟子都善于言辞,但孟子对孔子的"辞巧"修辞观既有继承也有偏离。文中阐明由孔子的"辞巧"到孟子"善辩"的流变,比较两者同中有异的修辞手法,揭示造成两者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传播,无论报纸还是广播,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叙事状物的。古人说:“情欲性,辞欲巧”说的是写文章不仅应有真实的思想感情,还要讲究语言表达艺术。新闻作品语言也要有美感。才能抓住读者心,给人以美的诱惑力。如果说事实是新闻的灵魂,那么语言美则是新闻的魅力所在。什么样的新闻语言才有美感呢?笔者以为,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准确美:优美的新闻语言应具备鲜明的客观性,只有表达准确,恰如其分,不空泛,不含混,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来面貌,给人真切感、可信感。以深厚文字功底见长的中外名记者的优秀新闻作品,无不以叙事  相似文献   

5.
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孔子所提倡的一些原则,如“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既是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准则,也是普通大众安身立命的信条。历代的思想家都以阐发孔子思想中  相似文献   

6.
人们说话、写文章,往往要对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一番,以求得好的表达效果。这是无可厚非议的。因为孔子早就说过:“言之不文,行而不远。”但这种修饰,应是表情达意所必需的,恰如其分的,切合实际的。 可是,对语言的加工修饰有时被片面理解和利用,而变成了刻意涂饰。它无视内容表达的实际,一味追求语言形式上的华美与奇特,“鼓其雄辞,誇其俪事”,结果往往是有如“加粉黛于壮夫,服绮纨于  相似文献   

7.
巧设悬念     
古人论作文,最忌直,主张“文似看山不喜平”。孔子曰:“辞欲巧。”孟子日:“智譬则巧。”按袁枚的解释,这里的“巧”,即“曲之谓也”。小小说要写得生动曲折,吸引读者,很重要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要巧设悬念。巧设悬念的小小说为什么会吸引读者呢? 这首先是因为小小说的悬念没有限制读者的想象,而是激发起读者对类似生活经历的联想,让读者在谜底未揭晓以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悬想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结局。读者总是爱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元胜 《大观周刊》2012,(18):220-220
小学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文”的教学则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与文字材料的理解、运用与再创作的能力。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倍感吃力的是无法完成一篇文字生动、语言较为缜密、人物形象鲜活的文章。信否,请看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一次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纪要。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鲁迅的语言和他运用语言的艺术。他的修辞手法,便是应当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致李桦》)又打比方说:“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做文章》)可见鲁迅是十分注意语言的修饰工夫的。这里试着谈谈鲁迅作品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广播故事《“田三万”分家》的评语是:“主题鲜明,选材得当,结构严谨。”“尤其突出的是,那满篇生动的、有乡土气息的语言,同题材如此和谐一致,听来生动、亲切、有味。”“语言独具一格,听得明白,念得上口。”中央台的评语,我觉得有点过奖。不过,这篇稿子在语言的运用上,我们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体会。语言是表达内容的工具,但不是消极地、被动地为内容服务。辞随意生,情见乎辞。内容和语言紧密相连,互为依从。不同的内容要  相似文献   

12.
饮食·文人·文化——评《文人与茶》■李安纲饮食,是所有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独立的标志,是文化的载体。从孔子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到孟子的“食色,性也”,都说明人类对于饮食的重视;从老子的“五味令口人爽”,到李白的“但愿长醉不愿醒”,都...  相似文献   

13.
报纸版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容的表现力。所以报纸版面被称为除文字、图片之外的“第三种语言”,即版面语言。那么,如何才能让报纸的“第三种语言”有更强的号召力呢?创造鲜明独特的版面风格版面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同音乐、绘画、诗歌、雕塑等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立意构思要高、要奇、要新、要巧,要有个性有特色。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字     
“词”和“辞” “词”和“辞”都读ci。但含义各别:“词”是语言组织中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而“辞”指优美的语言。 现代汉语里,在表示“言词”“文词”的意义上,“词”和“辞”是通用的。如“词讼”“词令”“致词”“歌词”中的“词”可用“辞”替代;同样“辞典”“辞章”等中的“辞”也可用“词”替代。 但“词”和“辞”也有不能替代的地方。“问”作“诗词”“词类”“词素”“词语”“实词”“虚词”等用法时,“辞”不能代替“词”;同样,当“辞”作“辞谢”“辞呈”“告辞”“推辞”等用法时,“词也不能代替“辞”。  相似文献   

15.
冯美 《东南传播》2012,(3):129-130
修辞原则不仅针对于书面语的遣词造句,而且也适用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活动。在电视节目中,传统的修辞原则规范、制约和指导主持人的言语行为。本文以《壹周立波秀》为例,在题旨情境、情信辞巧、辞达而已、多样得体、协亦自然五种修辞原则的观照下进一步分析周立波的语言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大观周刊》2012,(44):147-147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说写往往会脱离生活,形式单一,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局限、语言千瘪、内容空泛、缺乏童趣……为了走出困境,我智用“词串教学”形式,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轻松而有趣地感知、体悟、巧说、促写。  相似文献   

17.
杨滨 《兰台世界》2008,(12):70-71
《诗经》中以“鸟”起兴的诗章十分丰富。这些鸟类兴辞,都与诗章的情感主题有着某种特殊关联;它们大多是以鸟的通适性特点作为兴象核心,并采用特定的语言形式与其它诗歌意象共同构成诗歌的抒情场景,从而实现其“起情”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追求语言的视觉效果,几乎贯穿了我25年的军事新闻生涯。还在广西边防前线业余写作的时候,我就偏爱于战场报道中的场景描写。那时候的想法很朴素,就是要让远离战争的人们通过我的笔来“亲历”战争。然而,大约5年之后,我在新闻院系的课堂里,所接触到的却是这样的新闻观点:“新闻关注的是事实,新闻追求的是叙述事实的清晰而不是文字的优美。”无疑,新闻的力量在于事实。但,新闻的语言一定要远离优美尤其是视觉美吗?苏轼在《答谢民师书》援引孔子的话说:“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辞,达而已矣。”他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  相似文献   

19.
四、理直辞达。新闻的倾向性要求消息不能只是客观地堆积事实,而是要通过报道事实告诉受众一定的道理。“事实说话”是新闻体裁的基本风格之一。这“说话”便是作者在消息中要告诉受众的道理。理直,是道理要正确合理,不是歪道理、错道理,这要求作者立场坚定、观点正确。辞达,就是要把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不隐晦曲折,不艰涩难懂,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这要求作者按照语言规律写作,语法正确,修辞讲究。毛泽东同志写的消息,以及历年获奖消息,一般都具有理直辞达的风格。理直、辞达是紧密联系而又互为条件的。一般说  相似文献   

20.
一向喜爱戴望舒的诗,却始终未敢置一辞。庚午小暑日,再次读过诗人的诗集全编,忽然又想说点什么。自然我的兴趣不在考察他的诗是象征主义的,抑或否;也不在研究它是消极的,抑或否;更不欲探求其中包含了怎样崇高伟大的思想。我只是一个“篱边探首”的“陌生人”,想偷窥这“深闭的园子”中是否依然生长着不败的鲜花。如同我与诗人的阻隔是迢遥的一般,在戴望舒的诗中,我看到了那样多的迢遥——迢遥的太阳,迢遥的潮汐,迢遥的云山,迢遥的旅愁,迢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