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4,(10):20-21
<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具有普适性的学习环境中,给予每个孩子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何创新实践更好地提质扩优,努力让每个孩子更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对这一时代之问,静安用“融合教育”的整区推进推行着从“某一个”到“一部分”再到“每一个”的探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要。实施融合教育,难。面对每一个不一样的个体,如何发现他们的特殊需要?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挑战巨大。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新常态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旋律,其鹄的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江苏省如皋市为例,探讨了新常态下推进教育公平的三维路径:扩大起点公平的广度——有机会的公平;拓展过程公平的深度——有质量的公平;追求结果公平的向度——有差异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融合发展”等基本理念,将“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融合教育的目的是保障教育公平,融合教育同时也是残疾人实现社会融合最重要、最基础的融合。疫情期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教育学专家和技术保障团队调研线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十三五”时期,静安区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格局持续优化,获得社会和同行高度认可,优质教育聚集区和高端学校品牌群建设卓有成效,教师专业能力辨识度明显提高,基于公平与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水平和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十四五”是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静安教育将抓住历史机遇,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标世界一流发达城市教育发展的高标准,积极探索、科学谋划,加快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赵小红 《教育研究》2022,(12):65-75
学前特殊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与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新时代对教育公平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教育公平视角考察发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还存在专项法规效力层级较低、地方学前教育立法缺陷犹存、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缺乏、师资保障政策笼统及质量监测亟待加强等问题,掣肘残疾儿童教育公平的进程。基于国情,借鉴国际相关经验,坚持系统思维与差别原则,完善学前特殊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坚持融合理念,保障学前残疾儿童入学机会公平;明确相关标准,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突出师资建设,加强评估监测,推进学前特殊教育质量公平。  相似文献   

6.
在追求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这一大趋势下,成都市青羊区面对历史性的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差异、城市化进程中的学校生源差异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差异,重树区域教育发展愿景,重构区域教育发展格局,以差异教育的区域推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基本路径为:优质公平,定位差异教育区域实践高价值;整体布局,创造差异教育区域推进新格局;学校实践,重构差异教育区域实践新样态。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和背景下,教育技术尤其是ChatGPT、DALL·E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教育公平问题上被赋予更大的使命和更高的期待,然而现实中教育技术“失控”和教育公平“失败”的遭遇,呈现出教育技术反噬教育公平的风险。教育技术融合视域下推进教育公平的话题,蕴含着教育发展、教育技术革新、教育技术反噬、教育资源配置等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教育技术反噬教育公平,表现为技术“偏见”、技术鸿沟、恶意滥用三种典型类型,本质上是作为教育主体的人的失控,以及教育活动的理性应然状态被遮蔽。剖析教育技术对教育公平之“善恶”共存的逻辑,教育技术的价值呈现出以增加教育机会为核心的效率观,而效率实现主要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法治状况。教育技术的角色决定了其向善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且向善有其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教育公平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传统单一的学校评价指标片面追求统一的标准,不利于推进教育公平,英国的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对推动我国教育公平的启示有:明确影响因素,推进教育机会公平;关注教育过程,推进教育过程公平;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推进教育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9.
杨小微 《中学教育》2008,(12):10-13
义务教育的“免费旋风”令人欣慰地从贫困县刮到农村再到城市,可以预期,当所有未成年人都能无困难、无障碍地接受义务教育之时,公众的视线将转向每个人所受教育的质量是否均等。如果说,保障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那么,着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则是学校教育最核心最根本的职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从“起点”到“过程”直至“结果”的分步推进,每前进一步则意味着公平内涵的递进。均衡发展理念中的“均衡”,是有差异的均衡,是追求优质的均衡,也是动态的均衡。就东、中、西不同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来看,大致有如下类型:(1)不断提升底线的“成长性均衡”;(2)强势弱势不断互动和共建的“分享式均衡”;(3)将差异不断转变为发展资源的“有效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由追求义务教育的普及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新飞跃。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夯实乡村人才资本的重要利器,能够为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但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离农”与“为农”的价值选择困境,面临着城乡地区教育质量差距大、师资、生源力量薄弱等挑战,乡土文化历经价值涤荡,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因此,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乡村教育创新发展;补足乡村教育短板,厚植乡村文化振兴基础;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石;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明确乡村教育目标指向,进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推进乡村现代化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在“五育并举”。立足新时代“五育并举”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高度、从公平和质量历史新方位认识的视角,审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的《萨拉曼卡宣言》和2015年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的“融合教育”,不难发现,我国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有教无类”饱含宝贵的“融合教育”智慧,堪称世界“融合教育”思想的源头;当代我国“随班就读”的成功经验开创了世界“融合教育”的中国模式;未来“走班选读”的前瞻谋划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世界“融合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需要从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全局性发展需要、教育发展的先导性和教育生成的功效性等方面来考量。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分散的教育公平转向整体的教育公平,需要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需要着眼于教育效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3.
赵军  赵剑锋 《中国教师》2023,(9):100-102
<正>《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支持学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07,(Z1)
推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突出强调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重视并努力探索实践教育公平。然而,在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公平主要面临四大阻力:政绩阻力、民众阻力、融资阻力、惯性阻力。如果不重视这些阻力,我们所期待的教育公平,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价值、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的社会价值、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价值、充实精神富裕的精神价值。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应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技能社会、教育均等等维度助力共同富裕伟大实践,通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富裕;探索职教乡村振兴学院模式,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实现乡村富裕;聚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扩中提低”行动,实现技能富裕;有序推进职教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富裕;推进“大思政”协同育人范式,助推德业兼修,实现德行富裕。  相似文献   

16.
融合教育是保障特需学生接受公平且有质量教育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海淀区锐意进取,形成了“政策先行、专业引领、多元协同、生态融合”的融合教育发展特色。通过系列举措,切实保障特需儿童受教育权利,健全融合教育指导机制,创新培养专业化教师团队,打造融合教育发展共同体,为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海淀经验。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已步入新兴技术革命时代,职业教育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难以阻挡。历年的《地平线报告》通过始终重视个性化发展、大力聚通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持续关注创新力量等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路向。《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以下简称《2018地平线报告》)是首次关注职业教育的地平线研究项目成果,探索了职业教育领域中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新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固守“学科本位”、教学资源匮乏、囿于传统教学、学术研究亟待突破等现实困境,笔者建议,可以根据《地平线报告》,从积极推进三维一体的融合发展、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数字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活力、调整技术化取向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征。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经历了以普及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制度构建为主的建设阶段再到普及与提升的发展阶段,正朝向新时代内生式发展的探索阶段迈进。高质量发展背景赋予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新的时代意义,带来理论立场、基本特征及实践方式上的内涵转变,秉持“伦理关怀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彰显“多元选择,朝向融合”的基本特征,追求多样性与统一性相融合;落实“课程整合与差异教学”的实践方式,追求一般性与特殊性相融合。未来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从理念、路径上明晰行动理路,以构建“适宜”的民族特殊教育本土化理论为引领,将生态融合与内生发展作为行动的两翼,打造“共生”的民族特殊教育发展新样态,指向“普惠”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莉 《上海教育》2023,(13):20-2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和新任务。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亟须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新优质学校作为上海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上海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十二年来,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如何理解和认识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做了一些探讨,主要是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体现为数据指标的变化或者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这些理解主要还是从“质量”的字面含义去解释。我们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放在时代背景和语境下,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特别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语境下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