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趣谈     
世界上的奇人奇事难以计数,至今尚未发现没有心脏且能活在世上的人。就人体而言,假如心脏不日夜跳动,我们的血液就无法奔流,新陈代谢就无法进行,眼、耳、鼻、舌、身就无用处,脑也就无法工作。心脏,一旦停止了跳动,也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心跳是生命的标志之一。从胎儿时期形成心脏起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心脏总是不停地跳动着。一个活到70岁的人,他的心脏已跳动过25—28亿次左右。生理学家认为一般人的心脏只能跳动28亿次左右,如果每分钟跳  相似文献   

2.
养心以增寿     
人的心率的快慢可以决定心脏的寿命,心脏的寿命又决定着人的寿命。通常,成人每分钟心脏跳动72次。如果能使体温下降,呼吸频率减缓,就可以使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减为低于72次,甚至每分钟56次左右,有效地延长人的寿命。降低体温、减缓呼吸频率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3种:  相似文献   

3.
层出不穷的健身新说和运动对健康长寿的积极作用,是通过许多奇妙的数字说明的.每天做10分钟体操,可“节约”10次心跳.这是前不久由瑞士心脏病学基金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按此计算,一年心脏可少跳动500万次,50年将是2.5亿次.这少搏动的心跳意味着什么?请看一位生命学家对动物生命与心跳关系历时20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心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在于运动心脏跳动是生命的标志。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心脏总是不停地、有节奏地跳动着。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由于肌肉的紧张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增强,加大了心脏工作量,从而使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增粗,心脏增大,收缩力增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运动员心脏”,也叫心脏运动性增大。心脏周期性地收缩并输出一定量的血液,维持循环的正常进行。每次心脏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心搏量。心搏量乘以每分钟的心率便是每分钟的排血量,简称心排量,  相似文献   

5.
荷兰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环境污染能使流入心脏的血液减少,因而会加重心脏病。科学家在对赫尔辛基一个地区的45名心脏病患者的研究证实,志愿者们呼吸了两天被污染的空气后,流入心脏的血液量明显减少。要命的是,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不会使人有疼痛感,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就会由此而心肌梗塞和心血管故障,或者心跳加快,有时是两种情况同时发生。在受污染的空气中,心跳的平均速度从每分钟60次增加到9Q次。科学家们据此提出,心脏病人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流入心脏的血液,比在纯净的空气中,要减少1/3。  相似文献   

6.
熊开宇 《网球天地》2011,(8):102-103
心率是指人体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就像是一个泵,其主要功能就是向全身输送血液,实验研究证明心脏输送血液的能力越强,人体的有氧能力就越好。心脏泵血的能力主要由心腔大小、心肌力量、回心血量和心率几方面因素构成,而心率是调节心脏泵血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0.8健康哲学     
夏勇 《健身科学》2014,(10):1-1
日本知名的内科医学博士志贺贡,在几年前提出了一个关于健康与人生的关键数字——0.8,他的观点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志贺贡认为心脏每0.8秒跳动一次,也就是每分钟75下,这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而如果把0.8这个数字延伸到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各个领域,也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吴瑕 《武当》2012,(2):62
心率就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与呼吸、血压一样,都是人体基本的生命体征。很多人对自己的血压、体温情况非常在乎,却很少留意自己的心率。那么,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心率每分钟80多次算不算正常呢?虽然目前医学界认为,每分钟超过100次的心率才能诊断为心动过速,甚至是医学教科书,几乎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心率130     
心率130”是西方国家为提高民众体质提出来的口号。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掌握、监控运动量的科学方法。 “心率130”也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130次。它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其道理在于:  相似文献   

10.
心率与寿命     
决定于人类寿命的原因虽多,但判断人的生死,主要是观察心脏的活动状态,而心脏活动状态的强弱,又与心脏跳动的状态有关。因此,根据心率可判断心脏活动的状态。一、人的一生心脏要跳动多少次呢? 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一分钟若按七十次计算,那么,一日的心率数为; 70次/分×60分/时×24时/日=  相似文献   

11.
陈健波 《游泳》2012,(1):76-76
1、增强心肺功能 人在水中运动时,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血液速度的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其跳动频率加快,收缩强而有力。经常游泳的人心脏功能较好,一般人的心率为70—80次/分,每搏输出量为60—80毫升,而经常游泳的人心率可达50-55次/分,很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心率可达38—46次/分,每搏输出量高达90-120毫升。  相似文献   

12.
心脏每收、舒一次会引起富有弹性的动脉管壁随着跳动一次,这种脉壁的跳动就称之为脉搏,因此,脉搏率和心率值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在运动医学中通常采用脉搏来代替心律,  相似文献   

13.
刘彦骅 《武当》2006,(6):45-45
从事“长寿研究”的科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心跳慢而有力的人寿命长。一个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血容量通常只有600-700毫升,每分钟平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既可防病,也能治病。本文向你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疗法。 心脏病。健康人要通过运动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心脏病,运动中脉搏至少要达到每分钟135次以上,并持续15分钟。如果已患心脏病则需谨慎,应根据心功不全的程度拟定运动量。一二级心功不全的轻度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等,将脉搏限制在每分钟104—120次左右,最好在下午进行。至于三四级心功不全、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不宜参加体育运动,应以休息为主,适当做一些气功等保护性的轻微活动,以不增加心跳次数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心脏是人体器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每天要跳动10万次以上,泵出的血液约有700万毫升。这样,一个寿命为70岁的人,一生心脏的跳动次数就达22亿次以上,泵出的血液近7亿升。从而,保证了人的一生日日夜夜肌体各部分氧气和营养的供给,使其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日本保健专家提出,老年人或心脏不好的人更宜洗“半身浴”。“半身浴”有三个要点:(1)水温在39℃左右;(2)浸泡至肚脐部位;(3)浸泡30分钟以上。洗“半身浴”的好处在于:从心脏流出的血液1分钟里可在体内循环一次后回到心脏,在温水里浸泡30分钟,血液可在体内循环30次。这样,血液可以在体内反复循环,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心脏搏动及肺脏呼吸功能。心脏不好的老年人不宜洗全身浴,因为当水浸泡到肩部,水压会给心脏带来负担,心脏是顶着水压输送血液,对心脏不利。加之肺部受到压迫,也易造成呼吸紊乱,从而出现意外。研究证明,洗浴的水温应控制在37~…  相似文献   

17.
“切脉法”在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为“切脉法”所谓切脉法就是让学生学会测定自己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从而初步了解自己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切脉法测定时,教师以十秒计时,学生自己数脉搏次数,然后乘以六,这样就知道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次数。二、运用“切脉法”的教学步骤1激发兴趣,学会“...  相似文献   

18.
心脏是人体内一个十分勤劳的器官,它日以继夜地进行有节律的跳动。成人心脏每昼夜射出的血液量有六至九吨,其所作的功足可以把一个六十公斤重的人举到一百层高的楼顶。心脏是由类似于骨骼肌的心肌组成,但它独具一套由特殊的肌组织所构成的传导系统,所以心脏是先心房后心室地进行收缩与舒张的节律性跳动,在心室收缩时才有血液射入大动脉。一部分血液沿着血管向外周流动,另一部由于外周血管存在的阻力所阻,暂时滞留于大动脉,并对之施加压力,这就是平常测量所得的血压。心脏有一套营养自身的血管,网络如花冠,故称冠状循环血管,其发自紧连心室的大动脉(主动脉)起始部,称冠状动脉。心室收缩时,心肌对其内血管作螺旋性的挤  相似文献   

19.
脉搏频率和心脏跳动频率是一致的。所以脉搏反映心跳,也能反映心脏的机能状况,而心脏的机能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机体的机能状况。人体进行运动时,肌肉收缩活动的强度和脉搏的增加随运动强度增加而相应增加的,即运动量大,脉搏变化大,运动量小,脉搏变化也小。这是因为心脏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人体运动时肌肉收缩活动,要消耗大量能量,人体内物质能量代谢加强,就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肌肉组织以应需要。同时肌肉活动时的物质代谢又  相似文献   

20.
<正> 1.脉搏:正常健康人的脉搏频率和心跳频率是一致的,男子安静时脉搏一般为每分钟70次左右,女子比男子稍快。经研究证明,随着人体训练水平的提高,脉搏频率会逐渐减慢,运动员的脉搏频率通常为每分钟44—66次。测量脉搏的方法,可以测10秒钟的脉搏数值,连续测三次,取其稳定值,然后再乘6,就是每分钟的脉搏频率。如果在安静时的脉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