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洁 《报刊之友》2002,(1):36-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社科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2001年1月创刊。2001年6月在首届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评比中,《学报社科版》以封面设计富有特色、编辑编排规范、学术质量较高被评为优秀社会科学学报;12月又入围赴台参展优秀期刊。创刊伊始就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对论文中所涉及的声电参考文献的类型、载体代码标识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对视听文献(电视、广播类)的文献类型与载体代码标识给以明确的规定.这一阙如是上述行业规范存在的罅漏之处,原因可能是在制订规范时制订者对视听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而导致疏漏,这既影响编排规范的权威性,也影响编排规范化处理的统一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为视听文献建立统一的文献类型与载体代码标识.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02,(6)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是对学术期刊进行规范化编排的标准化文件,保证了高校文科学报的编排有规可循。 按照《规范》的设置,就文科学报文章而言共有5类:A类,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C类,业务指导性文章;D类,动态性信息;E类,文件及资料。最能体现高校  相似文献   

4.
“学术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是学术论文及学术刊物实现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按照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印发<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通知》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三个文件的有关精神对学术论文中的“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进行规范是目前学术刊物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社科期刊“编排规范”制定与实施中的误区》(简称《误区》)一文认为:《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简称《编排规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简称《数据规范》)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有认识、实践和指导思想上的误区。笔者不敢苟同,也谈点儿看法。  相似文献   

6.
《情报学报》2001,20(2):135
据2001年3月11日《光明日报》B4版报道,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2000年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1998)》中,《情报学报》在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第三,其影响因子为1.0935。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成立于2000年2月17日,受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社会科学管理研究会指导。它是在1999年南京大学承担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基础上成立的。评价中心以研制《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和相关理论研究为主要任务,形成对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成果、人才、机构、地区、学科交叉、前沿动向、研究趋势)进行全方位评价的理论、机制、方法和工具,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与管理提供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7.
版本记录是书报刊的出版者或版权所有者进行版权通告的记录 ,也是出版物必须具有的标志 ,版本记录页又称版权页。关于图书的版本记录 ,1972年国家就修订颁布了《关于图书版本记录的规定》 ;而学术期刊这方面起步较晚 ,截至目前还没有下发专文。在近年来相继颁布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1996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 3179— 92 )、《期刊质量标准》(1998)、《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本 ,1998)、《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本 ,1999)等文件中 ,虽然对学术期刊的版本记录作了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作者单位标注中存在的问题金伟《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以下简称《编排规范》)中对作者工作单位标注栏明确规定: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建议在作者单位项后面或篇首页地脚处标注第一作者的年龄、性别、职称等信息。准...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化的问题,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从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持续未断,并日趋广泛和深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先后组织研究制订了一些有关的规范和规则,如《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试行稿)、《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等。这些规范、规则的出台和推行,在实践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对于提高我国社科论文的科学水平和期刊编排的规范化程度,对于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编排规范化问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促进高校社会科学学报和自然科学学报的同步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校学报,由《编辑之友》杂志社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高校学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郑晓梅 《编辑学报》2017,29(6):535-537
为进一步有效地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提高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编制并实施科技期刊编排规范(企业标准)是有效手段之一.以《环境工程学报》为例,阐明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原则;简明列出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步骤;详细介绍期刊编排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结果表明: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有利于编辑、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国家标准和规范;利于期刊稿件体例格式的统一,提升期刊品牌形象;利于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和工作效率;利于增强编辑部团队的凝聚力并提高编辑部的整体水平和实力.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和实施为提高期刊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孙俊青 《编辑之友》2011,(12):63-65
近些年来,关于高校学报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新闻管理部门到教育主管部门到主编、编辑都在思考和探索学报的改革问题。比如2011年4月,《光明日报》发起了关于高校学报走向的广泛的大讨论。2011年第4期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就刊登了几位学报界的资深专家对于学报改革的争鸣论文,就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是关于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第二部专题报告,是《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一书的延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11月出版。本书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众专家耗时半年倾力打造。第一篇各章(按学科分章)撰写人均是该学科权威专家,如丁帆、顾海良、黄希庭、金灿荣、李学勤、李强、刘大椿、孙正聿、童兵、王浦劬、吴慰慈、吴康宁、邢福义、杨瑞龙、杨圣敏、张法、张文显、赵纯钧等。第二、三篇则主要由教育部各相关部门起草,如教育部社科司、高教司等。该书第一篇系统地…  相似文献   

14.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形态、理论与保护实践研究的稿件,不收取版面费。二、来稿以10,000字左右为宜,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不受此限。三、来稿请遵循本刊编排规范。详情请登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网站(http://cich.sysu.edu.cn)点击"《文化遗产》",搜索"稿约"查阅。  相似文献   

15.
多角度透视学报类期刊的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林山 《编辑之友》2011,(10):60-62
一学报模式及其流弊顾名思义,"学报"指的是以发表学术报告文章为主并且以"××学报"为名的纯学术期刊(以下简称学报)。教育部在1978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办好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由此可见,学报设立的初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静 《科技与出版》2007,(11):48-50
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低速徘徊的原因主要有办刊时间短,办刊经验不足;编辑部人员不足,编辑素质欠佳;稿源渠道狭窄,高质量论文不多;编排不规范,影响信息的传播;刊期长,信息密度低,竞争力不足。有效提高学报影响因子的措施在于积累办刊经验、建立核心作者队伍、提高编辑素质和水平、严把稿件质量关、广辟稿源、规范编排、缩短出版周期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8年,原名《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起更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200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以不断提高学术质量为核心,以内容为王,以实现学报精品化、国际化、数字化、立体化为努力方向,在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学报综合性办刊模式,自学报产生之日起就已出现,而且作为传统一直保持至今。教育部1978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指出,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  相似文献   

19.
稿约     
《文化遗产》2010,(4):163-163
《文化遗产》(季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及古近代文学中的相关研究文章。物质类文化遗产稿件亦酌量刊发。二、来稿以10,000字左右为宜,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不受此限。三、来稿请遵循本刊编排规范。详情请登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ich.org.cn)点击“《文化遗产》稿约”查阅。四、为确保学术规范,来稿须对所有引文(含间接引文)认真核实,并注明出处。否则,均被视为不规范稿件,不予刊发。五、来稿务请寄纸质打印文本和电子文本(电子邮件或软盘)各一份,注明详细通讯地址(含街道路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六、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件上注明。七、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样刊2册。对高质量稿件,...  相似文献   

20.
稿约     
《文化遗产》2010,(2):163-163
《文化遗产》(季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及古近代文学中的相关研究文章。物质类文化遗产稿件亦酌量刊发。二、来稿以10,000字左右为宜,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不受此限。三、来稿请遵循本刊编排规范。详情请登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ich.org.cn)点击“《文化遗产》稿约”查阅。四、为确保学术规范,来稿须对所有引文(含间接引文)认真核实,并注明出处。否则,均被视为不规范稿件,不予刊发。五、来稿务请寄纸质打印文本和电子文本(电子邮件或软盘)各一份,注明详细通讯地址(含街道路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六、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件上注明。七、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样刊2册。对高质量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