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35例正常人,30例单纯型高血压患者和52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的颈动脉。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内膜粗糙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内膜粗糙增厚更为明显,斑块的形成更为多见,并以混合型斑块为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病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以及应用B族维生素和叶酸对的型糖尿病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入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将84例高Hcy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口服B族维生素和叶酸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连用4周后再测Hcy;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cy水平较4周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族维生素和叶酸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高Hcy血症是有效的,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可使血中Hcy降低,使高Hcy血症恢复正常,从而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42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CAA组 ) ,40例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非CAA组 ) ,检测其血浆胰岛素及血糖、血脂等指标并相比较。结果 两组间InS、LDL、CHO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InS水平与患者LDL、CHOL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HI(高胰岛素血症 )可能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发挥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消化科门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进行分析,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的关系.方法:将随机入组的75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75例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测定.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斑块不稳定性高于Hp阴性组患者的不稳定性,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Lp-PLA2浓度高于Hp阴性组患者Lp-PLA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否影响斑块的稳定性;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否影响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心络是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方法60例诊断"脑供血不足"的门诊病人,经Hpsonos5500型超声仪,证实颈动脉内膜有硬化改变或硬化斑块,随机进入通心络治疗或对照组。治疗组投给通心络胶囊4粒,3/d,对照组投给阿司匹林75mg/d、舒降之20mg/d,均连服180天。试验前后测定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变化,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观察内-中膜厚度(IMT)、内皮表面情况及硬化斑的变化。结果1.服药半年后两组血浆OX-LDL及MCP-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01)2.两组用药前血浆OX-LDL及MCP-1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80天后,两组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下降程度较试验组更明显,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3.彩超示对照组血管IMT有所增加,试验组IMT有轻微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均有一定影响,其作用程度相近。病人对通心络胶囊的耐受良好,有高度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和粥样斑块进行超声检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7例受检者,男139例,女88例,年龄45~57岁(平均53.25±3.01岁).大部分受检者有多重危险因素但临床上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并以药物治疗为主.1.记录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吸烟史及家族史.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总动脉、颈动脉膨大处,颈内动脉取平均IMT.3.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组,正常对照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4.冠心病危险因素按国际标准确定:危险因素评分范围为0~5,以危险因素评分≥2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结果:1.各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的比较 :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血压、血糖、胆固醇、腰围水平升高,随LDL-L下降,颈动脉(IMT)加重.2.各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比较: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颈动脉IMT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异常检出率明显升高.3.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比较: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按等级检验进行秩和检验(H=20.16,P<0.05),并且随IMT增厚,危险因素积分逐渐升高.4.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在双变量Spearsman相关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中,IMT与舒张压、HDL-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BG、SBP、TC、TG、LDL-C、RF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IMT与危险因素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与0.219.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预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60例外周血白细胞CpnDNA阳性病人和60例CpnDNA阴性病人,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血脂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nD-NA阳性组,多发性斑块、软斑、混和斑显著多于CpnDNA阴性组(P<0.05);CpnDNA阳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CpnDNA阴性组(P<0.05);CpnDNA阳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高于CpnDNA阴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CpnDNA阴性组(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能升高TC、LDL-C,降低HDL-C,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衣原体感染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2.冠心病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单支、双支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阳性指标,敏感性为83%、特异性7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合并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联合甲钴胺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ALBU)、尿蛋白排出量(UAE)、空腹血糖(FBG)、肾功能(BUN+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较,治疗前两组无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ALBU、UAE未见明显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ALBU、UAE、Hcy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病与Hcy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运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联合甲钴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Hcy水平,同时降低ALBU和UAE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33例),无卒中病史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8例)。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本部分研究对象分为无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无斑块组、斑块组)、梗死组(无斑块组、斑块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无斑块组、斑块组)、梗死组(无斑块组、斑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中sCD40L浓度。结果:1、组间:伴有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血清sCD40L浓度均显著高于无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血清浓度(P<0.05)。2、组内:斑块梗死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无斑块对照组血清sCD40L浓度最低,且两组内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糖尿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及血液的高凝状态,能够上调CD40L表达,继发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可能启动或者介导了CD40/CD40L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留取血、尿测定Hcy及生化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各组血浆Hcy水平依次升高,F=20.134,P=0.000.2.各组间HOMA-IR、BMI、FPG、FINS、HbA1c、TC、TG、HDL-c、LDL-c、尿Alb/Cr、BUN、收缩压(SBP)、病程有统计学差异,P<0.05.Cr、舒张压(DBP)无差别,P>0.05.3.相关分析表明Hcy与HOMA-IR、BMI、FPG、HbA1c、TC、TG、HDL-c、LDL-c、尿Alb/Cr、Cr、SBP、DBP、病程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BUN、FINS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HOMA-IR、BMI、SBP、TC、尿Alb/Cr、Cr、FPG与血浆Hcy水平独立相关.结论:1.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加重,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OMA-IR、BMI、SBP、TC、尿Alb/Cr、Cr、FPG是影响血浆Hc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进行检查分析,并与209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各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各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之间进行比较亦显示出显著性差异;颈动脉IMT随高血压分级增加而逐渐增厚。结论血压增高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变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颈动脉及脑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最主要的因素。白细胞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CD40-CD40L)的高度表达,会激发免疫及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内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促发斑块破裂,进而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及时了解颈动脉内膜和斑块的稳定情况,探索预测斑块破损的指标,进行及时干预,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早发现、早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意义.方法采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L5-12MH2纵横切面法,对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改变的检测.结果①该方法能准确明晰颈动脉不同部位的血流参数;②2/3患者有颈动脉1支或多支血管内膜-中层不同程度增厚,主要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部和双侧颈总动脉;2/3以上患者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易形成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部,其次是颈内动脉.结论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为预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提供确切依据,并能准确地给予定位和定性,评价其病变程度.故超声是早发现、早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以及定位、定性的有效手段,将其应用于普查和筛查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在临床上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糖尿病、肾病、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上述临床疾病病人血浆中HCY的含量有明显升高,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很大的意义,在临床上越来越被重视并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管腔变小狭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坏死。目前多认为病因是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冠心病人血脂增多粥样硬化的斑块上有胆固醇沉积。遗传,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年龄,职业,饮食及精神因素都是冠心  相似文献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个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研究结果表明DN时可发生HHey,其机制主要与DN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体内蓄积及肾脏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受损导致Hcy代谢障碍有关。同时有研究表明HHcy也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8.
TNF-α与中医阴虚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阴虚证的相关性,以验证TNF-α细胞因子在阴虚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9例阴虚证患者血清标本进行TNF-α水平检测,并与正常健康组作对照.[结果]阴虚证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表明,血清TNF-α水平升高可能参与阴虚证的发生发展和免疫功能紊乱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与心肌梗塞(MI)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有向MI转化的倾向。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UA的最重要发病机制。目前,多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顾名思义,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提供心脏营养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斑块日积月累,逐渐增大(图1),造成动脉管腔明显狭窄、心肌缺血,便会引起心绞痛发作(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