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国教师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经过不断的演进,最终建立起教师教育大学院,使得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前教师教育发展更加完备.法国在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的入学标准、成立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改革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并且建立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对我国进一步深化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变化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化发展要求,而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还存在着职前职后相分离、师范教育学科设置不科学合理、教师发展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必须重建师范教育课程,凸显教育学科课程,重视教师专业实践水平的培养,重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湖北省襄阳、随州两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实证调查和分析,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以及教师的现实工作状况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影响和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制度、工作环境、客观条件、教师个体和职业预期等五个方面;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当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评价制度、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核心因素。针对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普遍面临专业化基础薄弱、政策支持缺失、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明确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是全面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规定了教师的入职条件,对于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保证教师质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发达国家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对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规定了教师的入职条件,对于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保证教师质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发达国家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对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突破体制障碍的做法与经验,包括:实行综合大学办师范,突破传统、单一、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突破狭隘的职前培养模式;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延长教师培养年限,有效保障教师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待遇,推行免费师范教育,避免过度市场化等。提出要创新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实现师范教育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韩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得到完善,它对教师的种类和法律地位、教师任用标准、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方法与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评介韩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做法,对于激发中国教师教育改革者的思考,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养成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教育相互融通,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因此,应在学校专业教育、校外实践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三个维度构建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课程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养成教育理念下贯穿全学程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继续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要为教师适应时代需求而加油助力。围绕"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这一主题,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经过交流总结发现,当前教师教育供给侧存在产能过剩、师范院校主体地位下降、生源质量偏低、理论与实践割裂、教师队伍布局不均衡、职后培训脱离实际等问题,今后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坚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立GUS三方联动机制;完善教师入职标准,建立二级专业学院的机构质量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认证和教师资格认证"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斯坦福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化模式包括培养领导型教师的愿景、分类培养教师的目标定位、融合型课程结构、"递进式责任制"实习模式、以教师专业标准和学术研究为依托的质量保障等.我国高水平综合大学可以在借鉴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源优势,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融合性,深入挖掘教育实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价值,以培养具有专业权威的领导型教师.同时,要加强教师教育研究,促进教师教育学科与教师培养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不断地变革:一是要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二是要立足于区域发展实际,调整课程比例,优化课程内容;三是要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注重教育实践体验;四是要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体制有如下特点:类型多样的教师职前培养机构、严格的公立学校数学教师聘任制度、定期的教师教育机构评估制度.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多样化特点;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更重视学科知识.韩国数学教师职前教育对中国的数学教师教育有如下启示:建立多元的办学体制,致力于专业化的数学教师培养;以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教育机构评估制度促进数学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学科课程和教学法课程之间寻求恰当平衡.  相似文献   

16.
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给普通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教育者需对教师职前培养作出调整和变革以更好地满足融合教育实践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美国普通教师职前培养的变革历程、趋势和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美国普通教师培养中融合教育课程的定位经历了从"知识补充"到"技能提升"的转变,始终以融合教育实践需...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work on new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s focused on identity as a process of negot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These negotiations are often filled with a struggle between personal agency and structures that prevent the enactment of an ideal professional self. This study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three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orientations (self, classroom, and dialogic)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each orientation on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While each focal teacher featured in the study drew from similar sourc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experiences as students, classroom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y/research), the teachers varied in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accorded to each identity source. This variation led to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to their roles as teacher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their work with students. Using a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case study methodology to highlight features of each professional identity orient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f discourse related to each orientation and discusses implications of identity orientation in each case study teacher’s classroom practice. After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author offers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ors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and researchers related to understanding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work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机会是近年来教育实证研究的新内容,是教师教育效能研究、课程研究和测试准备的重要概念。师范生在高校的学习机会反映了师范类专业建设的状况,与其教师知识水平呈正相关。目前最大规模的教师教育国际比较研究TEDS-M测评了职前教师的学习机会,这对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有以下启示:基于认证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关注教育实习的反思作用,重视职前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3):295-307
As part of a cross-cultural collaboration, a teach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PA) was implemented during 2009 in three Malaysian institutes of teac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TPA for graduating primary teachers in Malaysia. The investigation focused on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perceptions about whether the TPA provided them with an opportunity to document successfully their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alaysian TPA was closely aligned to successful relationships, support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Malaysian lecturers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between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their classroom teachers. Overall, the TPA did provide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focu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during field-work, and to become reflective evidence-based practitioners.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of pre-service tea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应时代发展要求,美国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由技术理性主义向整合主义发展,教学专业化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20世纪中下叶占支配性影响地位的技术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课程,主张对教师进行训练,让其掌握批量的教学技术理论知识。这导致教师教育课程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忽视了实践知识的情景性等问题,促使新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整合主义教师教育课程关注对实践知识的情景性关怀、对个体知识的关怀,以解决目前美国乃至国际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求理论本位与经验本位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