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声读物从原本的阅读副产品逐渐走向受人瞩目的增长焦点,成为出版领域的变革者。基于再媒介化理论,直接性和超媒介性的双重逻辑推动有声读物不断迭代,在一定程度上再造了有声读物的传播过程和行业互动逻辑,使得数字出版模式呈现出多重勾连和高速流动的特征。同时,有声读物本身具有可供性,物质、内容、关系成为锚定其未来发展和想象的三个关键维度。  相似文献   

2.
李安 《科技与出版》2021,(6):103-109
发展壮大有声读物出版产业,必须重视版权保护,尤其是版权许可.文章基于对2010-2020年我国115份司法判决书的实证研究,发现有声读物版权许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寻求版权许可,擅自录制传播有声读物的侵权行为频发;二是虽有寻求与有声读物出版相关的版权许可,但因版权许可不规范而产生的侵权行为多发.对此,应通过强化一般许可、推动集中许可、寻求法定许可等途径,构建合法且高效的有声读物出版秩序,推动文字作品有声出版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岩 《编辑之友》2016,(6):23-27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新的阅读主体、新的接受心理、新的价值评价体系上重新促发了对有声读物的阅读需求,“伴随型”阅读日益成为新的消费需求和阅读模式,数字时代的有声读物整装重生,而自助出版在实现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下重构了有声读物出版产业形态.对于数字有声读物自助出版平台的分析和数字媒介视域下主体功能特征的研讨,能够进一步丰富对我国有声读物市场的产业形态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设计,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伟迪 《出版广角》2019,(20):36-37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用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耳朵听而不是用眼睛“读”。多媒体的融合快速推动着有声读物的崛起,为有声读物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效提升了有声读物的竞争力。本文以公众号“每天读点故事”为例,对有声读物的出版与传播进行分析,探讨有声读物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以自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影响下,图书馆文献形式逐渐呈现出动态、多元特征,有声读物的出现大大突破了传统文本阅读对视觉的依赖,满足了更多潜在群体的学习需求,促进了阅读形式的泛在化.对当前有声读物市场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有声读物资源建设对促进全民阅读起到的推动作用.从图书馆主体层面提出强化有声读物资源自主建设,加强线上、线下整合力度,利用社交化网络社区推动图书馆资源结构和服务方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声读物的市场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声读物是指"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美国有声读物协会对有声读物的定义).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40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有声读物出版市场,有声读物成为其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每年有声读物在美国有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7.
国内有声读物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 《出版经济》2003,(2):24-25
有声读物的兴起及市场现状 有声读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拥有一百多家一流的有声读物提供商,拥有众多一流的有声读物网上书店用以购买、租借和下载有声读物。现今美国的出版市场约75%的文字读物有对应的有声读物版本。 国内有声读物市场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早期在  相似文献   

8.
黄卉 《新闻通讯》2012,(7):53-54
"有声读物"通常是指以磁带、光盘或其他数字音频方式为载体进行录制、包装、销售的录音制品;泛指一切以耳朵"听读"为主要卖点的"音频产品"。本文从广播业者的角度,对有声读物的起源与种类、市场与需求、呈现与发展等4个方面作了较客观的论述和探讨;旨在对"有声读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广播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些许管窥。  相似文献   

9.
黄卉 《传媒观察》2012,(7):53-54
"有声读物"通常是指以磁带、光盘或其他数字音频方式为载体进行录制、包装、销售的录音制品;泛指一切以耳朵"听读"为主要卖点的"音频产品"。本文从广播业者的角度,对有声读物的起源与种类、市场与需求、呈现与发展等4个方面作了较客观的论述和探讨;旨在对"有声读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广播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些许管窥。  相似文献   

10.
怎样做到有声语言播读恰到好处呢?备稿是基础,即使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播音员也应该迅速浏览稿件全文,简单地了解播读内容,并迅速用笔标出停连、重音等,为从容有声播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何珊 《出版科学》2023,(2):89-96
移动音频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显现成为“听觉转向”的重要标志,并伴随着移动终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逐渐丰富了叙事形式和内容。本文以叙事学的“听觉转向”为背景研究互动有声读物中的数字叙事:首先,界定互动有声读物的概念,论述其后线性叙事、多模态叙事和空间叙事三大叙事特征;其次,从情节类型、文本架构和互动模式三方面着手探究互动有声读物的叙事设计;最后,从工具体验、使用体验和意义体验三个维度分析互动有声读物的叙事体验。  相似文献   

12.
林楷 《出版广角》2015,(14):52-54
目前,以点读笔为代表的有声读物在市场中表现出色,给读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与学习效果,与此同时,点读行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笔者认为,适时地构建点读服务下载体系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行业面临的多重困境,缓解包括行业规范与标准、点读厂商与出版社的版权合作、用户的实际体验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而促进点读行业在其优势领域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内容开发、录音制作,还是在产品发行、营销上,车载有声读物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内容储备与质量、定价与销售渠道、市场竞争力与受众定位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文本来源单一,内容储备不足;价格过高,销售渠道单一;用户黏性不足,难以养成使用习惯;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同其他媒体抗衡,法制建设不健全,盗版侵权问题挤占盈利空间。从车载有声读物自身优势、巨大的潜在市场、丰富的文化资源储备、已有的发展基础四个方面来看,车载有声读物发展具有可行性。从内容与受众、质量与价格、销售与营销、宣传与品牌以及广告与盈利五个角度来看,车载有声读物的发展路径还可以更明晰。  相似文献   

14.
有声书,又称有声读物,也可称作有声出版物,其英文名称为"spoken words"或"audio-books".美国有声读物协会有较为权威的定义:有声读物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国外的有声书发展的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5.
刘亮  陈德楠 《传媒》2021,(19):45-48
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使得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的有声读物市场规模空前浩大,但与国外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相比,我国有声读物行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多方面质量缺陷.本文通过对有声读物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和提质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各类阅读载体的进化,有声读物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有声读物的出现不仅给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也为传统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对中国有声读物版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有声读物版权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有声读物网络传播的优势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web 2.0播放功能的完善,有声读物的网络传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声读物的网络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其发展也面临难于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借助立法、加强宏观监管、融合多方力量等措施来促使其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声读物图书馆及其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淳姣  赵媛  薛小婕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3):106-110
通过界定有声读物图书馆,阐明其与盲文图书馆的区别,提出有声读物图书馆服务视障读者四点优势,即有利于消除视障读者的心理障碍,信源丰富,成本低;利用率高;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其构建模式--独立建制及管理体制--残联负责制。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公共图书馆应抓住与社会主义文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这一契机,切实执行免费开放政策,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服务文化氛围、扩展文化娱乐职能,成为地区文化中心,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以"声音"为主角而出场的有声读物,其声音形态不仅是叙事语言中的有机构件,还逐渐从视觉文本中剥离出来,直接参与到内容叙事全过程.有声读物的听觉语境以不同样态的"声音"为叙事工具,在声音传递和听觉环境中运用独特叙事手段和阐释功能,搭构了与传统"视读"迥异的"阅听体验".文章聚焦有声读物叙事过程的声音之维,从叙事工具的征调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