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程颖 《时代教育》2009,(9):183-183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真正教育学生,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爱心、耐心、信心--这把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有一颗爱心!本文从三方面对师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施行“爱的教育”,走进每个学生心灵、让和谐和愉悦引领学生成长、让爱走向学生的生命。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像家人般爱护,让师爱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今后我将继续践行在爱生的路上……  相似文献   

3.
崔晓燕 《山东教育》2003,(10):16-17
人们总喜欢用“桃李满天下”来赞誉教师,但我更喜欢陶行知的一句名言:爱满天下。正像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我每接过一个班,首先要做的就是举行一次“交友”会,让老师了解孩子们,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来说,用力是尽职,用智是敬业,用心是境界。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因被爱而学会爱。教师的伟大不在于爱那些人见人爱的孩子,而在于爱那些“不可爱”但需要爱的孩子。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即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真爱就是无私的爱,真爱就是真诚的爱,真爱就是博爱。教师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开启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5.
花秀荣 《教师》2008,(20):7-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的,儿童的心灵需要教师极大的关心和呵护,教师要用诚挚的情感去呵护他们,用爱的雨露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有爱”,这是我的老师当年教给我的一句话,而多年以后,在细细的品味中,我发现这句话还有另一半,那就是:爱会使不值变值得。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学生以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真正从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的爱应是尊重,应是信任;班主任的爱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它是与学生心灵之间平等的交流,班主任的爱也包含着爱的“心灵塑造.让学生知道爱,懂得如何去爱;放手让学生锻炼,让学生在风雨中成长,也是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7.
延续的疫情又一次让我们开启了“居家学习”的模式。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善用温暖的力量学会“共情”。在居家学习生活中随时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尊重他们的意愿情怀,解决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困惑,创造气氛适宜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建立“共情、共鸣、共生”的美好家校关系,点燃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心灵之光”,让我们的新集体成长为“心的”集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希望学生快乐地学习,掌握知识,更希望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积极乐观的心理,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教育。爱是开启心灵的钥匙,爱是成长路上的助跑器,  相似文献   

9.
王亦君 《宁夏教育》2012,(11):64-64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瞿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教师只有倾注全部感情和爱心才能拨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甚至每一个细节中。  相似文献   

10.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将继续以陶行知先生的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提醒自己,用爱和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让陶行知思想伴随我的教学成长。  相似文献   

11.
王晓根 《江苏教育》2011,(12):19-20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我看来,惟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每一个教师拥有更宽广而敏锐的心灵,拥有促使教育生命不断绽开花蕾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师生之间感情维系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亲和力。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用“爱心”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心灵之窗。教师应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等生,  相似文献   

13.
爱是沟通人类心灵的窗户,有爱则心心相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纽带,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关心弱势群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教 育的权利和平等的待遇,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树立的指导思 想和行为准则。我们可以用寻根源、探心灵、挖潜能、给掌声、护心理这五个策略,进行班级“弱势群体”的转化,让每一位每 位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  相似文献   

15.
爱的价值     
一个好教师会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爱的教育,领悟到做人的重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的真谛。师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于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有了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爱”开启学困生的心扉,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对此深有体会,多有感触.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特点、知识层次、团队认可等都有所差异.作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每位学困生如果不用真“爱”打动其心灵,就会出现消极的一面,敷衍和冷漠就会使本来就自卑的学困生心灵受到二次重创.这样不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孩子的心灵。所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心交流,用“爱”去正面引导他们,适时点醒他们。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用“爱”的方式去感染、教育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蹲下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呢?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几位教学大师的教学片断: 一、营造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情感化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善于以自己情感召唤课堂上的每一颗心灵,让自己的每一丝微笑、每一个安抚……都在传递着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安其学而尊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让我们一起看看于永老师《歇后语作文教学》开课的一个片断吧。  相似文献   

19.
题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要想真正读懂“每一本书”,看清“每一个世界”,就必须用一颗爱心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霖,即使枯萎了的心灵,遇到它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遇到它也会消融。  相似文献   

20.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黏合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爱。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明显,老师的教育误区很可能使学生产生自卑,爱学生就给他们自信心。数学学习的信心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