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计算社会科学角度的审视旨在深入探讨计算档案学的未来建构空间。通过文献调查与分析,梳理计算社会科学的总体要点,为计算档案学的建构提供方向。由此,对照计算社会科学提出计算档案学的建构空间:明确计算档案学的数据情境、具化计算档案学的研究体系、拓展计算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强化计算档案学的迭代建设。  相似文献   

2.
曙光率先推出64位计算高性能服务器日前,国产高性能服务器主要厂商———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4款能够同时进行32位计算和64位计算的服务器。据悉,能够兼容这两种计算技术,在国产服务器中尚属首次。这些服务器将彻底改变64位计算技术的“贵族”形象,改变64位服务器曲高和寡的局面,带来一场64位服务器的普及运动。人类经历了从8位计算到16位计算、从16位计算到32位计算的两次飞跃,32位计算是目前服务器市场的主流。而64位计算是相对于32位计算的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标准,可以提供更大的计算带宽,带来更高的性能。32位计算已经不能…  相似文献   

3.
在电力系统的计算方面,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稳定计算等。多年来,这三种计算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和程序技巧上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计算程序的课题规模、计算速度等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潮流计算被用来定量分析、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黄水清  刘浏  王东波 《图书与情报》2023,(1):1-11+153+145
计算人文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名词、定义、指代方面亟需明确形成规范,并使这一交叉领域在当前发展阶段更加凸显计算的价值和重要性。文章对计算人文相关表述进行了再讨论,明确了“计算人文”这一表述的优势,阐明了计算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厘清了计算人文的学科内涵,分析了计算人文在国家战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更名以及新文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使命,并以计算语言学、计算史学、计算文献学、计算文学等学科为例阐述了计算人文学科体系的构成。计算人文学科由众多形如“计算X”的子学科组成,各个“X”可分别对应于某个具体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计算人文视阈下计算语言学的定位问题,主要涉及三个问题:计算人文视阈下计算语言学的定位、研究范式,以及它与其他计算人文研究方向的关系。“计算人文”这一术语明确了数字人文的研究以计算技术解决人文学科的研究问题这一研究范式。我们认为,当前计算语言学的工作显示出明显的工程特征,将语言作为数据进行处理,很少有回答语言学研究问题的工作。尽管很多学者认为计算语言学是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之一,但目前并无很多利用计算技术来进行语言学研究的案例。因此,以文本可读性工作为例,提出一个利用计算技术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计算语言学研究范式。研究认为,计算语言学在工作方式上与其他计算人文研究方向并无二致,应在统一的研究范式下工作;作为研究工具的计算语言学,则需要在有效性和可解释性间获得平衡,推动数字人文各分支领域的发展,这是计算语言学在“以人文为核心,以计算为工具”这一研究框架中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何平平 《新闻实践》2003,(10):37-38
一、计算新闻的概念计算新闻是通过数学计算方式发现和提炼的新闻。计算新闻从社会现实中发现潜在的矛盾,再按照数学逻辑进行计算,得出结论使矛盾明朗化。从而使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清晰,使不合理的现象被揭示。计算新闻是一种充分论证、以理服人的新闻,其结论往往因出人意料而产生影响。计算新闻是近年才在报纸上出现的一种报道形式。应该说这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意识的觉醒有密切关系。正是人们(包括新闻工作者)更多地关心经济现象,更主动地用经济的理论和观念去发现研究周围的问题,才有了"计算新闻"产生的基础。计算新闻有的报纸也叫算账新闻,做法大体相同。但值得指出的是,计算新闻与一些媒体发布的"数字新闻"不是一个概念。数字新闻是各类权威机构公布的无须再去计算、可直接引用的统计结果;而计算新闻是通过计算才产生结果,计算本身,是计算新闻最关键的环节。计算新闻的魅力正是通过计算和推理,发现矛盾,发现问题,发现新闻。另外,目前的数字新闻多为成就型数字,更多地应用于成就报道;而计算新闻重在揭示问题和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吴婷 《大观周刊》2013,(3):131-132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计算。任何理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计算来计算。例如.物理、化学的有关公式的计算.微积分的数值计算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安全的计算     
安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譬如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等。本文要谈的是计算安全,它跟以上这些安全问题都有关系,但不能视为等同。这里所说的计算是指信息传递、描述和变换的过程。只有保证计算的安全性,计算过程才是放心的,计算结果才能是可信的。计算安全的概念从计算的角度讲,安全计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计算过程不受安全威胁、计算结果安全可信。其实,“可信”总是相对于某一个主体或系统来说的。一般来说,可信任关系,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主体身份的可信系统通过身份认证来确定一个主体及其所声明的身份是否一致。只…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应用,使情报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从定量化分析向计算化分析发展。本文将迄今为止的计算型情报分析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经验计数分析阶段、精确计量分析阶段、计算型分析阶段,并分别从分析对象、代表成果、主要贡献、主要特征、方法与工具等维度对各阶段进行论述;对情报思维、计算思维、社会计算科学进行辨析,提出了计算型情报分析的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并对计算型情报分析的三个主要内容——计算型情报分析模型、计算型情报分析算法、计算型情报分析框架和系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进行系统的论述和分析。图2。参考文献71。  相似文献   

10.
盖梁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其受力情况较为复杂。盖梁的内力计算,常使用计算机建立模型来模拟真实受力状态进行分析计算。主要模型有传统计算模型、平面简化模型和全桥空间模型,该文简要介绍了3种模型的计算原理及理论,结合工程实例对盖梁内力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做了一些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海东 《大观周刊》2013,(9):129-129
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计算教学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必须重新审视计算教学,纠正一些做法,保留长期以来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田仁  苏波 《大观周刊》2012,(26):204-204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那么在计算教学中, 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理解可穿戴计算1、可穿戴计算的概念可穿戴计算是随着新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的计算理念的产物,以此衍生出一类可穿戴、个性化、新形态的个人移动计算系统,可实现对人们自然的、持续的辅助与增强。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可穿戴计算最大的意义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分部计算法和扩大化沉井计算法对根式沉井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均能很好的趋近于试验结果,简化方法计算根式沉井基础的竖向承载力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渗透,以及学科融合发展,催生了计算档案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其出场逻辑的探究,可深化学界对计算档案学的认知,推动计算档案学的发展.从生成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在档案学自身矛盾与社会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出场;从理论逻辑看,计算科学、信息科学与档案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改变了档案学的研究走向,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空间,推动了计算档案学的出场;从实践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实践对档案业务活动的优化提升了计算档案学的影响力,档案学教育变革与科研合作推动了计算档案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解可穿戴计算 1、可穿戴计算的概念 可穿戴计算是随着新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以人为本"、 "人机合一"的计算理念的产物,以此衍生出一类可穿戴、个性化、新形态的个人移动计算系统,可实现对人们自然的、持续的辅助与增强.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可穿戴计算最大的意义在于颠覆了人们对于计算系统应该如何被使用的认知.在可穿戴计算的架构中,计算系统应该是可以被穿戴的,就像眼镜、手表或是衣服一样穿戴在身上,并可基于情境的变化与用户互动.可穿戴计算通过形态各异的显示器、方便易用的输入设备、大量环境感知元器件以及无线局域网扮演着用户智能助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情报分析计算化:背景、作用及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探讨情报分析计算化的背景、作用和关键问题。[方法/过程]梳理情报分析走向计算的发生背景和现象转变,对情报分析计算化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对发展计算型情报分析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结果/结论]情报分析走向计算的产生主要源于由研究范式转变、资源数字化、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方法的发展等,情报分析计算化可以解决人脑分析的自然局限、微观层次的不可观察性、分析速度等问题,在发展计算型情报分析过程中,理论体系、计算化思维、工作模式、数据资源建设等是目前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普适计算的概念和基于普适计算的智能图书馆特点,探讨了基于普适计算的智能图书馆系统的框架建模及建设智能图书馆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描述了智能图书馆中普适计算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9.
计算档案学在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计算档案学内涵与边界尚未完全明晰.明晰计算档案学的内涵是推动计算档案学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计算档案学的内涵虽初步明晰,但尚未达成共识,仍需进一步探讨确定.文章认为,关于计算档案学定义的探讨很可能遭遇数字人文同样的命运,即因为其跨学科性质,几乎不可能出现一个所有领域都能接受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调查梳理面向网络空间的计算档案学研究成果,旨在明确计算档案学的发展场景与方向。文章对计算档案学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目前面向网络空间的计算档案学研究在面向网络空间的档案馆拓展、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文件管理变革、融合于网络空间的档案理论与方法重构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随之,结合网络空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实际,文章提出计算档案学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拓展:网络空间可解析为怎样的档案管理场景、计算档案学面向网络空间的扩展建设方向及其内容是什么、面向网络空间的计算档案学如何应用于实践活动、立足中国本土的计算档案学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