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韩国连续剧、唱韩国歌曲、吃韩国料理、穿韩剧中流行的服装、留韩剧中流行的发型、谈论着热播的韩剧的剧情和影星们的星座与隐私、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韩国现实生活中的“灰姑娘”……如今成了“哈韩”一族的现实生活或“白日梦”的写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韩国影视剧中的儒家文化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影视剧在中国走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韩剧在中国大陆流行原因的探讨,有不少研究者认为韩剧中好看的故事、真实的表演、精良的制作、世俗化的叙事模式,以及"卫生"的视觉效果,是韩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魅力首尔     
如果你动情于韩国偶像剧中的帅哥,如果你酷爱色彩亮丽的时尚装扮,如果你沉迷于纯天然的护肤品,如果你敢于尝试从“头”开始的整容,那么,首尔,无疑是你旅行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春阳  周烨然 《今传媒》2016,(5):104-105
当代都市婚恋剧的叙事主题与时代的结构变迁密不可分.受韩国和台湾偶像剧影响,给人阳光般温暖的“暖男”大行其道.为满足女性观众内心的观看诉求,“暖男”形象开始在都市婚恋剧中滋生繁衍,这一符号化人物形象便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和性别是构的理论,对“暖男”形象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以促进两性关系更加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邹静 《新闻窗》2005,(5):38-38
近年来,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大受欢迎,如果说早前的《天桥风云》、《星梦奇缘》是韩剧得以流行的问路石,那么《蓝色生死恋》就是引爆这股“韩流”的导火索,就是这部让你不停流眼泪的韩剧一夜间风靡大江南北,成为“韩流”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6.
盛利 《青年记者》2006,(10):87-88
一一部《大长今》风靡中国,惹得国内“韩流”阵阵。而从一个更为理性的角度来看,韩国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据韩国统计厅近期公布的《2005年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显示,2005年中韩双方贸易总额达1005.8亿美元,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而山东更是从对韩经济交往中得益良多。2004年,山东省全面启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而韩国则因为与山东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的接近,被列为实施半岛制造业基地这一战略的重要合作对象国。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强对韩宣传,向韩国介绍中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在受众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8.
李洁 《东南传播》2010,(1):107-108
韩国家庭伦理剧在近年我国引进的韩剧中占有重要比例,以叙事独特、新颖,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为特点,以《黄手帕》等为代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韩国家庭伦理剧与以《金婚》为代表的中国家庭伦理剧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吴磊 《东南传播》2010,(7):103-106
本文选取了近十年(2000-2009年)41部韩国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为样本,借助内容分析法、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对这些女性角色的职业和社会地位进行非介入性研究,考察了韩剧叙事模式分类、韩剧女性角色职业状况以及韩剧男女主角的职业对比等三个指标,从而得出韩剧中女性角色的职业选择受限并且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结论。究其原因,是根源于韩国"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的性别差距状况。  相似文献   

10.
韩剧热折射出大众文化效应 1.韩剧中养眼的明星 几乎每一部韩剧中都会出现很多俊男靓女,青春类韩剧中的男主角都是高大威猛、英俊潇洒,女主角都是貌美如花、温婉可人,这当然会让无数青年男女觉得眼前一亮,想要看他们演的电视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1.
朱国良 《新闻实践》2005,(10):38-38
不知你留意到没有,时下有一弊病在流行,有些人搞材料、写文章总爱搞几个“性”,如“重要性”、“必要性”、“创造性”之类,总爱弄几个“化”,如“一体化”、“市场化”、“大众化”,总爱排几个“有压力”、“变动力”、“添活力”  相似文献   

12.
端文 《新闻记者》2001,(10):54-54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与听众 ,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获得许多知识 ,却也产生不少疑问 ,常见的有 :一是“孩”有多大?“孩” ,在《辞海》和《实用汉字字典》中说得极干脆 :幼儿。《现代汉语小词典》说 ,孩即“孩子” ,“小孩儿”、“女孩儿”。虽然 ,没有一本字典对“孩”的年龄作过“规定”。现实生活中不过延伸到小学生、中学生 ,无论如何不会达到或超过《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但是传媒却常有“创见”。前不久 ,黄陂路、淮海路口一工地发生一起金属架从高空坠落事故 ,一篇报道说“一个看上去20多岁的女孩已经倒地死亡”。还有一篇报…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韩国影视作品不断输入到中国。前几年的韩国影视作品中充满着儒家的思想观念和宽容.忍耐、平和的佛性文化,从故事编织到音乐画面等艺术要素的安排处理都显示出唯美的情调风格。剧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大多知书达理、贤淑柔顺。2002年,韩片《我的野蛮女友》一问世,很快火爆亚洲国家和地区,并进军欧洲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14.
郝雨 《新闻记者》2005,(11):20-22
一、“人”的精神与人的“精神” “人文精神”,在当下的话语环境中已经成了一个颇有些时髦的用语,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已被用得太多太滥了.甚至房产商卖房子、酒店开张,都大讲“发扬人文精神”。本以赚钱为目的的商家和“人文精神”攀亲.用“人文精神”装点自己的门面.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精神”的异化。然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传媒的人文精神,就是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5.
仿佛一夜间,我们的大部分电视节目都在热播韩剧,而且在各个电视频道都取得了较高收视率,中国观众被韩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所吸引,掀起了一股收看韩剧的热潮。中国受众从韩剧中感受到了对韩国文化的全景式描述,对其中的服饰、饮食、文化价值观,从好奇到喜爱到最后认同。韩剧在韩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文化软实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龙 《中国广播》2006,(5):57-58
“花儿抄袭”算是2006年流行乐坛爆出的一大丑闻,为此媒体也是炒得沸沸扬扬。当然也不乏“骨粉级粉丝”为“花儿”喊冤叫屈,因为抄袭乃流行乐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只不过“花儿”撞到了枪口上。作为个体的“抄袭”,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事件”,之后更多的是为这个人气爆棚的组合,因一念之差的中道而废去惋惜;但如果“抄袭”作为整体的“潜规则”,成了流行乐坛的常态,那可就是文化生态的混乱与失衡了,除了反省更有必要反思。过于放纵,明星也可以变成魔鬼。当人们为流行乐坛的“繁荣”高唱赞歌时,一股违反艺术发展的暗流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受利益的驱动,急功近利,明星个个都想成名要趁早,可写不出来又很困惑!于是自律意识淡漠的“花儿”就抄呗,抄着抄着,原创力日益萎  相似文献   

17.
五角大楼将驻韩美军中最精锐的一个步兵旅派往伊拉克,截至2005年,美军还将从朝鲜半岛撤出1/3兵力。韩国担心此举会削弱对拥有几百万士兵的朝鲜军队的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香港电影持续低迷而“韩流”异军突起的情形下.《雏菊》显然被赋予了某种希望。但仅靠“江湖”电影+韩国的浪漫爱情,这道简单的算术就能解决问题吗7[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鸿水 《青年记者》2006,(17):23-23
“美国偶像”的英全称为:“American Idol”,但“美国偶像”并不是自主开发的产品,它的前身来自英国的系列电视真人选秀栏目“流行偶像(Pop Idol)”,当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花费了近亿元美元购得版权。和“超级女声”一样,“美国偶像”也是在“流行偶像”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和加工。孰料,一经推出,收视率暴涨,最后连美国总统都要接见获奖的“美国偶像”。  相似文献   

20.
引言 2005年11月24日,韩国节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许多国人感到不解和遗憾。由我国传人韩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反思。中国中央电视台曾在端午节当天派出记者采访,被采访者几乎没人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在很多城市,在青年学生中,“粽子节”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而关于端午节祭祀以及其他的文化内涵都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土遭遇的一种尴尬。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年轻人忌谈祭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