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近年来,文艺界、学术界抄袭风波不断,经常诉诸舆论、对簿公堂,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如此,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的新闻界,也屡有“抄袭事件”发生。一些记者把“复制加扒网”作为自己的为文之道,甚至一些媒体也把这种“拿来主义”视为一种“潜规则”。笔者把“抄级记者”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抄文件。一些记者脚懒手懒,热衷于“跑会”或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拿现成的新闻通稿或把会议文件稍微改动一下,署上本报记者的名字便发表,而不去挖掘里面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当然,这还主要属于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二是抄同行。都知道…  相似文献   

2.
自从吴思先生出版了他的《潜规则》以后,这个做了书名的词语也空前流行了。这个词流行以后,我心下曾将它等同于“非正式规则”这样一个术语,可仔细想一想后又以为不妥。另外注意到很多人把“潜规则”等同于“坏规则”,也觉得不是太对头。在林林总总各种规则中,我们本来可以有多种办法来区别它们、定义它们,但社会舆论似乎更有兴趣用“明规则”“暗规则”(潜规则)之类的术语来区别规则,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文艺界、学术界抄袭风波不断,经常诉诸舆论、对簿公堂,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如此,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的新闻界,也屡有"抄袭事件"发生.一些记者把"剪刀加浆糊"作为自己的为文之道,甚至一些媒体也把这种"拿来主义"视为一种"潜规则".笔者暂且叫这种记者为"抄级记者",归纳起来,"抄级记者"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2006,(7):26-26
给“八卦”定价的是市场的潜规则,明星本身地位、丑闻隐私的烈度、媒体可以出得起的价等,定价是直觉加市场判断,比方这个事很难被人模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丑闻价值就很高。  相似文献   

5.
当今抄袭剽窃之风盛行,屡禁不止。“窃公”不仅有当教授的,也有识字不多的农民。报载某村庄整村人都在抄,某农民将报刊上别人的章打印寄往全国各地大小报刊,一年得稿费十几万元。  相似文献   

6.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种种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学术抄袭的方便。我先把它只作为一个事实,而不做道德上的评价。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抄袭”是一个贬义词。广义上的“抄袭”,其实就是目前最大的全民时尚,到处都在仿造:官员只说“正确的”话;企业在制造仿冒商品;我们的教育制度中根本无法改变“应试教育”,说穿了,等于鼓励学生说模仿书本“说话”;最高的学术殿堂,我们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中的“学术研究者”、“老师”和“学生们”,利用网络抄袭或者变相抄袭,几乎就是公开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7,(8X):7-7
类型化网络文学成书市“救世主”?古籍书店还有生机吗?“潜规则”书籍,“热心读者”有多少?令人无语的图书广告语,“读史热”也充斥着“文学泡沫”,[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7,(1S):19-19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日,“潜规则”成为一门“显学”,打着“潜规则”标签的书热销。有人说从这类书中学到了很多处世技巧;也有人认为,这类书的部分观点有误导公众的嫌疑。自从吴思提出“潜规则”这一概念后,“潜规则”很快成为热门词汇。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漆思认为,“潜规则”走俏的背后是学习、运用“潜规则”,以求个人更好地生存、发展。这种“潜规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富有当代价值意义的侧面解读,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代言人,是思想的传导者,其主要职责是“采”、“记”、“写”,三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合格记者。但是在一些报纸中,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这就是很多记者疏于采访和写作,而擅长发布“挂名新闻”。所谓“挂名新闻”,说白了就是投机取巧“抄”新闻——抄录通讯员的来稿,抄袭其它报刊的内容,抄摘网络上的信息等。记者“挂名新闻”之风,不引起重视势必会损害新闻队伍的形象,甚至变成一种“新闻公害”。  相似文献   

10.
易家炎 《声屏世界》2003,(10):20-20
香港廉署请乐坛一拔子风云人物“喝咖啡”到现在很有些日子了,但仍不见有什么大进展,似乎印证了当初某些权威的远见卓识:“舞影行动”难见成效。其实,成效已经显露出来了。“舞影行动”刚开始,大小媒体都“聚焦”说,廉署此举引发香港乐坛的大地震,对内地乐坛也有震动。这不就是一种成效?在震动中,无论圈内圈外,都由此接受到了一个强烈信号:娱乐圈也不能滋长腐败,不能乱搞胡来,弄得不好,说不定也会玩完,不管你现在势有多大,人有多红,头上照样有三尺神明在。受此震动,圈内人大概少不了会有一番检索反思,过过电影:以往有无黑点,会不会绕了进去,…  相似文献   

11.
杨慧 《新闻记者》2003,(9):46-47
目前,青少年的明星偶像崇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此人们有许多看法。本文作者认为当前媒体热衷于明星新闻,而青少年心智尚未健全,明星偶像崇拜具有危害性,媒体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但也有媒体发表关于“文化偶像”评选新闻,援引青年代表的说法:“尽管鲁迅等文化巨匠仍在影响着青年人,但不可否认张国荣、王菲这样的明星也在青少年成长期产生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偶像,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年轻人的选择,而不是硬将自己的固有思维强加于别人”。孰是孰非,我们十分希望广大读者来稿,就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和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只有一个,是想通过讨论,取得共识,使我们的青少年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悦音 《中国广播》2009,(3):59-60
从除夕至正月初六,音乐之声为听众献上了为期7天的春节特别节目——“牛乐会”。节目围绕“吉庆、祥和、快乐、美好”的宗旨,融音乐与语言为一体,以“乐”为中心,以原创的音乐情景剧为主线,让听众在享受节日欢快的同时,也欣赏到富有频率品牌特性的音乐节目。长假7天,音乐之声共制作播出了51个特别“牛乐会”(每集6分钟),45个华语乐坛“明星大拜年”和72个特别资讯“快乐加油站”(每集3分钟);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新闻天地》2004,(10):8-9
9月24日,晚8点。一场来势汹涌的“明星风暴”袭击了金鹰影视化城。“巨星演唱会”还没有开始,就让人感受到星气逼人的气势。还有很多没买到票而不能进场的人们在徘徊。作为主角的明星们都在各自的休息室里,等候着演唱会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以后,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训诫:“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一些人看来,抄袭似乎成为写文章时天经地义的行为,于是,写作不在深入调研和独立思考上下功夫,却练就了娴熟的抄功,以至有的工作报告“上下一般粗”、有的理论文章官话套话一大堆。本来,新闻作品由其本质决定,应是最少抄袭的几率和成分的,但最近读到的两条消息,引起笔者对新闻写作中抄袭问题的思考。一是美国一家主流报纸近日披露,该报一名被提名参评普利策奖的老记者,在其文章中有抄袭和编造内容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喻国明 《传媒》2002,(2):22-23
所谓“帕帕垃圾”是指那些专门追逐明星、拍摄名人私生活的记者。这一称呼来自意大利影片《滴露牡丹开》中一个专门偷拍明星照片的摄影师的名字“Paparazzo”,意大利语中其复数形式“Paparazzi”后被作为这一类人的统称。“帕帕垃圾”是其音义结合的中文译法,在港台地区也被人们俗称为“狗仔队”。 一、“帕帕垃圾”报道是明  相似文献   

16.
男人要有男人气.身为男人而没有一丝一毫的阳刚.便是失了作为男人的本分.便不能算是一个好男人。女人要有女人气。身为女性而一点儿也不娇滴滴.恐怕也要说是失了作为女性的本分.大概也要被公认为不是一个好女人。官儿要有官气。官气这种“气”是香是臭.姑且不论.但却是作为一个官儿所必要的.一个官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些官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袁方琴 《新闻世界》2014,(12):112-113
21世纪初开始,韩流作为全球乐坛的一大分支以迅猛的速度占据了亚洲音乐市场,在继续保持拥有亚洲市场的同时,韩国歌手也慢慢地被欧美地区接受,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乐坛力量。本文分析的对象是韩国“造星工厂”S.M.公司,其公司明星拥有今天的人气和影响力,不仅在于公司的造星流水线,也离不开其成熟的营销模式和品牌打造策略。  相似文献   

18.
解析"帕帕垃圾"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发现,当明星们的负面新闻被频频爆炒的时候,往往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而在经济比较景气的时候,人们的重心在抓住发展机遇,对明星的负面报道往往不是那么在意和关注。因此,“帕帕垃圾”的报道其实有时也承担着平衡社会心理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宜黄速度”的背后,除了GDP和政绩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对普通官员极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奖励措施,而这也是官场中极少公之于众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现在暗涌一股不正之风,抄袭之风。有人居然还振振有词:“天下文章一大抄!”我把这类东西一律斥之为“二手货”。这种二手货主要靠“拿来主义”,看到别人有好东西“拿”来就用。这些年,太多的复印机式新闻,已让读者腻烦。打开每天的报纸,日报与晚报一样,党报与专业报一样,掩上各家的报头,都是一个面孔,一个版式,一个爹娘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好似复印过的一般。版式雷同,栏目也如出一辙。现在的人不知是懒得动脑呢,还是这就叫“提高效率”?你搞“焦点眉批”,他也搞“焦点眉批”,你想出一个“新闻点击”,他就照样抄了去,反正未经注册,抄了也不构成侵权,你拿他投折!栏目想到一块儿,他尚可狡辩“英雄所见略同”,文字、图片的抄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