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文文学》作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期刊,对马华文学的引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期《华文文学》对马华文学作品的刊载,为中国大陆对马华文学的接受与熟悉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可供参考阅读的文本;后期对马华文学研究类文章的刊载,对马华文学研究的进步与成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马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  相似文献   

2.
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陆场域的马华文学研究,其话语嬗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中国文学框架内部展开的时代批评话语(1985—1994);2.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视野中展开的学科理论(1995—2004);3.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结构中展开的学术研究范式(2005—2020)。在宏观整合和微观聚焦的张力结构中交错发展的马华文学研究,一方面显示了华文文学研究从台港到海外再到整合世界的宏观视野;另一方面也凸显出马华文学研究从东南亚华文文学框架到新马文学一体,再到马华文学自身的微观聚焦。  相似文献   

3.
在我所熟悉的海外华文作家中,马来西亚的吴天才先生是我颇感亲切的一位.据我所知,在马华文学界乃至东南亚华文文学界,像他那样倾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事业,并且作出了可观成绩的学者型作家,是为数不多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与马华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接受到当下马华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中国大陆文学和作为中国大陆文学支流的台港文学)的吸收与借鉴,都是值得认真梳理和研究的。从“五四”新文学对马来亚的影响、马华文学的艰难求存与当下马华文坛新变三个角度考察,从近一个世纪的马华与中国现代文学交流的过程,可以寻找出两地文学的文化交流模式.勾勒出马华文学在中国性与本土性之间互为勾联与纠葛的文学脉络和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华文学定义的溯源探究,其与中国(大陆)华文文学的比较,并考察《马华新文学简史》等几部已有的马华文学史论述,结合部分马华代表作家和作品,初步梳理了马华文学在华(中)文文学史之内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6.
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发源于中国“五四”新文学,并且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不但有大批中国著名作家南下参与了新马华文文学的建设,而且新马华文文坛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给予了相当密切的关注.可以说,从新马华文文学诞生之日起,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介绍、评论和研究的文章,在当地的报章杂志上就层出不穷,这些文章、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东南亚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无疑地可以对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山师专学报》1994,(1):47-49
文采同志的名字,对现代文学研究界来说,已不是个陌生的名字。新时期以来,他先后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衬探》,《中国现代女作家论》、《高兰评传》等学术著作,最近又出版了《时代女性论稿》。同时在国内的报刊上,也常能见到他的论文发表。在女性文学的研究领域内,他是个有成就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毅然与传统文化决裂。历来追求“文化载道”的中国文学恍然间成为“意义的真空”。现代中国文学向现代宗教寻求思想的资源,染上了浓浓的宗教情怀。忏悔意识、悲剧意识逐渐在中国文学中生成。  相似文献   

12.
历史进化的学观念是胡适学思想中最具延续性和理论意义的创见。用“进化”的眼光看待学的“历史”,胡适创造性的融合,策略性地奠定了白话学的正宗地位,赢得了学革命的迅速成功,这是现代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西方人道主义文艺理论资源,大和民族的世俗文化和社会改良理想,是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主要学理来源。正是在此基础上,周作人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文艺思想体系,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的文学”理论,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走出“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二元抉择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直认为,1949年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现代文学的终结,从而把本应归属现代文学的建国初“十七年”文学,硬生生地划归为当代文学。本文作者试图从文学和历史的关系、文学的延续性、现代文学的结构等方面说明建国初的“十七年”文学应回归现代文学,以保证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意识"是人们关于文学经典及如何创作出文学经典的认识。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经典意识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与文学观念的自觉、艺术精神的独立与否是相伴相行的。文学经典意识的最早形态应是文化经典意识,接着是汉以来的经学式的文学经典意识,再发展到以纯粹文学观念为基础的文学经典意识。文学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具有的"文学经典意识"的内涵也有不同,这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熊笃教授主编的《巴渝古代近代文学史》是填补重庆古近代文学史空白的鸿篇巨制,其写作宗旨是以文化学理论思维统御全书,即将巴渝文学置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框架中,去认真清理,精心描述,力求还历史本真面目。该书力矫故作高深、无病呻吟之弊,是一部圆融博宏的区域文学大著。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中国当代的文艺指导思想。如何科学地认识邓小平文艺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学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文艺思想具有明显的人文精神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人学观点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其意识形态性的特征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当下,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存在价值已经受到质疑,这是一次与全球化同步的现代性危机,为挽救这种危机,有学者提出大文学观,主张把文化文本纳入到文学研究的范围之中。文章认为,这是一次由于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文学生产方式及传播方式的转变,而不是文学的内在危机。同样属于虚构类叙事作品的影视艺术日益取代小说的位置而成为当今人们精神和情感活动的主要支撑。克服文学危机、恢复文学研究对周围世界的解释能力、恢复它与当代思想的对话能力,应该把影视艺术作为媒体时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实现从读者到观众、从文字到图像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从西方引入的一种文学类型,晚清政治小说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与乌托邦色彩,是创作者用以开启民智的工具,主旨不在文体建设。尽管如此,作为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晚清政治小说在“说教”中实蕴含着巨变,它在题材、叙事、传播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现代性意义,并影响着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它既填补了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一个方面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重庆儿童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是重庆文学、当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有意味的收获,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贡献了厚重的创获。同时《重庆儿童文学史》也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