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期刊编辑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研究领域后,它就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对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编辑职业一种日渐增多的现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也名列十大高发人群中。编辑工作的重复性、繁杂性和利他性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刘波 《出版广角》2016,(8):79-81
教师的职业倦怠在现代社会当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一书针对当前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从职业倦怠的成因出发,深入细致地对职业倦怠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应对方式,值得高校教师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档案馆员职业压力 一当前,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档案馆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困扰。档案馆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各种压力,即档案馆员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和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而体验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所谓压力管理,可分成两部分: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纾解。  相似文献   

4.
正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针对职业人由于工作引发的情感枯竭现象提出的理论。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诗明确将其界定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研究明确指出职业倦怠现象易发在助人群体中,而编辑职业是典型的"为人作嫁"的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自我期望值高,尤其是从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是女性,执著于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现实没有给予对等的美好,自我心理又没有及时调适,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女编辑的职业表现不佳,职业生涯不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普遍问题,它主要表现为生理耗竭、认知枯竭、情感衰竭、价值枯竭以及去人格化等现象;导致新闻工作者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机械重复的工作方式、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性质以及刚性的管理工作机制等;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一是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外部干预策略,二是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2,(20):193-193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校档案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馆员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随着1980年首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昭示着职业倦怠研究的触角已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职业领域.高校档案馆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发生职业倦怠现象更具普遍性和可能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来源于英文Job Burnout,又被翻译为工作倦怠、职业衰竭、职业枯竭等.Burnout的本意是"火烧尽了或燃料烧尽了",后被转义为精疲力竭,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领域而于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代表助人行业(或叫服务行业)中的职业枯竭现象,即那些助人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倦怠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一种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倦怠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倦怠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一种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倦怠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是新闻记者从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阐述了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克服记者职业倦怠的方法,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稳定新闻从业队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困境,指出从职业观、利益观、人本观及情绪观等方面避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以促进图书馆员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引发的一种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影响档案从业人员工作动机和热情的显著问题,尤其在青壮年档案人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高校图书馆员的隐形杀手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是馆员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困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的主要心理障碍,它的存在给馆员本人、读者乃至高校都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职业倦怠的认知,探讨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提出了避免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倦怠已成为阻碍图书馆发展的一种十分实际的现象,本文主要阐述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还对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达到不断优化直至消除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新时期高校工作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山西省高校图书馆女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揭示图书馆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从而针对女教师个人、所在学校及社会提出相应的策略,较好地改善图书馆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山西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抑制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法宝——皮格马利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许多高校图书馆员面临的现实问题,职业倦怠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员及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表现,探讨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抑制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肯在一个研究领域花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去研究,这是日本科研体制的特点,也是一种对科学严谨、持久的态度,并不一定要和获奖、产业直接连接起来。实际上,世界的科研中心正在转向亚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社会"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新闻行业亦无例外。身处其间的许多人大多不明原委,一些人甚至怨天尤人,或暗暗自责。与此同时,员工的"不良表现"很少作为组织管理和社会问题引起领导层的关注与重视,这一现象迄今未能得到有效干预。本文试图从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成因入手加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井 《新闻爱好者》2010,(2):108-109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国内1999-2009年四种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有关网络传播研究论文,对609个样本进行文献分析,总结了十年国内网络传播研究的现状.勾勒出十年来网络传播研究的主题变迁轨迹。最后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网络传播是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二是发现了网络传播独立研究领域的结构框架;三是证明了一种新型媒体研究的扩散呈现创新与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