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鹏  张佳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60-1670
技术和需求是创新的两个重要来源。既然存在描述技术进步的轨道,也必然存在描述需求演化的轨道。对比现有学者在技术轨道方面的研究进展,显然需求轨道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诸如需求轨道的形态特征是否类似技术轨道的S型曲线,以及新旧需求变迁过程是否类似新旧技术替代过程等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清晰地回答。本文选取中国电视机产品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的需求演化历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彩色CRT电视机对黑白电视机、平板电视机对彩色CRT电视机、液晶电视机对等离子电视机三次成功市场替代,背投电视机对彩色CRT电视机一次失败市场替代过程的总结和讨论,发现消费者价值主张驱使技术性能的持续提升,以及价格与技术性能提升的协同构成了需求演化的两个方面,通过需求结构的技术性能和价格曲线绘制了技术范式限定下的需求演化轨迹,即需求轨道。研究结果表明,需求轨道是由技术性能轨迹和价格轨迹构成,需求轨道的形态是技术性能轨迹和价格轨迹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性能轨迹是一条斜率向上的连续曲线,并不存在间断的特性,连续的消费者需求欲望拉动多条间断性技术轨道的接力式衔接。价格轨迹是由多条间断的曲线构成,每条价格轨迹都是斜率向下的曲线。在理论上,研究结果为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在实践上,研究结果为后发企业理解新产品进入主流市场的规律提供参考,为企业推出新产品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策略提供借鉴,也为后发企业认识到技术在促进产品创新中的着力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中技术机会观的基础上,文章在演化理论视阈中,分别从市场演化、组织演化和技术演化三个层面剖析技术机会的本质。在市场演化层面揭示出技术机会是由创新主体在人类技术创新活动中创造的;在组织演化层面分析了企业研发的累积性与专有性对技术机会的利用具有一定的限定作用,以及各企业利用的技术机会在客观上并非是"新的";在技术演化层面挖掘技术机会的发展轨迹以及新范式对技术机会模式的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新兴技术研发主体之间的研发合作网络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定量认识新兴技术研发合作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意义,对于新兴技术研发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为政府、企业的研发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针对目前在新兴技术研发合作演化特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即大多基于单一网络分析其演化特征或模式以仅利用专利数据,该文提出一种新兴技术研发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分析模型,以专利数据和网络信息为数据源,构建发明人合作网络、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发明人和专利权人间隶属关系网络的多层网络,并在多层网络中划分不同的研发合作类型,从多个维度来揭示新兴技术研发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结论]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为案例进行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破坏性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类型,从技术专有性和技术机会两个方面对破坏性创新技术体制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主体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技术体制在破坏性创新驱动产业演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技术机会不断增加、专有性不断下降,破坏性创新企业对在位企业的颠覆速度更快、颠覆程度更高,企业平均年龄不断下降,在位企业存活数目及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本文为企业根据不同技术体制下破坏性创新导致产业演化机理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任海英 《科学学研究》2012,30(6):930-935
 在对技术发展的研究中,创新与优化经常被区别对待甚至对立起来。本文通过对优化概念的辨析,将传统的最优化的概念拓展为人们对系统的所有改进活动;因此技术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类由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动态优化过程。每个主体都受自己目标的驱使,在各自资源约束下,通过个体和交互的优化行为不断突破资源约束和目标,以创造更好的新的产品、过程和服务。将技术创新与优化相结合有助于对创新进行更为定量和形式化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逆向创新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中,体现为本土企业在海外申请的专利日益增加,其专利的发展演化过程也体现了企业的逆向创新和技术追赶过程。为了深入探讨该过程中的专利演化影响因素及演化结果,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本土企业逆向创新不同阶段竞争的Lotka–Volterra生态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和分析本土企业在逆向创新国内和国外两个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专利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在逆向创新中,本土企业的专利演化主要由其资源竞争能力来决定;但在国外市场阶段,当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力差距不大时,处于劣势的企业有机会在专利的竞争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为此,本文从企业资源竞争能力提升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可以为促进本土企业的逆向创新和专利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P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P P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跃  银路  李天柱 《科研管理》2011,32(1):29-34
  摘要:本文基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入手,描述了萎缩、稳定、加强、动态平衡、紧缩和动荡六种创新网络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创新网络演化模型。最后以新兴技术为例,对其创新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介绍,由此归纳出“完全突破型”、“市场突破型”和“技术突破型”三条新兴技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建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能力演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最近20年来专利数量和结构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汽车企业基于模仿的技术能力演化过程,主要结论是:专利的持续增长,表明我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所增强;技术创新过程正在经历一个由偏重于技术模仿向逐渐注重自主创新的转变;在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专利反映出模仿与创新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深度挖掘颠覆性技术轨道演化规律,对国家、企业抢先占领颠覆性技术相关市场及其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基于专利引文网络方法提取颠覆性技术的主路径,对主路径上的专利文本分析并归纳技术主题,而后构建颠覆性技术萌芽期和萌芽期+成长期的技术轨道,并进行演化分析。其次基于颠覆性技术最新专利、论文主题共现的方法来延伸技术轨道。[结果/结论]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为实证研究,总结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演化方向有:充电全方位智能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创新3.0",基于技术、市场和社会生态位构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框架;采用生物进化理论描述各生态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模型,并通过8家新材料上市公司的演化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演化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生态位与企业发展并非线性相关,企业应根据政策和市场情况确定合适的研发费用率;市场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对以研发费用率为代表的技术生态位影响不大;社会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受限于市场和技术生态位,在其到达一定程度后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识别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核心技术、把握光伏技术发展趋势,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获取我国1963年至2020年3月太阳能光伏领域专利数据,依据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将我国光伏技术发展划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各时期有价值的技术领域,并通过计算各技术领域间的交叉影响系数及其对整个技术系统的影响贡献率识别核心技术领域,最后建立交叉影响有向网络,分析核心技术领域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主要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逐步演变为光电转换技术、光伏照明、太阳能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个技术领域共同作用的发展模式,呈现应用导向型多元化发展。最后,从产业技术升级、优化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光伏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场轨道的创新路径研究--以苹果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轨道理论为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启示,但实践中存在的“创新路径多样性”对其提出了挑战。构建了“市场轨道”概念模型,并通过美国苹果公司的创新案例研究论证和剖析了市场轨道的存在及其所对应的创新路径。基于市场需求的动态演化特性,以满足新需求、打开新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路径是新“市场轨道”创立的结果。“市场轨道”概念模型拓展了技术轨道理论,总结了基于需求导向和利用市场机会进行创新的演化规律,可以丰富企业的创新路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方炜  王莉丽 《科学学研究》2018,36(7):1294-1304
在综合协同创新网络基本属性和独有特质的基础上,通过刻画外界刺激转变过程和网络异质主体行为,构建出以异质性主体为网络要素、以刺激-反应机制为演化机理的协同创新网络类DNA翻译过程模型。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分析了从协同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动规律,知识元素和网络拓扑结构的耦合演化关系,网络异质主体的角色作用及主体开放程度与知识流动效率的关系等多个角度渐次深入地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演化过程中网络结构变动特点及其与知识元素、主体要素间深层次地交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会多次涌现小世界特性,但程度、原因不尽相同;技术知识和网络结构存在协同演化现象;强势企业始终是协同创新网络的主导;主体开放程度对技术知识流动效率提升幅度有很大影响。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增强异质性主体间的开放程度,是提高协同创新绩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技术责任的主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杜宝贵 《科学学研究》2002,20(2):123-126
本文通过对技术责任的主体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技术责任主体基本构成的研究 ,在区分技术责任主体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 ,分析了技术责任主体应该是一个由工程师、科学家以及企业、国家等构成的技术责任主体群  相似文献   

15.
建立分析框架,探讨技术能力构筑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演化路径。通过对杭州A公司的观察研究,发现其在各技术能力水平,技术学习的外部知识源和内部主要学习内容有很大不同,指出子公司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转换知识积累的内容,最终把技术能力演化路径理解为知识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过程,对指导我国制造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有启示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技术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发展技术路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对技术路径与技术轨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演化机制的研究稍显匮乏。从产业经济和战略转型的需求出发,探讨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技术轨道理论中,以此构建突破性技术由路径向轨道演化的模型,并引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在技术轨道跃迁临界点处进行创新模式选择,结果表示:创新风险较大时,产业内创新能力强的主体更容易选择突破式创新;反之创新风险较小时,市场偏好会决定产业内各主体创新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SNM理论是基于演化经济学和技术系统论基础上建立的有关技术生态位和技术演化的分析方法,通过从微观到宏观进路的经验描述,初步建立了技术演化模型。本研究通过分析典型的数码化图像显示LCD和CCD技术的不同演化进路,论证SNM理论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该理论在技术论或STS领域,尤其是在讨论技术范式变迁和技术进化问题中,需要明确其讨论的取向和内容。同时,作为经验描述的分析方法,SNM理论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并拓展其理论运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行业生命周期的技术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过程。通过以描述产品创新为中心的产业创新分布形式的A-U创新过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了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市场、客户以及研究和开发的特点,给出了各阶段行业技术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演化论出发,运用生物学的隐喻方法,将技术演化比拟为一个继承与创新的动态进化系统,技术演化底层结构受知识、信息、智因和技术元等因素影响.通过对电子、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对影响技术演化的底层因子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检验了技术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信息和智因对技术演化影响关系显著,技术元的开发正向传递了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庞金勇 《软科学》2008,22(3):137-140
以经营者变更过程中的委托人(企业)和代理人(经营者)为博弈参与主体,建立了一个二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描述了在经营者变更过程中两参与主体的博弈过程并对不同情况下的博弈进行求解,得出结论:经营者的任职环境是影响其能力估值的重要因素,经营者的能力与努力程度之间具有互补替代效应。最后就如何提高经营者变更的决策质量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