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能考上北大、清华,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四川南充,有位名叫张非的考生横空出世,四次参加高考,一次考进北大,两次考入清华,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让人甚感意外的是,进入名牌大学的张非,并不一帆风顺;相反,求学之路却充满艰辛坎坷,他每次入学不久,便很快被学校退学。那么,在这个从北大、清华进进出出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2.
11月8日,社会各界关注的北大、清华蓝旗营教师住宅工程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国务院、北京市以及北大、清华的有关领导、两校师生代表出席开工典礼。 北大、清华蓝旗营教师住宅项目是李岚清副总理亲自关心、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李岚清副总理先后10次为工  相似文献   

3.
"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7月2日,<财经时报>报道说,针对旅美学者薛涌"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的断言,虽然各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从今年香港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猛增来看,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谭五昌认为,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高校扫成二流,从理论上来说不是没有可能.因为作为北大、清华最具品牌影响的人文精神与师资力量正在削弱.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的校徽开始的。这种骄傲感使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几十年的沧桑之后,依然自称“北大人”或“清华人”,以缅怀那个留住他们黄金岁月的地方。但是北大人和清华人之间,却从来多少有些互相看不起。清华人挺起坚实的胸脯说:在两校无数次的对抗赛中,你们赢过几回?北大人则斜倚着门框以唇相讥:你们连跑步都喊着号子,没有比你们更乏味的了。这是北大人文主义和清华科学精神的对话,也是追求自由和遵守纪律的对话,更是传统之花和今日之果的对话。我们从中清晰地看到中国人的两副面孔,两种精神。诚然,…  相似文献   

5.
靠什么去证明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估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认为靠升学率,而且是靠名牌大学的升学率,甚至是清华、北大的升学率! 因为莘莘学子及其家长都将清华、北大视为"梦中情人",社会舆论也都将考取清华、北大看作中学教育成功的标志,我们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用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数来衡量一所中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其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前,普通高级中学办重点班(包括实验班、尖子班、双特班……)在全国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各个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每年的高考中能多考上几个清华,北大。在一些学校看来,清华、北大就是旗帜,就是方向!一些学校在近千名的学生中通过一次一次的考试进行不断地筛选、不断地优胜劣汰。集中了全校的优势兵力重点培养那么几十个人,剩下的绝大多数学生则是谁教都行,教什么样都行,好像只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考上清华、北大人数的多少成了检验学校教育工作成果的一个不成文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能够到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学习,但最后能进北大、清华的毕竟是少数.人的智商和记忆力是有差别的,所以,有时候尽管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还是只能得到一个平凡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暑期高校游     
每年暑期,北大,清华等名校都会迎来大量参观游览者.此前有报道称,暑期每天进入北大,清华两所学校的参观者超过一万人次,高校却板起了一副"冷面孔",暑期高校游出现"一边热"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这是不久前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张小林的回答是: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更大. 她解释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你能否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某些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上海像清华     
我说上海像清华,因为我去过了。还有句话,北京像北大。我就住在北京,而清华和北大我刚好又都去过。清华精致,楼更高点,每个角落都是风景;北大随意,楼矮点,角落比较荒凉,但可以想像。恰如我理解中的上海和北京。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所最高学府.即北大和清华有何异同?任彦申在《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一书中作了有趣的论述:北大更看重在认识世界方面有什么新思想、新见解,而清华更注重在改造世界方面有什么新方案、新成效。北大思想解放、思路活跃、务虚能力较强,喜欢坐而论道,往往想法多、办法少,醒  相似文献   

12.
靠什么去证明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估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认为靠升学率,而且是靠名牌大学的升学率,甚至是清华、北大的升学率!因为莘莘学子及其家长都将清华、北大视为梦中情人,社会舆论也都将考取清华、北大看作中学教育成功的标志,我们有些地方的教育行  相似文献   

13.
很多"高考状元"弃北大、清华而转投香港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并因此引发北大、清华被香港高校扫入"二流"的说法.然而另一种来自北大的论调却应引起公众警惕: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曾呼吁今后把香港高校的招生纳入统招计划--孙东东认为,目前的招生制度为香港高校招生提供太多便利,但客观上造成内地名校录取考生不报到、浪费招生计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高校毕竟有限,只有很小一部分学子能进入其中深造。但是,借助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不出家门就能"坐"进北大、清华的课堂里听老师讲课、和老师互动,这样的在线教育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触手可及。◇"幕课"风暴来到中国,北大、清华上线课程免费学◇  相似文献   

15.
香港制造     
《留学生》2014,(10):1-1
这段时间,“北大是否应该办成哈佛”成了知识文化界争论的热点。其实,就北大与清华来说,寻求变化可能一直是管理者所思考的重要课题。北大燕京学堂、清华苏世民书院的建立就是两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涂皓 《教育》2013,(7):26-26
来自北京的杨天去年参加高考,他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有着“切肤之痛”。他就读于北京市一所知名的示范中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第一、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在学校乃至全区都名列前茅。如果发挥正常,根据往年分数线,其父杨楚认为,儿子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这两所高等学府。“我不敢报北大、清华,因为我是‘裸考’。”  相似文献   

17.
BBS搞笑语录     
1.小时候妈妈常唠叨:考不上清华啊咱就考北大。结果长大了我连北大也没考上……2.朋友们都说我是著名的音乐人,因为每次去K歌,他们唱  相似文献   

18.
高校视窗     
清华考官像虎妈北大似猫爸清华和北大两所名校似乎难以逃脱被比较的命运。今年自主招生面试结束后,考生自然而然地将两所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增多,对北大、清华“一流高校”的质疑声越来越响。质疑者中,甚至不乏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北大校友、著名专栏作家薛涌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北大有关人士首次对“沦为二流说”进行了驳斥——“纯属无稽之谈”!理由是: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高于香港的高校。具体到北大、清华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其不能以“调档线高”而自得自傲。北大、清华之所以调档线高于香港的大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语言、生活习惯、学费等都是有碍于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学校到底是一流还是二流,显然不只是取决于所招学生…  相似文献   

20.
张务纯 《师道》2002,(3):46-47
北大、清华,如同两颗夺目的明珠,熠熠生辉;又如同并蒂莲花,同位于首都风景如画的西郊;它们声名远播,代表着中国大学的形象与荣誉……因而,它们也常常被相提并论,常常会被相较短长。清华和北大,它们近在咫尺,在国内外几乎一样著名,却又似乎迥然不同。下面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展示了清华和北大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