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歌德是怎样描写浮士德的性格矛盾的?促使浮士德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围绕着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歌德把浮士德的性格矛盾作为一个层迭的过程来描写。其次,指出这是浮士德不断抛弃旧的自我,走向新的自我的过程,是其自身的不断否定。最后,论述了浮士德形象的典型性。通过浮士德自身的否定和思想性格的演变,展示了整个新兴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精神发展的过程,认定了人类在矛盾斗争中才能求得前进的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 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对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态度曾经经历了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与我国革命的发展相适应,又与鲁迅的思想发展相统一。概括地说,他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接受而改造到失望而抛弃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革命的辩证法,贯穿于鲁迅前后期思想的转变,反映了鲁迅的思想特征。分析、研究这个过程和特征,不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鲁迅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眼里,歌德是作为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而被我们熟识的。 其实文学成就只是歌德诸多成就的一个方面,歌德还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德国人对歌德的另一个称呼是“魏玛的孔夫子”。他们把歌德与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相提并论,可见歌德教育思想在德国影响力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极其曲折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尽管也会发生失误,但中国共产党终究是一个拥有正确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不断纠正错误,从而取得胜利。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他们实行的正确阶级政策,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5.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资料: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歌德出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1765年遵父命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因咯血辍学回家养病。1770年他病愈后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但对歌德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这里结识了赫尔德尔这位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  相似文献   

7.
试析德国施特莱斯曼外交成功的原因姚华在本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舞台上,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战败德国的重新崛起,而德国的迅速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施特莱斯曼外交。从1923年起至1929年施特莱斯曼一直担任德国外长,他充分利用各种国际矛盾,坚持推...  相似文献   

8.
陈亦权 《良师》2010,(10):40-40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和思想家。歌德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绘画爱好者,他习惯于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并且努力想成为一位非凡的画家。  相似文献   

9.
《雷雨》写在三十年代初期,它是我国话剧史上的一颗永远不会褪色的璀璨明珠,它以二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它那起伏跌宕,严密紧凑的故事情节,那紧扣人物心理,实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那思想和个性都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坚实地位。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曹禹先生通过剧中人物的台词,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给我们成功地塑造了八位身份经历不同,思想性格各异的人物,繁畅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雷雨》这部剧本中作者塑造…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歌德诞辰 250 周年。歌德的一生是紧张的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的一生。倾歌德毕生之精力完成的力作《浮士德》, 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她总结了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300年间资产阶级所走过的道路, 通过一个西方家喻户晓的人物浮士德的漫游, 把这一过程形象化, 并寓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作品中, 歌德第一次在文学中大力讴歌千百万人的劳动, 千百万人的开创性事业, 是一种巨大的历史性进步。在艺术上, 作者曲折地表达了 “劳动是美”的美学观, 把通过劳动建立的理性王国作为实现美的具体内容。然而歌德所歌颂的劳动, 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 脱离了阶级属性的劳动, 因而不可能使千百万人 “安居乐业”, 带有强烈的乌托邦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 歌德是 “未来的宗教预言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民主政治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他早年深受启蒙思想家和黑格尔的影响,信仰自由理性。其后,发现物质利益与国家、法的矛盾,马克思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开启了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之路。但以批判形态存在的马克思民主政治思想,其目的并不是批判,而是要超越资产阶级,构建起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最终实现"真正的民主"。换言之,马克思的民主政治思想是批判性和建构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其间,他的思想经历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彷徨前行的过程,本文把这一过程称为"永州心态",具体表现在:"东山再起"与"甘于现状"的矛盾、"忧患元元"与"实现价值"的矛盾、"顿悟"与"迷失"的矛盾等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3.
论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一生中经历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在一系列复杂的阶级搏斗中,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他的思想和行动也经常发生变化和出现矛盾,“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①蔡元培的思想发展,经历了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以后到他死时的三个时期。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进步表现,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 ,中共中央对南京国民政府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曾把南京国民政府当成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权或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究其原因 ,主要是 :党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能力较差 ,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阶级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曾风靡世界,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歌德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部情真意切的小说,是与他的亲身经历分不开的。事情是这样的:1722年初夏,23岁的歌德到威茨拉尔的最高法院去工作。不久,他在一次舞会上结识了一位名叫夏绿蒂的姑娘,他俩由相识而相慕,由相慕而相爱,由相爱而相绝。歌德在与夏绿蒂相慕过程中,知道她已与自己的朋友、外交官克斯特纳尔订了婚。夏绿蒂既钟情于歌德,又不忍弃绝原来的未婚夫,内心十分矛盾。有一次她委婉地向歌德诉说…  相似文献   

16.
1848年法国革命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工农大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此外还有各个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这样一种复杂的阶级矛盾,反映在革命过程中的阶级斗争,也就显得异常复杂,一时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道进行二月革命,一时无  相似文献   

17.
张甲秀 《文教资料》2008,(22):80-81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文本.文中马克思作为一个深受黑格尔思想影响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猛烈抨击宗教对人类思想的控制,表达了他对思想自由的深切渴望.但是,此时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是纯粹思想领域的,代表的是全人类的思想利益,而这一点是区别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同样,在现代存在主义盛行的年代,马克思的自由与风行的绝对的个人自由也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罪与罚》以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之后的心理波动为核心,展示了主人公极其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与作者本人的思想形成呼应,让读者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俄国19世纪60年代社会的尖锐矛盾和罪恶、黑暗的本质。小说作者与主人公一道经受灵魂的洗礼与救赎,并展开平等对话,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复调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宗白华的歌德观,主要结合宗氏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趣味,来分析其接近歌德的原因。强调歌德是如何作为那代人的“德国资源”,介入并参与了现代中国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新文学的又一面旗帜。他在诗歌,小说、戏剧历史研究,甲骨文研究等领域,有过多方面的突出贡献,然而当代的郭沫若,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心路历程,他的“歌德观”也出现了多次反复和变异,本文试图对他与歌德的关系史作较为全面的社会学的考察,以期重新走进他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反思一代文学大师所走过的历史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