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特征、意义以及建设框架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本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数字环境下的新型发展形态,并呈现出技术性、开放性、互动性等新的特性。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缩小数字鸿沟、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提升服务整体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应逐步建立相应的设施体系、内容体系、传播与服务体系以及保障体系,通过统筹整合、分工协作,实现各类型、各机构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2.
编后     
正"十二五"时期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将成为重点,在先期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后,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以及数字文化馆等诸多公益性文化服务顶目浙将展开。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图书馆与这几个顶目虽然同属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但在本质上有着巨大不同。数字图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献遗产开发与公众教育具有内在关联,且相互促进。当前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实践呈现的特点包括:多主题探索,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名片;多形式呈现,丰富公众体验感与获得感;多主体参与,营造活跃的社会文化氛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等现实背景下,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工作应当以"大协作观"为新理念引导,基于用户需求开展更精细化的服务,嵌入和应用新型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4.
公益性数字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和服务业态,是一种促成“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对话的文化形式,可有效解决公益文化供给与基层群体真实的需求之间的错位问题。公益性数字文化早已存在,但目前无论是理念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没有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需要辨析公益性数字文化内涵,明析公益性数字文化的分类,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的管理、运营、内容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优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公众广泛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进程,有利于形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多元共建格局,增强服务效能和活力。文章运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现状和国外代表性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四个要素———开放性战略的引导、平台的易用性和有用性、协同化参与模式、多维度参与途径融合。在梳理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从政府、服务机构、公众三个角度探讨推进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策略。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6.
数字文化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的新形式,近年来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研究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主导、统筹整合、技术牵引、双向互动、科学规范"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策略,指出现阶段公益性数字文化的建设重点,对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作为调研对象,对各个国家的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相关实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分析其建设理念、服务模式和制度化管理经验等,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在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方面的特点,从而为我国进行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云作为公共数字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其服务供给效率直接影响到平台用户满意度。论文通过网络调研及现有公共文化云服务分类标准,对公共文化云服务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借助基于Kano模型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法划分服务需求类型、识别服务供给优先序。论文将28项文化服务分为4类需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提出了公共文化云的建设策略,以便优化平台服务及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对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保障、研究现状及建设实践的调研,分析总结当前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模式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相互矛盾,公众巨大的数字阅读需求推动二者的相互依存与发展。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出版行业和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概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基础,并就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共同发展的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实施文化治理功能的重要载体,公众参与是公共图书馆文化治理的基础。文章阐释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分析公众参与文化治理的现实困境和法治保障;通过邻里图书馆、“易本书”项目、市民馆长等实践案例,探究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过程中的需求表达、有序参与、服务供给、用户体验、考核激励和信任构建等创新机制;提出公共图书馆推动和培育公众参与文化治理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增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更为便捷、更高质量的服务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现状,依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框架,设计包含可知晓性、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五大要素的调查提纲,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各要素的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可及性,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可知晓性、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方面均需要改进。表2。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区县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更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文献资源建设是开展服务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本文论述了上海市区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应如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公共图书馆成为体现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最直接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用户文化诉求更为多元与迫切,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应致力于用户服务体验的优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因此,图书馆只有关注不同层次用户的多元化阅读诉求,通过多种形式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才能高效地服务用户,提升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影响力。文章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探讨了新时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效举措,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特区12个省市(特区)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法从共享机制、共享平台、数字资源建设、推广服务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完善共享合作交流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统一平台规范与标准,促进共享平台的多途径多维度无差别服务;加强整合和共享,打造岭南公共数字文化品牌;培养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使用习惯,增强用户黏度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号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的优势,从满足读者需求、服务品牌建设等角度指出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服务的重要性,认为公共图书馆应从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及时科学推送信息以及提升用户数量和用户黏性等方面优化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环境,数字化通过增加新生产要素、促成技术与文化的高适配,扩张传播边界、促进规模经济和长尾经济,数字技术深度介入、缓解“成本病”问题,促进用户内容生产、重塑商业价值等路径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是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实现新的价值创造,利用数字优势为公众提供具有良好获得感和体验感的新型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需要用系统化的战略眼光进行统筹规划,建构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生态系统,使各类要素、各级各类主体之间形成协同共建、共创、共生、共享的开放型价值网络。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情况,通过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的方式,收集国内现已建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相关信息,对各数字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特色进行内容分析,以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发展概貌,探讨当前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对于为公众提供均等化服务的促进作用,并对现有的平台建设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面向基层、消除"数字鸿沟"的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对江西省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研,提出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公民文化权利与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民的文化权利需要通过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体现.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其应承担的文化责任.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为目的,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文化产品与档案文化服务的活动和过程.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坚持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