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重新思考大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确立以生命教育为理念建构大学生命课堂.对于大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学的价值性目标直面每个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应在课堂中展开对自然生命的呵护、对社会生命的培育和对精神生命的激扬.生命课堂中只有教师从权威走向对话、学生从接受变为探究、知识从应试转向生活才有可能实现生命教育的理念.为了实现生命的发展,生命课堂的实践中应重视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与统整性、教学过程的生活性与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构建生命化课堂,需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泛化""窄化"等现象,也要克服生命教育"神圣化"和"课程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抓住生命化课堂的基本特征,结合学科特点,从传递生命化理念、教授生命知识和技能、感受和体验生命历程的意义与快乐、培养生命践行能力等多维度来构建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3.
生命人不是一种简单的生命体,其除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特征外,还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和追求,是集自由、自主、个性以及创新于一身的类生命体.教育,即是让鲜活的生命放歌,让教育者与学习者能从课本知识以及“权力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教育活动中体味生命的意义,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知识自觉地融合,在个人头脑中构建新的观念.教育应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树立“生命意识“,建构生命型教师和学生,以教师的生命意识唤起学生的生命价值感,以学生自身生命意义的实现促进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生成,使他们应具备的自由自主、个性和创新等特征得以发扬和体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知识课堂"目中无"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现代教育观点则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重视"人"的发展,所以提出了"生命课堂",让课堂从"知识课堂"回归"生命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关注人。影片《死亡诗社》中富有激情的基汀老师鼓励学生突破陈旧的思想框架,进行独立自主思考的这种做法对铸就生命课堂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准确理解生命教育中"生命"的内涵,是关系生命教育成败的关键.生命教育是个大课堂,正确体悟其课堂精神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中融入生命意蕴,使知识学习与人生价值相互贯通,促进学生身心灵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项立明 《家教世界》2013,(9X):137-137
<正>"生命化"的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应致力于学生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这种理念使教育回归到本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生命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文化的核心特征:1、安全感。我们要建设的语文课堂文化支撑的是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每一个人都能呈现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机,在新教育的引领下,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有着这样的定位:"生命应该受到最至高无上的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都应被珍视;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学生的自由精神,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张扬体现师德本质意义的师爱。"在语言文字中我们感受着生命的力量,而在语文课堂中,我们演绎着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构建生命课堂是应对当前中学教育困境、顺应国家生命课程教育趋势的应然选择.英语生命课堂理论体系的本质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体系中的组成要素和建构原则围绕个体的人而展开.英语生命课堂实践分为"课前启化""课中内化"以及"课后转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又包含六个环节:在"诊学情"中尊重生命,在"设语境"中呈现生命的社会性,在"活动学"中体验生命,在"特与创"中体现生命的创造性,在"多元评中"回归、彰显生命的价值,在"扬情怀"中升华生命.  相似文献   

9.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显然,教育不仅是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是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塑造及其生命品质的提升。语文教育尤为如此,因为语文的高贵在于让生命诗意的栖居,语文学习本质上应是学生生命的体验,是学生理解生命内涵、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具体划分为知识课堂、智能课堂与生命课堂三种。"生命课堂"在我国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说明它遵循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彰显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理性关怀和人文关怀,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课堂教学实际的迫切需要,也反映了教育哲学观和认识论的最新成果,更体现了师生生命发展的主体需要。"生命课堂"的基础价值追求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核心价值追求是开发学生智能,终极价值追求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我们应该看到,语文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进行生命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去的。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一体,要想获得各自生命的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新的发展,必须依赖教育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理解和支持。而只有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教师叙事,其实质是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体悟。它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教师所叙之事是教师生命中真实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独特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经历。因此,“生命”是教师叙事的表现形式,也是教师叙事的核心特征。教师叙事也是教师实践的固化和凝结,课堂生活实践是教师叙事的源泉,课堂生活实践的反思是教师叙事的主题,追求课堂实践的自由境界是教师叙事的鹄的。由此,教师叙事便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尼尔是20世纪英国的自由主义教育家.在夏山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尼尔发展并完善了其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尼尔对自由主义教育内涵的探讨可从"生命"与"自由"两个要素进行解读:性善与爱、自发向善和情感与理智并重是尼尔对于"生命"的基本认识,而自由即摒弃权威和自由并非放任构成了尼尔对于"自由"涵义的理解.若把握这些要义,则有助于深入、准确地把握尼尔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他在创办和管理夏山学校的过程中,建构了独特的生命教育观,彰显了教育过程中"等待"的价值。尼尔的生命教育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尊重生命发展的过程性;彰显生命发展的个体性;注重生命发展中的情感因素;用自由解放生命;用民主平等走进生命;用爱完善生命。分析尼尔生命教育的基本路径,对当代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命课堂”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功能与形式从"知识课堂"到"智能课堂"再到"生命课堂",不仅反映了教育哲学观的变迁,也反映了课堂教学实际的迫切呼声和师生生命发展的主体需要。"生命课堂"与其他课堂教学形式相比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它的构建要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为主线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知识教育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成为重要的主题。在建构主义知识观中,知识被看做是建构的而不是传授的,更强调了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因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了冲击,生命课堂由此受到更多的关注。在这样一个知识观下,课堂教学更关注教学和学习主体的自我体验,尤其是生命体验和精神重构。  相似文献   

17.
"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是针对重构"知识课堂"而提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两者并非等同的概念,其在概念、理论基础及构成因素上有着诸多区别。"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都"以人为本,以生命发展为目的"、"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因而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并且是互相影响的,这两种课堂理念在促进生命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上应该成为我们认识人与社会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学习在"额外压抑"下成为"异化劳动",在"被培养"的继续教育过程中难以获得快乐和幸福。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培养本质上是生命原始冲动推动下的"自由劳动"实现进化与消遣的过程,是教育硕士"进入事物"独特体验与把握生命的过程。为实现教育硕士生命意义与价值,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应该营造"非压抑性"生存氛围,使其产生创造的生命冲动;获得自我生命体验,实现其生命绵延;在"习明纳"中自由消遣,满足他们生命之流的交融;理解学科研究或探究方法与范式,彰显其创造特性。  相似文献   

19.
马东海 《时代教育》2010,(3):173-174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寻求人生命意义的教学。当前历史教学生命课堂缺失。重构历史生命化课堂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提升教学形式的多样,构筑教学过程的生成化,创设师生关系民主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如今高中语文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工具性教育"偏离了生命的原点,陷入了功利之中。我们走出现代教育的"异化",回归教育的本真,把"生命"还给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设适宜的情境能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的体验生命教育。在关注生活注重践行中,让学生内化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