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孔子学院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面对全球激烈的文化竞争,孔子学院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对孔子学院的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指出其面临的发展瓶颈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促进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对孔子学院官方话语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中外双方主体对孔子学院的认知异同。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演讲话语的分析结果表明,孔子学院的定位和宗旨已获得中外一致认可;但中外双方对孔子学院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为语言文化品牌的意义存在着认知差异;双方在传播态度和具体问题的认知上仍需加强沟通;孔子学院官方话语呈现中外学术话语融合的特点,但中方应淡化其政府色彩,建设其更加和谐融通的话语权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汉语热"的大环境下,"孔子学院"作为传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权威机构迅速发展。印度尼西亚第一所孔子学院和第二所孔子学院分别于2007年9月和2010年11月挂牌成立,此后还将有六所孔子学院相继成立。印尼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总结了印尼孔子学院的创办和发展现状的特点,分析了其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以期能为即将创办的其它孔子学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按照《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我国将在全球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中小学孔子课堂。墨西哥是拉美地区最早开设孔予学院的国家,也是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对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进行探析并找出对策,可以对下一步孔子学院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孔子学院是汉办在海外创办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公益性平台。伴随着孔子学院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国褒贬不一的评价,不绝于耳。孔子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是其海外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从品牌的角度,论述孔子学院在海外办学中,树立品牌文化的意义以及品牌建设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西非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指出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探索一些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非洲地区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汉语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其推广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充分了解海外孔子学院汉语师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海外汉语师资建设的模式及其缺陷,并结合孔子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孔子学院海外汉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措施,为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长远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适应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需求,孔子学院近年来也迅猛发展。笔者对海外孔子学院开展的意义、发展历程和发展背景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对海外孔子学院发展中的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其继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国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孔子学院近些年在美国的发展阻力重重,数量急剧下降。本文将美国孔子学院发展历程划分为初始期、发展期、高峰期、下滑期四个时期,论述美国孔子学院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从中美关系、文化差异、对孔子学院认知差异、运作模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等方面对造成现阶段孔子学院发展困境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美国孔子学院发展的“转型——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合作基础”,“提质——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和“融入——接轨美国教育体系,满足当地民众需求”三方面对策,以期推动美国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前菲律宾共有三所大学创办了孔子学院。菲律宾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仍存在发展布局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孔子学院之间互动不足,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以菲律宾国情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合理重置资源,在菲孔子学院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孔子学院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孔子学院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是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解决教师、教材、教法这三大瓶颈问题。要充分发挥国内高校的作用,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同为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及塞万提斯学院等在语言文化推介中走过的历程,对孔子学院而言,无疑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旨在比较孔子学院与世界主要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异同,观照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及任务,探讨孔子学院发展的趋势及走向。  相似文献   

13.
孔教大学和孔子学院是中国近现代对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二者的性质存在巨大差异,但均与孔子、汉语教学相关联。历史上的孔教大学是民族文化危机的产物,其对外教育交流活动扩大了儒学文化的影响。当今海外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适应了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从孔教大学到孔子学院的办学演变表明:主权独立是平等开展对外教育交流的政治基础,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播,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持续发展是海外孔子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杜维明视儒家传统为轴心文明核心价值的一种,并对儒家传统进行理性反思,从语言文字、社会科学、现实政治及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揭示当前儒学研究面临的障碍。同时对西方著名学者列文森有关儒学"博物馆化"的论断审慎思考后得出结论,认为列文森并不是要完全否认儒家文化的价值,而是以一种为儒学命运担忧的情怀错误地理解了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杜维明试图为其纠偏,从而反思儒学第三期的发展前景与儒学新人文主义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onfucius Institutes are the target of this study, and the study uses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origins of their establishment, purpos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dministration model, and state of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inds that Confucius Institutes are facing the following problems: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the perceptions of both sides of cooperation and motives of learner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there is a lack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and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d the quality of administration needs improving;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invasion. The follow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can be used for the problems facing Confucius Institutes: (1) regularly inspect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2) strengthen cooperative 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with overseas universities and communities; (3) develop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4) improve teacher training; (5) work with local communities and seek to link local culture with Chinese culture; (6) pursue long-term, stable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funding. The aforementione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can provide lessons for our future promotion of Taiwan Academi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ng oversea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诗、解诗的方式上,孔子也深受《左传》一类解诗性质的引诗的影响。春秋时代人们称《诗》时没有文本观念,而孔子却已具有朦胧的文本概念,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求他们注意《诗》作者的本意。可以说孔子诗教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对春秋时代称《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以"仁"为其研究的核心,孔子把"仁"视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儒家学说在创立后的两千余年间,得以不断传承和绵延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中虽然有不少封建糟粕,但仍有很多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孔子是最早提出教育核心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的"至圣先师",因此,以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应该是最能形成共识的文化符号和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8.
<论语>何晏注是对汉魏<论语>训解的一个总结,对后世的影响远胜过汉魏说<论语>其他诸家.何注既注意文字训诂,又重视经理阐释,其视角较为合理.何注主要是从词的语义系统和语境角度对词义加以训释的,此外也用本字训释通假字、以方俗语训释通语.何注所采用的训诂术语不多,基本继承汉代学者的用法,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王先亮 《中国德育》2007,2(9):57-62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内涵在孔子对“仁”的多重规定中逐步丰富开显。在孔子看来,“仁”不仅是德性,更是价值目标,以此为出发点,他指出了一条以“当仁不让”“修身达仁”“即礼求仁…‘杀身成仁“为主要内容的层层演进的实践路向,并树立了一系列的仁人典范,形成了一个充足完备的仁学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