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翻译时既要忠实原文又要译文通顺。目前《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用书所附译文中有些翻译片面强调“忠实”,过分直译甚至死译,致使译文不通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还有个别翻译没有准确表达出原文意思,有误译、漏译现象  相似文献   

2.
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交际翻译理论。交际翻译理论强调译文要给译入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具有原语读者在阅读原文时所具有的同样的感受。根据这一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应当坚持准确、严谨用词,合理调整文化不对等现象,不断充实商务专业知识,尽可能保持原文与译文语义的信息对等。  相似文献   

3.
语言同文化相互依存,而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因此,文化差异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其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译文的成功与否。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即所谓“异化”与“归化”,针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可采取各种归化和异化的处理方法,并从中总结出译者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才能真正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译文也就才会越完美。  相似文献   

4.
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功能对等的翻译要寻求原文同译文在语义上的最切近和语体上的自然对等。旅游文本的翻译注重文化的交际和传播,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功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理,结合甘孜州旅游文本的功能特点,探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甘孜州旅游文本翻译指导理论的可行性,提出了译文行文自然,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语义优先,自然对等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相似的三大翻译原则及标准,并采用释义、类比和改译三大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原文取决于译文,没有译文原文就无法存在,文本本身的定义是由译文而不是由原文所决定的;译者是创造的主体,译文语言是新生的语言;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是平等互补关系。这种翻译观无疑对传统翻译观造成冲击并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令会  田雪 《现代英语》2023,(17):83-86
目的论认为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互动是由翻译目的来决定的,译者基于翻译目的做出的翻译选择和决策就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在工程翻译中,译者须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同时考虑译入语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理解需求。在知识层面,译者要准确转换原文信息;在语言层面,译者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和术语,尤其是多义词的理解和翻译。翻译长难句时,需考虑英汉语言差异和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度,将英语长难句灵活转换为汉语的流水句、主谓短句等,也可进行信息重组,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专业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池欢 《考试周刊》2010,(30):37-38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特别注意原文的语域,要把握原文中语域三变量:语场、语式和语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实现原文语域向译文语域的移植,实现语域的对等。语域的对等可以使译文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使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按照功能翻译理论对语篇的划分,景点解说词的译文应既属于"信息型语篇",又属于"操作性语篇",即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要引起译文受众的共鸣。景点解说词的韩语翻译在兼顾语言的逻辑、美学、号召力三大要素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翻译理论中要求的译文语篇与原文的"等价性"。等价不是简单的语句一致与对应,而是译文语篇受众的反应与原文语篇的受众反应的等价。因此在景点解说词的翻译过程中宜采用增译文化背景知识、穿插增强语篇操作性的故事引发游客产生共鸣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译文的风格和可接受性两方面讨论文学翻译的等值问题,由于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时可以适当变通,但要尽力保持原文的风格,要力求与原文等值;与原文等值的译文具有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
浅谈翻译的基本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翻译的定义此处所说的翻译,只是指翻译这一过程而不是指译文本身。关于翻译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我个人认为,著名的美国翻译家和语言学家EugeneNidar的定义更为准确和全面:翻译包含一种对源语言信息的再创作,使之与目标语言能最自然地相配。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按意义,其次是按风格来翻译。此定义说明:1、我们所翻译的是一种信息;2、译文只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而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3、译文须自然而易于接受。据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是一种有其自身法则和方法的科学。另一方面,翻译也是一种艺术。这就是翻译的实…  相似文献   

11.
Dr Johnson说:“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尽量保存其原意。”要使译文是地道的英语: 首先,对原文的理解,就是要“吃透”原文。 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都有一个分析的问题。翻译时要充分遵重原文,译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心灵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尤金·奈达的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聚焦是叙事文学作品翻译中应当充分考虑的因素之一。原文聚焦与译文叙述之间存在着原文聚焦与原文叙述之间类似的辩证关系,即聚焦制约叙述,叙述体现聚焦。所以,译者应当结合聚焦的文内与文外理据,探索原文聚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译文适当编码。本篇通过对比《红楼梦》杨、霍译本中典型选词的异同,着重探讨原文第三人称内聚焦模式与译文叙述中人称代词和名词之间的制约与体现关系。  相似文献   

13.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成功的翻译理论可以让翻译工作事半功倍。作者分析并总结钱钟书和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两位翻译家都认为成功译文的基石是"信",即译文一定要在符合译文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同时要让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就是要移情。就小说翻译而言,译者既要移情于原文的对话、原文的人物描写、原文的修辞艺术、原文的情境、原文通篇的文体风格、原文叙事的视角,又要移情于译文语言的铺陈习惯和文本规约。结合鲁迅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一个片段的两个英译文,本文深入分析了两位译者在各自译文中移情的情况,同时还以翻译大家之翻译经验及其有关翻译的论述,进一步论证了移情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隐喻翻译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对于译者来说,在E惫喻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想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文中的隐喻保持一致。译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言环境,根据原文中隐喻的含义在译文中重塑隐喻意象,确保此译文与原文隐喻形成最佳关联效果。《酒国》包罗万象,含有大量隐喻,对其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隐喻翻译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理解原文离不开对原文词语的理解。词的理解,词义的确定是理解原文内容和风格的基础。本文对词语词义的确定进行了探讨。认为词语使用的情境,语言使用者的态度,情感,逻辑知识,语体色彩对词义的确定很有帮助。翻译过程中,译文表达要重视对原语词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翻译、阅读和教学中的一些译例,从词汇、结构以及篇章三个层面讨论了逻辑对科技译文质量的影响。认为在翻译中,要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避免因思维不严密造成的译文表达失误;要学会用逻辑分析判断的方法理解源语,用逻辑思维梳理译文,从而用译入语准确充分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确保科技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挺扬 《中国教师》2012,(20):57-58,69
<正>一、功能对等理论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1]。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动态对等,即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和个别词汇的绝对意义,而是着眼于文章要表达的精神和含义,并在此指导思想上进行翻译。在奈达看来,功能对等理论可从最低和最高两个层面来阐述:一是译文的读者能大致想象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原文的,二是译文读者完全可以用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相同方式理解译文[2],也就是,要求译者通过翻译活动使对象读者能够体会到与源语言读者同样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9.
汪小祥 《考试周刊》2011,(62):39-42
外宣翻译对常州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合格的外宣译文应该在形式上符合目的语语法.内容上必须与原文保持一致。在翻译常州外宣材料时.首先要认真理解原文的内容.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采取直译、意译及拼音加注等多种翻译方法;在进行译文表达时,必须符合目的语的词法、句法及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20.
法律英语语言特征及其语用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翻译中的各种语用问题,探讨了法律英语语用翻译中“等效翻译”的具体矛盾,从而揭示出法律语言翻译应当遵循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在翻译中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原文的“语境意义”,对原文进行语境、语域、语体以及语用逻辑的分析,同时也要把握好译出语(汉语)表达的法律语言风格,才能使翻译的译文不违背原文的语义宗旨,才能使译文更加体现原文的法律语言精神,起到法律语言应有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