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健 《华章》2012,(21)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自钱镠开国以来,总共经历三代五王,享国近百年.吴越国历代国主奉行“尊奉中朝,保境安民”的治国策略,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秋使得浙江地区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安定的局面,并促进了杭州的崛起和浙江经济文化的发展.吴越国的治国策略很有值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上,选录有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二则》,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则心已飞湖上也。”课文解释说,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北宋初年吴越国所建。吴越国为什么要建造这座塔呢?这个塔又为什么叫做保俶塔呢?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3.
钱俨,杭州临安人,生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吴越国奉中原为正朔,采用中原王朝年号),卒于北宋咸平六年(1003),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室后裔。钱俨所《吴越备史》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唐宋变革在生产方式上的体现,是庄园经济向小农经济转变。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经济体系中,传统庄园经济承担的公共职能由政府接管,进而形成对小农经济运行机制的政府责任。钱镠在底定吴越境内后,通过政府积极作为,募卒入伍、募民垦荒、募商兴市,为吴越国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北方大量移民的到来,为这个战略实施提供了基础的劳动力资源,是吴越国经济优于同期其他国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杭州烟霞洞罗汉造像是五代吴越国罗汉造像的典型代表.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在烟霞洞新发现了9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罗汉造像题记.题记显示烟霞洞罗汉造像群开凿于吴越广顺三年(953)左右.十八罗汉,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造像,表明烟霞洞造像与《法住记》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走马观光     
悠悠太湖,源在临安。临安不远,位于浙江省版图的西北部。从宁波乘高速,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但我一直没有去过临安。是年初秋时节,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走马观花看临安。临安具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对临安初浅的印象来自韵味悠长的历史。置身临安,才发现临安拥有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县建制。更重要的是省城杭州的缔造者便是临安人,名曰钱镠。钱镠公元852年出生于临安,唐末的时候创立了吴越国,定都杭州。吴越国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钱镠推行了"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等等国策,老百姓安居乐业,后人尊称钱镠为"钱王"。据记载,当年吴越国成为富足天下的经  相似文献   

7.
湖州中心城区旅游开发水平低,影响了湖州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制约了湖州在环太湖区域及长三角中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在对湖州中心城区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湖州中心城区适宜采用参与性游乐的旅游开发模式,认为增强旅游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停留,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当前湖州中心城区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实施积极的旅游开发策略,努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全面优化旅游产品空间布局的旅游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8.
植根于湖州乡土民间的湖州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文章通过湖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理背景的分析,总结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类型,提出了湖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以为湖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北吴语是吴方言的次方言,湖州话是浙北吴语的重要一种.湖州话的声韵调系统中,声母有33个,韵母有37个,声调有8类.对湖州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分析,不仅可以明确湖州话的声韵调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而且有助于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湖剧是界于湖州小戏与湖州说唱滩簧(湖滩)之间的一种表演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湖剧是从湖州说唱滩簧曲艺中的湖州琴书发展而来的,而湖州琴书的另一说唱曲艺—湖州三跳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早期的湖滩艺人往往小戏、琴书、三跳皆擅长。艺人们合起来则表演滩簧小戏,分散则说唱三跳、琴书。因此,论湖剧的渊源,自然也就要从湖州三跳及湖州琴书的发展而论。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