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6个城市、样本规模为2665的问卷调查数据,考查我国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及影响国民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6.3%的个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专业服务的水平低,没有寻求过专业服务的占55.9%。心理健康教育是最突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类型。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最直接的的目的是缓解压力、其次是促进个人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最后才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网络、面谈或面诊是选择比率较高的心理健康服务途径。82.7%的个案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帮助时遭遇到困难,主要是不知道哪里有专业服务(39.8%)、费用太高(31.9%)、获得服务不便利(23.5%)和没有时间(23.0%)。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工作,该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调查了534名在校大学生。结果如下:(1)大学生最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压力调适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2)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最愿意寻求同学的帮助;而对“辅导员的心理辅导”采取较消极的态度;团体心理辅导这种经济、有效的心理助人形式还未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可。(3)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辅导持接受态度,但出现心理困扰时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只占很小比例。(4)大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心理服务项目是心理健康讲座和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为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对陕西省5个地市5所地方本科院校680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态度、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需求、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需求、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求、对心理健康服务方式和途径的需求5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1)教师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态度不够积极,大多认为心理健康服务没有必要;(2)教师最希望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而对民间机构需求程度最低;(3)教师最希望得到家人等非专业人员的服务,对私立机构专家等专业人员的需求程度不高;(4)教师对生计与生活适应、身心管理、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婚恋及两性心理最关心,对危机干预及物质依赖需求度低;(5)教师最愿意与家人交流讨论、向同学同辈朋友咨询、接受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不愿意采用电话咨询等方式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地方本科院校的工会作为"教职工之家",应充分利用基层组织优势,积极发挥作用,创建"教师心灵驿站工作室",加强和改善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评估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是心理健康服务的起点,是保证服务体系善用其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群体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取决于公众实际与理想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客观要求,后者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心理健康服务量。评估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方法主要有常规结果评估、消费者调查、需要评估的三角测量、构建统计模型和总人口调查。然而,以往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概念界定与评估方法过多地关注了病人群体,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探讨普通人群在预防心理疾病与维持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和谐与养成健全人格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对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的调查表明:整体而言,农民工缺乏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意识,倾向于选择医院为自己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生活压力和生活质量对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影响较大,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对其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影响较小。两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有所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意识略强于第一代农民工,且对由互联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明显强于第一代农民工;两代农民工最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调查结果说明,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可通过预防解决的一般心理问题,如及时发现并给予预防,则可以妥善解决,相关机构应致力于提高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意识,加强他们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理解;并依据两代农民工的特征,通过多种渠道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和访谈法,考察了我国及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心理健康服务目标的现状,以及我国公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包括对源自五个城市容量为2665人的社会公众样本的调查,对武汉市三所精神病院的500名精神疾病门诊患者的调查,以及对中小学各年级226名学生的调查,内容涉及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及其类型、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目的和原因等。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目标框架,制定了符合公众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师既是一个迫切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也肩负着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职责。后者表明教师需要在专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围绕生态范式,在分析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基础上对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做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其内在心理需求并非很乐意以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去接受教育者的“有意施教”。却乐意在自己有意无意的活动中汲取知识.并接受教育影响。因此。在职教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本文就自身职教专业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健康人格教育渗透,努力探索培养职高学生敬业、乐群、自信、创新、关爱等健康人格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生活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区生活环境中,个体面临心理危机、心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和途径是通过社区的心理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干预,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城市建设中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社区如何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需要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运作特点以及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思考,才能建构出一个切合社区居民实际需要、为社区居民所接受、受社区居民所欢迎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市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是社会各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州市各区585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初步获得市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和特点的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心理健康状况评价较为良好,其心理健康状况客观评定得分为5分及以上者占总人数的9%,83%市民对自己的心理或精神健康状况评价较为积极;市民虽然需要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但在接受心理健康的服务意愿却不是很高.政府、社区、大众媒体都要积极发挥自身力量,以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对河南理工大学449名2008级学生入学2年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进行追踪,同时采用SCL-90前后2次评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表明,至少接受一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3.07%;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理讲座的教育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存在的服务内涵分歧问题,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争论,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应该是提供专业服务还是将专业服务非专业化?是采取医疗取向还是采取社会取向?面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专业资源极度短缺的困境和新校区建设带来的复杂发展情境,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该放弃单纯以专业为本、以疾病或同题治疗为焦点的医疗服务模式.采取以社区为本、强调正面能力发展的心理健康促进和以专业服务为本、以疾病为焦点的心理疾病预防并重的、新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徐致礼 《文教资料》2011,(27):185-187
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工作者之一,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因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造成了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强、工作压力大、成就感低、社会认可度低等职业焦虑.损害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到高校的学生工作。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遵循心理健康服务的服务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预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建立起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中国青年报》以"初中生心理健康服务陷困局"为题,对当前初中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教师数量少、最可动员的社会专业力量最不受青少年欢迎等问题进行了报道,并提出了建立政府购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等应对策略。笔者对该报道有些不同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些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窄化为心理咨询,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早已证明,"守株待兔"式的心理咨询并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服务工作,其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具备不断发展自己专业工作水平的愿望和能力,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队伍建设最为基础的内容。本课题根据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教育生态学、系统科学等理论,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对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队伍建设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心理综合素质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86名在校师范生心理综合素质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师范生智力发展水平良好,54.7%智力优秀,24.4%智力良好,19.7%智力中等;2.SCL测查,36%师范生有轻度心理适应问题,3.6%的师范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问题较多的集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3.师范生的认知中等欠佳,优秀率为11%,中等为68%,差为21%。因此,对于师范生需要加强个性与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进行调查和评估,是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9所全日制中学1748名中学生样本,通过实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问卷,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和特点,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有效满足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都匀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对都匀市城乡11所中小学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都匀市中小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有6.70%,其中学习焦虑最高达55.6%;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低;重点学校学生比非重点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要好;初中生最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和人口学变量等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福建省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比男大学生积极。(2)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要更积极。(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积极。(4)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心理健康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期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根据我国国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主要还是依托教育系统本身的专业资源。然而,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服务需求,尤其是心理异常学生的专业诊治及康复支持。因此,对于此类学生的心理养护,需要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纽带的“医教协同”模式,针对心理异常学生及其家庭及时开展适合的心理辅导工作,形成家、校、医支持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