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年轻编辑告诉我,近日他们社里正在争论,出版社工作究竟应以谁为中心。有的认为仍应"以编辑为中心",但也有的认为,从现实运作方式来看,应"以营销为中心"。如何看待这个争论,我也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陈肖人 《出版广角》2013,(11):89-90
出版也如此,要有找食物的蚂蚁(策划编辑)和搬运食物的蚂蚁(案头编辑),这样分工协作,才能把图书出版运作好。广西美术出版社有一位编辑李钟全,人称"半个编辑"。为什么得此绰号?大概是他一年当中仅有"一半时间"做编辑工作,其余时间搞他的爱好:摄影和玩赏古物。如此,社里能容得下他吗?不但容得,年终还给他一定的奖金。为什么?因社里规定:只要每个编辑每  相似文献   

3.
最近,解放军出版社要将该社编辑们撰写的获奖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嘱我为之写序,我欣然从命。此事说来话长:去年年底,解放军出版社总编辑郑晖同志委派他的同事送来一大摞文章,约70余篇,说这是该社编辑为当年社里的学术年会提供的论文,请我做评委,帮他们从中遴选出一、二、三等优秀文章,也还请了社外的其他几位同仁一块作评审工作。笔者与出版社有多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但这样的工作:为一个出版社的诸多编辑学术论文作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4.
社里的编辑谈起他,更是充满敬爱感佩之情。他们说:社长是个奇人,是个奇才。我很好奇,金明善奇在哪里?"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先人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一个人三天不见就可能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我的前半生(全本)》时,我曾写了一篇编辑手记,当时的考虑是给社里留下"编辑手记"体裁的文章,以补充一本书的出版史内容.记得,在这篇手记的开头,我曾写道:"……趁着尚未年深日久、记忆比较清晰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我的前半生(全本)》时,我曾写了一篇编辑手记,当时的考虑是给社里留下"编辑手记"体裁的文章,以补充一本书的出版史内容。记得,在这篇手记的开头,我曾写道:"……趁着尚未年深日久、记忆比较清晰的时候。"最初的信息"全本"出版四年后,群众出版社又出版了"灰皮本",当时的说法叫"三  相似文献   

7.
《别告诉我你懂PPT》是这两年受人关注的一本畅销书,自该书成为图书销售的一匹黑马后,在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别告诉我××××"的热潮。笔者专访了《别告诉我你懂PPT》的作者李治和编辑韩卫东,得到了这本畅销书幕后的出版故事。对这本书所做的个案研究,可以为出版人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出版社需要加强管理,如果只是不痛不痒地说说,谁都会,但真要去做,就不容易。确实,出版社对人、财、物、编、印、发都得管都得理。从“出版社应以编辑工作为中心”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是人”的论点出发,那么,对编辑工作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则是出版社中最重要和最棘手的事了。“惇论”的惑近年,我们的一些出版社似乎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形:因甲发稿甚多,故甲工作不错;因甲发稿甚多,故甲图名图利。因乙书稿发排后又大量改动,故乙违反齐、清、定原则;因乙书稿发排后又大量改动,故乙对工作认真负责。囚丙好给社里提建议,故丙积极参与,有主人翁精神;因丙好给社里提建议,故丙怀有野心,只想当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两个马大哈,弄出一些令人捧腹的故事,无伤大雅;茶余饭后说说以助谈兴,倒也是赏心乐事。但是,搞出版工作却马大哈不得。天津一家出版社的朋友告诉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出版社有一次把“毛主席万岁!”里的感叹号错成问号,5万册的书只好全部报废。北京一家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们出版社的美术编辑把作家的姓氏弄错,在封面印刷的过程中被工人发现,印好的一万多张封  相似文献   

10.
这两年,我省各专业出版社先后成立,大批新同志进入各编辑部学做编辑工作。新编辑的第一句话是:“请多指教!”急于熟悉编辑工作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人对我说:“你到出版社有五年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这第一步是怎么迈的,这种体会对于新编辑可能更容易理解。”在这么多老编辑面前,我有胆侈谈什么体会吗?然而,初入编辑部时,自己那种惶惑、急切,碰到难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时,我还在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研究》编辑部工作。12月4日,出版社党委书记朱明钰打电话给我,要我准备第二天出差去北京,说是有一本关于编辑出版的教材要编写、出版,社里考虑到我曾是《出版词典》的责任编辑之一,决定由  相似文献   

12.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某些出版社,选题论证的程序大体如下:先由编辑提出选题设想,社里在确定了该选题的社会效益和出书范围的前提下,再根据发行部门对当前的市场状况分析,以及该选题的内容、市场定位、定价和出书时间等方面的意见,最后决定该选题的取舍.一般情况下,发行部门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由发行部门全权决定选题的情况),这是因为发行部门比较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承担图书发行后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从理论上讲,选题经发行部门认可(起印数有保证),即意味着图书开印后便可产生出版利润,而该利润在结账后计入编辑相应的工作量中,即使今后图书销售情况不佳、甚至报废,也不用编辑承担相应的责任,而顶多只是推迟了结账时间.一些出版社还规定图书销售达到印数的80%就可结账,这样社里或发行部门所承担的风险就更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里外文室在连云港召开翻译作者笔会,我参与接待结识了冯亦代先生。我事文学编辑室,先生业翻译,素无交往。1993年某出版社约我编一本亲情散文选《爱的絮语》,我知道冯先生散文写得好,遂请他作序。先生欣然命笔写了《爱是美德的种子》赐我,附信说:"不揣鄙陋,胡诌了几百字,如认为不可用,弃之纸篓可也。"偏偏后来那家出版社社长易人,爽约了。我将此事报告冯先生,  相似文献   

14.
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的支点。"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好的选题就是这样一个功能巨大的支点。一个非常好的选题不但可以成就一个编辑,还可以延伸出一条产品线,甚至还可以救活一个出版社。出版社要实现持续性发展,编辑要实现个人价值,必须要长期规划合适的选题,深度开发产品线,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初学新闻写作者,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个难以确定新闻标题的困难。有时正文写好了还没有把题目定下来,甚至临到交稿时标题仍未想好.为此,特望编辑同志能在《新闻与写作》里编写一些有关确定新闻标题的原则和具体方法的文章。四川省达县地区农科所吳名让吴名让同志: 你在信中谈到的情况,不仅在不少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中存在,就是对一些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编辑,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修养和作风呢? 一、不谋官,不为利,不图名凡有人要到出版社来工作,我都如实介绍情况,说明编辑工作的艰辛,同时郑重声明:为官、为名、为利,别进出版社的门。我这个声明不是多余的,做编辑要有点自我牺牲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韦君宜,抗战时期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当编辑,有一次去看胡乔木同志,谈起编辑工作,乔木同志特别叮嘱她:你要当编辑,就别想着要  相似文献   

17.
你想想,连大学出版社都不搞学术了,都市场化了,甚至都低俗化了,中国的出版还有什么前途!馨誉鬓记者:"转制"曾经是2004年中国出版业最重要的关键词。我还听说,大学出版社还给转制订了个时间表。您怎么看? 贺圣遂:对于大学出版社转制和市场化,我的立场是比较保守的,我比较注重从大学出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听了许多对于编辑的非议。无非是正常渠道梗塞,要靠关系出书、登稿,出一本书比登天还难,等等。我出了9本书,一些朋友误会我在出版社有“过硬”的关系。我回答:“落魄20几年,早年熟人都断了来往。这几年发表的作品全靠正常渠道,责任编辑没有一个相熟的。不认识更好,彼此不带偏见,完全看作品取舍。信不信由你。”不正之风玷污了清净的文坛,一些编辑确实利用文权搞交易,但毕竟是少数。为了报刊和出版社的生存,  相似文献   

19.
出版的,都想出畅销书,但畅销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曾经读过一则报道,某出版社长谈自己的出版定位,声称他的社要专门做"畅销书".这使我想起一幅漫画,画中主人公请人推荐股票,他手指向上,说:"你只需告诉我那些往上走的股票就行了."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出版社里,编辑常分为三种,即策划编辑、责任编辑和生产编辑三种,其中策划编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笔者访问的美国西南大学出版社(South-WesternCollegePublishing)中,上述三种编辑的职责是这样划分的:策划编辑(Ac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