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植物诱导抗病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一部分病理学教科书对诱导抗病机制叙述较少且比较杂乱的现状,对诱发的结构抗病性和诱发的化学抗病性进行了总结性讨论。  相似文献   

3.
植物诱导抗病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植物诱导抗病性机制的进展.方法 参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论证.结果 从组织病理学、生理生化乃至分子结构与功能的一系列变化阐述植物诱导产生抗病性的机制.同时指出植物抗病性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结论 虽然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植物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技术,但植物诱导产生抗病性的机制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83个菌株中筛选出瓜类炭疽病菌弱致病株系C3、C5分别用其活体接种和其灭活物浇根,成功诱导了两瓜对疽病菌强致病株系C2的抗病性,并证明了弱致病株系的灭活物与其活体本身具有相近的诱导能力,同时试蛉得出了C2灭活物诱导抗性的持续期和诱导处理的最佳间隔期.  相似文献   

5.
《商洛学院学报》2016,(6):58-62
以桔梗腐皮镰刀菌为对峙菌,从生活垃圾堆肥中分离的14株放线菌采用三点接种法筛选1株对桔梗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最强的放线菌G2,再用放线菌G2菌液诱导桔梗幼苗,研究生活垃圾堆肥放线菌对桔梗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垃圾堆肥放线菌G2菌液对桔梗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为37.8%。用不同浓度的堆肥放线菌G2菌液诱导处理的桔梗幼苗SOD活性、POD活性、叶绿素含量与CK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则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桔梗幼苗MDA含量与SOD活性、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高度显著负相关(P<0.001)。当垃圾堆肥放线菌G2菌液浓度为2×107CFU·m L-1时,诱导处理的桔梗幼苗SOD活性、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并能产生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的诱导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一门教学艺术。合理地运用诱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姜荣彬 《新课程研究》2009,(12):114-115
后进生带有普遍性的特征是:认识能力低、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从而导致行动的偏差。对此,班主任必须通过不懈的诱导,提高后进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使他们形成自觉改正缺点、错误的心理欲望,逐步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浓度的镰刀菌粗毒素和水杨酸溶液处理供试大豆,观察粗毒素和水杨酸溶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生长情况及对大豆根腐病的诱导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经镰刀菌毒素处理的大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萌发率下降了10%.将镰刀菌毒素和水杨酸溶液接种于大豆植株进行盆栽试验,诱导其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经镰刀菌毒素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根腐病菌的抗性比对照提高了10%,而经水杨酸溶液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根腐病菌的抗性比对照提高了5%左右.筛选出广谱、高效、无毒的诱导抗病剂,并应用于大豆根腐病的防治将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项目名称:内生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诱导杨树抗病性及其机制项目编号:31470645主持人:任嘉红"内生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诱导杨树抗病性及其机制"以具有内生性的杨树赓疡病生防菌一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为出发菌  相似文献   

10.
用已筛选的3种寡聚糖激发子A1、B、C3分别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以加无菌水为对照,并在诱导48 h后挑战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测定毛白杨愈伤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寡聚糖激发子A1、B、C3诱导48 h后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毛白杨愈伤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并且变化趋势基本上满足:A1>B>C3>CK(对照接种),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为:在发病初期和中期(0-48 h)诱导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均高于对照接种,而在发病后期(t>48 h)对照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高于诱导接种,因此,可以得出寡聚糖激发子A1的诱导抗病性比寡聚糖激发子B和C3都强。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效应细胞不能对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相应的反应.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炎症相关,而且是导致II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分子水平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多种炎症因子相关,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子.主要由脂肪组织中分泌的IL-6进入肝细胞中使得IL-6浓度显著升高.IL-6则通过STAT3—SOCS3信号通路影响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分子机制的理解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和发现治疗胰岛素抵抗药物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策略及其可能功能、分类以及植物基因工程展望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在植物抗病基因的利用、病原菌无毒基因的利用、抗病信号传递有关基因、抗菌肽以及从非植物材料中分离抗菌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病的物质代谢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在其与痛原物相互关系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在体内可以形成各种抵抗病原物有关的物质。这包括植物凝集素、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胼胝质、类黄酮和萜类植保素、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chitinease)和1,3-β-葡聚糖酶、病程相关蛋白和水杨酸等等。寄主植物细胞壁在感染病原菌后的木质化作用-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是寄主植物抗性反应的一种特性,为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提供保护圈。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A4H)和4-香豆酸-CoA联结酶(4CL)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这三个酶的活性在植物体内的变化与植物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联系。水杨酸的Mr小,适宜于植物韧皮部中的长距离传输,被认为是植物诱导抗性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自家苗"是用某猪场自然发病病例分离到的病原或将病变组织捣碎并作适当稀释,用灭活剂将病原灭活后加入佐剂而制成。一些猪场使用"自家苗"对某些疫病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不少猪场因使用"自家苗"而导致猪场疾病不断甚至蒙受极大损失。分析认为,"自家苗"对猪疫病产生治疗效果是表面现象和偶然现象,猪场使用"自家苗"防治疫病是不科学的,存在散毒、诱发机体对病原的易感性、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导致免疫机体对其它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免疫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效果等风险。国家对"自家苗"的生产和使用应制订法定标准和规范工艺,确保猪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虫害反应与抗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植物的次生代谢、补偿作用、诱导抗虫性和活性氧代谢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的虫害反应和抗逆性反应机制的新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四环素耐药基因的生化和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是获得了有关编码相关蛋白的四环素耐药基因,通过外输泵出机制、核糖体保护机制及产生灭活四环素的钝化酶机制等介导。四环素耐药基因常与质粒、转座子、接合转座子等可移动性遗传成分相连,在细菌的种间或属间转移,导致其在菌群中广泛分布。四环素可在转录或翻译水平对耐药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使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个番茄品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几个番茄品种在日光温室中的植物学、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几个番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和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中杂九号早熟优势明显,果实商品性状好,产量居首位,具有日光温室栽培的优势,是适合集宁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番茄品种。  相似文献   

19.
Three genes encoding for fungal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CWDEs), ech42, nag70 and gluc78 from the biocontrol fungus Trichoderma atroviride were inserted into the binary vector pCAMBIA1305.2 singly and in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and transformed to rice plants. More than 1800 independently regenerated plantlets in seven different populations (for each of the three genes and each of the four gene combinations) were obtained. The ech42 gene encoding for an endochitinase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sheath blight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while the exochitinase-encoding gene, nag70, had lesser eff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ndochitinase but exochitinase was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resistance. Nevertheless, exochitinase enhanced the effect of endochitinase on disease resistance when the two genes co-expressed in transgenics. Resistance to Magnaporthe grisea was found in all kinds of regenerated plants including that with single gluc78. A few lines expressing either ech42 or nag70 gene were immune to the disease. Transgenic plants are being tested to further evaluate disease resistance at field level.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multiple of expression of genes encoding CWDEs from Trichoderma atroviride that result in resistance to blast and sheath blight in rice.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Rice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 and rice blast (Magnaporthe grisea) are two serious plantdiseases in China. Rice cultivars with high level and durable resistance to these two pathogens are noteasy to obtain by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 due to the lack of germplasm resistant to R. solani and the high genetic diversity of M. grisea.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 (CWDE) genes from biocontrol fungi belonging to the genus Trichoderma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encod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