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广告的表现手段是画面和声音。电视广告的画面能够为观众展现特定商品的感性形象,但正因为如此,电视广告的画面有时要更多地受到具象限制。而电视广告的声音能打破具象束缚,扩大画面空间,给观众以更多的想象自由。电视广告的声音构成中。语言(这里就是它原本意义上的使用,主要是指电视广告中的说白)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是最具表现力的声音。虽然俗话有“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说法,但这并不是科学的论断。如果边听边看,那么“听”无论如何不是“虚”的来源,相反,借助于语言,“听”大大丰富、补充了看到的一切和尚未看到的一切。电视广告的语言就有如此特性,它不仅绘声绘色,而且对广告的具象进行再创造。电视广告的制作实际也表明,当语言和画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时,也就是电视广告获得最佳意境之际。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结合、以视为主的独特个性和突出优势备受观众青昧。以屏幕形象为主,辅以声音、文字及音响效果等手段的电视新闻.成功地实现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具有以画面和声音同时作用于视感官和听感官的功能。观众收看电视新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拍摄于现场的丰富画面.随着播音员的解说,人们的“听觉”才开始启动。如果电视新闻画面构图优美,景别适当,语言生动,音响和谐,就会给人一种愉悦感、兴奋感,观众就会兴致勃勃地看下去,而相反画面呆板、不连贯,景别缺乏变化,语言苍白干枯.观众就会产生厌恶心理而不愿继续看下去,这里关涉电视新闻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3.
对电视新闻来说,画面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画面的任务在于以具象符号的色彩、形象、动态、空间等因素与抽象的语言联袂向受众传播完整的信息。然而这种“声画双主体”的关系不是在每一条电视新闻中都得到完美的体现,常见地市县(区)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出现“声画游离”现象。所谓“声画游离”是相对于“声画对位”而存在的。“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新闻内容,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声画组合关系,有别于声音与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声…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化的宣传方式,电视广告无论从商品特征、证明(示范、描述)、直觉等各方面都是所有媒体中的最佳选择。其实,电视广告的目的不是娱乐观众,而是以声画结合的形式来表现和推销商品,达到促销的目的。美国广告界泰斗大卫·奥格威说:电视广告的推销力成倍增加比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提高一倍来得更容易。创作一则电视广告如能掌握它的媒体优点,制作出亲切感人,语言和画面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定能使商品家喻户晓,引起大众的购买欲;反之,一则平铺直叙,画面效果表现陈旧的广告是难以吸引观众的。  相似文献   

5.
高旭 《记者摇篮》2012,(8):24-25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个媒体中,报纸是白纸黑字,读者看一遍不懂,可以反复看,直到看懂为止。而广播电视新闻是靠声音传播的(电视虽然有画面,但观众也要靠耳朵去感知新闻的内容),而声音一听而过,转瞬即逝,容不得听众观众去琢磨,去思考,所以广播电视的记者要想让听众观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就必须用一听就懂的语言写新闻。可是,广播电视的记者常常忽视广播电视"听"的这个特点,不讲究口语化,不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新闻,有些话白纸黑字写出来也不见得看  相似文献   

6.
一则优美的广告,特别是电视广告,给人们传递的不仅是某种信息,同时也通过画面、音乐、语言等因素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孔府家酒”广告,可以说达到了语言、画面、音乐的和谐与统一,笔者在此结合这则广告,谈谈电视广告的创意与制作。画面朴实真切,以情感人电视广告是集表演、音乐、美术、语言文字等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用画面表达广告主题,把广告的内容视觉化,把商品信息形象化、艺术化是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电视语言?有人说画面和解说构成了电视语言。我认为还应该加上现场语言和字幕语言。现场语言包括现场实况录音,记者现场口头叙述、提问,以及采访对象的谈话等。这种语言,也是电视化语言的本体。这种语言的恰当运用,能给观众以直接的真实的声音。《我们都是同龄人》这部电视专题片,大量地使用了人物同期声,把老山战士同当代大学生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现场感极强。《大学第一课》是广播学院的学生拍摄的.全片用的都是现场语言。不仅对几个军事训练中的男女同学作了刻划,而且对训练场的氛围和人们的情绪也表现得充分具体。特别是几个同学谈感受,每个人的语言、动作都是一个人物绝好的塑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场语言不包括声音部分的音乐和效果音响。因为即便是现场拍摄中有音乐播放和其它音响,但它决不能作为一种语言在片中出现。如果出现,也不能起到背景效果的作用。再说说字幕语言。字幕,是打在电视片画面上的文字。人们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字幕对画面的说明和解释。字幕也是对画面语言、现场语言的补充语言,甚至是解说语言的补充。我们看电视,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与解说同时,画面上又出现一行或几行字幕。但这些字幕既不是对画面的解释,也不是解说词,而是走了另一条信息路子,又告诉人们另一件事或者这件事本  相似文献   

8.
广播借助于声音向广大听众传播科技知识。声音一听而过,而且没有画面,不见图表,这同影视报刊比较的确是个弱点。但是,声音也有声音的优势。中国有句成语叫“绘声绘色”,形容语言表达的逼真。可见,声音有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力。它可以使躺在纸上的死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的声音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声音还可以表现画面难以表现的意境和事件。做为一个科普广播工作者,不可无视广播工具的弱点,但是更应该看到声音的优势,全面发挥声音的优势。广播中的声音有三种,一是有声语言,二是音乐,三是音响。这就是所谓的“广播三要素”。科普广播应该是科学知识同声音艺  相似文献   

9.
张荫泉 《新闻窗》2014,(1):58-58
广播是让人们通过耳朵听有声语言来了解新闻事件的,被称为单通道新闻媒介,所以,通常把由广播获取信息叫做“听广播”;电视是让人们通过眼睛和耳朵两个感官双向了解新闻事件的,被称为双通道新闻媒介。电视新闻媒介与广播等新闻媒介相比,其特点是声像并茂,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画面。但是,它的优势在于主要依靠视觉形象,也就是画面来传递信息,表现主题。画面是电视新闻反映新闻事件最重要的手段和最主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胡斌 《新闻前哨》2005,(2):81-81
电视画面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它包括形象、声音、氛围、环境、表情、动作等形成综合的多方位的信息场。电视画面兼负多种信息渠道,具有很大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从视觉感知的心理特征上看,电视画面是人的视觉的延伸,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优势。多视角的形象画面,不仅让观众看到新闻事件本身,由于视觉的联想作用,而且可以看到画面以外的“隐信息”。电视画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再现潜能。这是电视媒体的强项或长处。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除去用其它的新闻传播媒介的共性外,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可视性,即直观形象性,人们说、听广播、读报纸,而对于电视,却必须说看。就其表达手段来说,广播用其声音,报纸见诸于文字,电视除去文字解说、字幕、音响之外,更多的则依赖于画面。因此,如果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新闻主题,达到其应有的新闻价值,就要充分调动画面语言、拍摄和剪接好图像,把最好的图像呈现在观众面前,就是说,要让画面说话。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画面和声音被称为电视片的两种语言。对于受众来讲,也就是“视”和“听”两部分。可是在我们的实践中,以“视”带“听”一直是制作电视片的模式。从人们习惯说的“配”解说词、“配”乐这样的术语里,便可以看出“听”在电视片中实属次要位置。以“视”带“听”这种制作模式流行之久,优秀作品之多,影响之大,足以证明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然而任何模式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社会的变革,人们观念的更新,新思潮的冲击,都会使固有的模式发生变化。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从理论体系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夏光富 《新闻界》2007,(2):87-88
一、电视新闻中语言、声音、图像三要素关系分析电视新闻由语言、声音、图像三重要素构成,在这三重要素中,语言文字是基础,但并不一定是新闻的起始点,电视新闻记者是在新闻现场拍摄图像,然后在后期制作时进行文字稿写作并使之与声音画面对位,观众最  相似文献   

14.
刘芳 《传媒观察》2007,(7):48-50
画面在电视广告的视听语言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视广告的画面蒙太奇是电视广告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也是电视广告语言的构成方法,它在时空处理、叙事节奏以及艺术形象的建立上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尚彩芬 《新闻窗》2013,(2):48-48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电视广告语言,而每种广告声音背后也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广告节目制作的新理念。通常那些超一流的策划和广告创意,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出广告策划者的独出心裁,更多的是浓缩了整个社会多元化的文化气息,用充满了理性或感性的诉求去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时至今日,电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视频媒体,将很多充满了无限创意灵感的电视广告横向传达给亿万观众,这种新理念下的电视广告节目也一举成为为社会化营销最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音乐与音响不是“语言”,但在棠些时候又胜似“语言”,它是常常被人忽视的语言。而电视记者、编辑们总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画面的拍摄和编辑上,常常忽视声音的表现力。其实,电视节目完全可以在声和画的综合表现上更完美更感人,这主要有赖于重视电视语言声画的有机、协调、巧妙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显示它特有的传播优势,并深受观众的喜爱。 声音是屏幕形象的重要表现因素,它是电视新闻节目交代事件、情节、表达情感等不可缺少的“语言”。声音只有和电视新闻画面有机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电视画面是一种用摄像机记录,供受众用眼睛看的语言,其形式是具象的.但它既可表现具象的内容——如新闻事件,包括事态、过程、环境、声音等动态现象,亦可表现抽象的内容,如结合文字解说,去完成一些静态的、综合报道的或分析述评性的新闻.对于记者现场拍摄回来的画面素材来讲,要实现上述目的,还必须通过有一定意图的画面编辑来完成.我们知道,画面编辑的思维规律是蒙太奇.那么,如何运用蒙太奇这一原理,将画面素材编辑成为一个内容完整、效果引人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19.
本试图说明电视不是“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也不是“声画结合”。电视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理论上讲,前的观点很容易背离电视的信息传播工具的特性而不能自圆其说;实践中看,前观点指导下的电视节目常常远离电视的本质,使电视节目显得不伦不类。——两个不同的观点,实质上关系到电视节目是从观众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制作的主观出发的不同的制作观念。从电视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论出发,今天的电视有许多值得改进、也是急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吴丽斌 《东南传播》2014,(11):76-77
观众接受影视作品,主要的信息获取和感官刺激,即来自——视、听两个渠道,也就是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和声音。画面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声音从无声到有声,从单声道到多声道,无不体现高科技手段的制作创新,本文就影视艺术中的声音、画面特点,以及声音和画面的关系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