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研 《记者摇篮》2006,(7):63-63
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较,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流畅、口语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尤其在播报民生新闻时,“说”更能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播”为“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播音的一种形式,说新闻符合播音的再创造性,是播新闻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说好呢?笔者仅就广播直播新闻如何变“播”为“说”谈谈一孔之见。一、采用谈话似的表达方式采用谈话式表达方式,首先要寻示对象感。说者不能机械的见字出声,片面追求“近话筒、小音量”的所谓亲切感,而是应心中有人,如同与知心朋友交流一般,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空谈的…  相似文献   

2.
丁舒 《记者摇篮》2005,(5):26-26
有人说,广播电台的广播从“广播”向“窄播”发展几乎是世界广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传播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受众细分”,这其中除了涉及媒体间的竞争.也引发了我们对节目“对象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基本建设中常有些“半拉子”工程,令人看不顺眼;报纸和广播、电视上也有一种“半拉子”新闻报道,叫人读了、听了不舒服。去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口播新华社的一条消息说:一项最新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3个5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两个缺少微量元素锌。锌被誉为“生命之花”,儿童如果  相似文献   

4.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受”向“受—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5.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一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一受”向“受一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6.
开播两年的西安综艺广播是陕西省首个制播分离运行的调频广播,大板块节目几乎全部来自外购,综艺员工绝大部分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如何让这些年轻的文学编辑时刻铭记“综艺特色”?如何让广大听众从众多的频率中一下子记住“听评书、讲故事”的综艺广播?如何让综艺广播风格站稳市场?“综艺小平台”成为西安综艺广播彰显品牌个性的独特空间.  相似文献   

7.
吴越 《河北广播》2004,(3):83-83
说起“说”新闻,在广播中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像河北经济广播的《北方快车》、交通广播的《正午说话》和艺广播的《化报道》等等,很多地市电台新闻节目的“面孔”也在悄悄改变,变“播”为“说”而更加新颖、活泼,并进而使听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李秋红 《中国广播》2011,(11):20-21
“窄播化”已成为媒介不二选择。然而,本文提出:“窄”播即“广”播。青岛故事广播通过强化受众对频率的认知度,办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听众的亲民广播,明确定位、注重策划、强调本土,以“故事”为主线,结合本地受众的收听习惯和市场特点打造全方位、开放式的广播故事平台,走出一条由“窄”而“广”的广播新路。  相似文献   

9.
竺熹 《记者摇篮》2009,(7):94-94
一直以来,广播频率的发展和频道的定位正在走向越来越精细化,这一方面是受众面对海量信息选择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媒体应对激烈的同类竞争所不得不采取的方式之一。现在每个频率的听众越来越“小众”,广播逐渐变成了“窄播”,每个频率都在选择固定人群:有针对有车一族的、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也有年轻人爱听的年轻频率……  相似文献   

10.
从主持人的角度而言,广播热线节目更为明显和重要的差别在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已经由单纯的“说”而改为由“说”和“听”两部分组成;在节目具体进行的总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持人“听”的过程和对所“听”到的进行反应和回馈的过程。主持人只有在“说”好  相似文献   

11.
谈到新闻播音,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播”,一种是“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深感受到:新闻播音不可一味地“播”,也不可单纯地“说”,要宜“播” 则“播”,宜“说” 则“说”,“说”、“播”结合.有什么样的内容就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药都”樟树市的人都知道,这里每年10月下旬有个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到这时,全国各地的药业界数万人士云集樟树,不少药厂药商为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使出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攻势,这除了满街铺天盖地的巨幅广告外,广播广告也算得上厂家药商颇受青睐的宣传媒介之一。药厂为什么热心做广播广告?据了解,主要原因是因为药交会人多,广播效果好。会场内外随时都听得到。厂家广告策划人说得更透彻,白天大家都很忙,晚上又要休息,白天的广播广告是现场宣传,代表们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强行灌输,每天一条广告播…  相似文献   

13.
“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个人的“广播秀”节目,并可将之上传因特网进行网络发布;与此同时,每个人也可订制自己喜欢的“广播秀”,并同步下载到MP3等“随身播”接收设  相似文献   

14.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15.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史蒂夫·杨格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他们指出:“广播记者在准备稿子时就必须始终考虑到耳朵。”广播新闻要为“听”而写,必须注意做到“上口”和“入耳”,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并组织全国十三家省、市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一欢乐中国”春节期间已经在中央台及东、西、南、北、中全国十三家省、市级广播电台同期播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位听众在给内蒙古电台的朋友打电话时说:“我们碰巧听中央台的广播时听到了你们内蒙古电台的春节节目。那么多好歌,各地有各地的风格,我们一直听完。过年家里人来人往的,以前我们一直是开着电视听声音,顾不上看,听到这些节目这么好,我们这几天就听广播了。”朋友的一席话令人欣慰,也让人感触。可以说“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为广播打造自己的品牌开辟了一条可行的路子,树立了一种模式,也为今后电台之间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广播宣传大多采用自上向下”灌输”的方式,就是所谓“我说你听”,这种单向传播方式距离听众较远,和听  相似文献   

18.
“记者写稿,编辑编稿,播音员播稿”,这种采访、编辑和播音相分离的、传统的广播节目生产模式,在我国广播界延续了多年。随着广播改革的深入和广播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采、编、播合一”的广播现象。 所谓“采、编、播合一”,是指广播新闻性报道或节目的采访、编辑及播音(或主持)等不同环节上的工作,由同一工作者完成的广播新闻产品生产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创作者的同一性。 “采、编、播合一”在我国广播界实践中较早的探索,可以追溯至南方一些地方广播电台“主持人节目”的创造及其发展。伴随着全国广播界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采、编、播合一”被广泛推广、引用,“采、编、播合一”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现在,它不仅在广播专题节目、板块节目中被广泛使用,并且作为一种手段,它已大量为各地新闻节目、新闻评述类节目所采用。  相似文献   

19.
徐蓉 《声屏世界》2006,(3):56-57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过去省级广播传媒是单向传播,我播你听,我播什么,你听什么,省级广播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是互动的主要方面,农村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互动的次要方面。而现在,频率专业化之后,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基本建设中常有些“半拉子”工程,令人看不顺眼;报纸和广播、电视上也有一种“半拉子”新闻报道,叫人读了、听了不舒服。去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口播新华社的一条消息说:一项最新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3个5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两个缺少微量元素锌。锌被誉为“生命之花”,儿童如果缺锌严重,会使增长速度缓慢,伤口难以愈合,性成熟延迟和智力低下。听到此处,再也不见下文。这使一些孩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