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创新网络为集群企业创新分析的起点,搜集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问卷数据,采用网络分析理论,实证探讨了创新网络、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对吸收能力起到了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的整合能力、利用能力直接影响了创新绩效,而获取能力和消化能力对创新绩效没有直接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创新网络为集群企业创新分析的起点,搜集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问卷数据,采用网络分析理论,实证 探讨了创新网络、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对吸收能力起到了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吸收能 力中的整合能力、利用能力直接影响了创新绩效,而获取能力和消化能力对创新绩效没有直接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倩 《中国编辑》2012,(3):38-41
出版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动态能力,从而提升出版策划的创新绩效。组织动态能力包括信息吸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执行能力三个方面,增强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均会对提升出版策划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离不开社会网络。通过探究结构嵌入的形成及其对情报绩效的影响,构建结构嵌入作用情报绩效的机理模型,为丰富竞争情报理论,提升企业的情报战略能力提供支撑。[方法/过程] 以了解和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等方法,分析结构嵌入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地位和网络密度影响情报绩效的作用机理。[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竞争情报工作需要结构嵌入。并且,网络规模扩张对识别、筛选和过滤出所需情报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企业资源基础观向组织动态能力观念转化的角度提出:出版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动态能力,进而提升出版策划的创新绩效。组织动态能力包括组织信息吸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执行能力,这三个方面均会对出版企业的出版策划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人际情报网络对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关系嵌入的视角对网络中情报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关系嵌入影响情报绩效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以从事情报工作的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等方法,对关系持久度、关系质量和关系强度如何影响情报绩效进行研究。[结果/结论]指出关系嵌入正向影响竞争情报工作,其中,关系质量对情报绩效的贡献最大。此外,企业需加强高质量情报关系的适度嵌入,以凸显人际渠道在关键情报获取方面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7.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构建知识联盟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通信行业和汽车行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知识联盟网络能力的描述将包括网络构想能力、关系组合能力、角色管理能力三个维度,并且引入信任程度作为调节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知识联盟网络能力推动企业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信任程度能正向调节关系组合能力、角色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而对网络构想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调节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对FDI知识溢出和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以技术差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模型,并以我国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效应,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而技术差距正向调节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选取苏州地区制造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探讨了吸收能力、关系网络、创新绩效与竞争优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系网络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创新绩效对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从知识主体吸收知识的认知视角出发,研究科研创新网络中知识动态增长的演化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引入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基于科研创新网络的知识增长过程模型。[方法/过程] 考虑科研创新网络中知识主体获取知识的空间结构和认知特征,基于对数透视法则将网络中实际的知识物理分布转换为知识主体自身的认知空间;在分析知识吸收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知识动态增长的流动模式构建知识增长函数,并从效率和公平相匹配角度界定知识增长的绩效。[结果/结论] 科研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增长绩效受网络结构随机化程度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知识主体具备适度的知识传播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网络中最优的知识累积效应;主体获取知识的认知过程受对数法则的约束,且随着其认知半径的增大,网络的知识增长绩效越高。  相似文献   

11.
浅谈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从规划到施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及需要考虑的若干网络技术,并介绍了我校图书馆据此进行的网络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学知识网络中的链路预测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科学知识网络中的链路预测”为主要对象,对链路预测的类型、研究思路和方法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将知识网络划分为同质网络和异质网络两种类型,从合作网络、引证网络和二分网络三个方面对同质网络的研究进行梳理,并介绍了一些异质网络中的链路预测方法。认为: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成为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热点的趋势;已有研究多是描述各种链路预测指标在不同类型知识网络中的预测效果,未来应当利用链路预测量化和评价演化模型,识别和分析异常链路,以发现知识热点和创新趋势,将知识网络的研究提升到应用层次。图5。表2。参考文献68。  相似文献   

13.
在简述目前国内竞争情报科学理论中人际情报网络(HIN)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观点,结合竞争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的特点,介绍三种不同的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构建和完善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人际情报网络可以采取联合、联结和嵌入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伊蕾  李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122-125
在人际关系网络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加权网络演化模型,模型演化过程中采取局域优先策略和边权演化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演化的加权网具有较小的平均距离和较大的聚集系数,表明它是一个小世界网络。对人际关系网为BA网络、并且采取不同平均度时对加权网的研究表明,加权演化网络的度分布、点强度分布、聚集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不受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元分析在文献定量分析与综述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创新主体间网络强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目前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基于此,运用元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网络强度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定量研究(36项研究的7904个独立样本)进行了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主体间网络强度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16),从一般意义上证实了创新主体增强网络强度有利于企业创新.此外,针对前人研究结论所出现的争议,从文化背景、行业或企业特征和创新测量类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决策和企业参与创新网络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馆员网络社群已逐步成为促进馆员网络工作、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助于提高馆员工作的效率,增强馆员团队的归属感,并能够转变馆员的工作精神。建构优质、高效的网络社群,需要提高参与馆员的交往意识,围绕工作中的问题展开社群探讨,重视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增强网络社群文化的建设,综合运用多种交流形式,以便充分运用网络社群为图书馆馆员服务。  相似文献   

17.
虽然网络信息服务的定义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但从其信息提供知识化、信息服务社会化和虚拟化、信息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等特点来看,网络信息服务应该是网络信息内容的服务而非网络事务方面的服务。从网络信息服务产生的技术、用户需求、社会政治背 景来看,网络信息服务的产生有必然性。随着网络信息服务的迅速发展、用户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应以用户为中心,实现网络信息资源与服 务整合,加强规范控制,培育和扩大市场。  相似文献   

18.
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去搜索和管理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引入社会网络理论来研究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介绍SECI模型和超网络理论,并据此设计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研究系统的工作原理、层次及工作过程,详细分析系统架构以及专家探测的算法,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特点及其对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要阵地,人际网络在整个情报循环中的作用已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本文从当前网络热点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入手,分析了基于SNS构建的人际网络特点,对由此引发的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变革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社会性网络服务对企业竞争情报收集内容及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出版的编辑技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周荣庭 《编辑学报》2001,13(1):38-40
提出了网络编辑技术的概念,归纳出适合于因特网的网络编辑技术的5大特点。从Web出版、电子函件出版总结了网络编辑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并对网络编辑技术所产生的编辑培养、编辑环境和技术管理等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