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出版业不断调整出版公司的组织结构,将传统的编辑、营销、销售三大重要板块,由原来三足鼎立的关系,逐步整合为以市场营销为核心的格局。我们一些出版社在市场的分析和读者的定位上不下工夫,营销手段比较单一,又舍不得花钱。由于营销理念落后,出书种类太多,人手不够,资金不足,对不同种类的图书。他们往往采取“一勺烩”的办法,使用同一种营销手段,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内容为王,营销为先,渠道制胜"已成为出版人的共识.中小型出版社唯有以市场为导向,以内容为核心,构建专业化的产品线,才能在产业格局的巨大变化中做大做强,或者"小而不败".然而当出版业走向市场,要建立产品线的时候,我们发现,那种单纯从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出书范围等出发做的主观性的调整往往很难在市场销售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入世对文艺出版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既是发展、机遇,又是冲击、挑战”,主要将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直接影响文艺出版社的出书结构。过去出版社出书分工都比较细,专业性也较强,科技出版社主要以科技图书为主,而文艺出版社主要是出版一些文学艺术类的图书,严格的分工也就限制了出版社的发展。多变的图书市场将会打破这种分工细的出版界线,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必然要受到影响,如果坚守原有的办社思维和出书范围将直接影响出版社的生存。不做及时调整,改变原有状况,出版社必然被淘汰。就文艺出版社而言(只限制在文艺类图书上)特别…  相似文献   

4.
捕捉市场信息 加强图书发行沈彬源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力加强图书的发行,对实现出版社的两个效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提出:“多出书,出好书,加强发行”的口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捕捉市场信息,注直出书质且出...  相似文献   

5.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6.
李旦 《出版参考》2011,(27):38-39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7.
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出版社,如何来构筑自已的出书结构?这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图书结构的类型 研究那些颇有建树的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来作为参考: ①宝塔型。这种图书结构形式犹如多层复式结构的佛塔。不少专业性出版社采用了这种形式,主出一个门类的图书,逐渐向上叠加,三级、五级、七级……直插云天。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求纵不求横,方向明确:上下形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山西科技出版社沿用旧的管理模式,依靠课本过日子,吃大锅饭,本版书不挣钱,有时还赔钱,库存严重积压,出版社的发展举步维艰。具体表现在出书结构不合理,缺乏整体策划,缺少“拳头产品”,没有定位、没有特色。山西科技出版社的主要矛盾是在选题与图书结构上,因而优化结构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保证。出版社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必须针对社里的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调整和优化结构。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出书结构、人员结构和机构调整。出书结构的调整是主要的,是根本,人员结构和机构的调整都是随着出书结构的调整而进行的,它…  相似文献   

9.
杨卫 《出版经济》2001,(1):21-22
对于教育类出版社而言,教辅图书的出版可谓是"立社之本".原因是中小学教材与教辅图书的出版,往往是教育类出版社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出版分工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过渡,以及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辅读物出版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成为教育出版社无法回避的挑战.教辅读物要推陈出新,出版社也要进行图书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只有以这样的思路不断推进改革,才能确保出版社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才能为出版社带来经济增长的源源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业界博览     
大学出版社应开创什么样的出书格局? 虽然大学出版社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出版界可谓异军突起,但一些大学出版社出书结构失衡、教辅图书一枝独秀的情况日益加剧。有的大学社教辅类图书占码洋的80%以上,有的社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书摊上却几乎全是清一色的中小学教辅图书。这种出书格局的失衡,已为不少大学出版界人士所认识,并对此作了积极的探讨。事实上一些大学出版社通过不断积累,并借助于自身的优势强化个性,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社成为学术图书的出版重镇;广西师大、陕西师大出…  相似文献   

11.
湖南科技出版社出书计划在新的一年里,湖南科技出版社根据省新闻出版局"上质量、上效益、夺大奖、创高效"的要求,制定了本社1995年出书计划。1995年共列图书选题255种,其中应用技术类ill种,基础和专业教材57种,工具资料类30种,科普和综合类4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闻出版业由总量增长到优质高效的阶段性转移,各地出版社正在努力调整结构,优化选题,合理控制出书总量,努力提高图书品位和质量。 从1994年全国出版社的图书选题看,出书品种都相应作了必要的调整与压缩。以117家社科出版社为例,除个别出版社根据自身事业发展和实际需要略有增加外,一般都有所下降。117家出版社计划出书14859种,平均每社127种,比1993年的平均168种,减少了32.28%,军队7家出版社,平均每社133个选题,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3%。上海出书历来比较稳定,今年仍保持去年的水平或略有下降。浙江人民出版社选题品种减少了6%。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中期美国图书出版业大约有65000人,一年出书约6万种(新书占85%)、19亿册。大小出版社有1万多家,列入美国鲍克公司编的《在销书目》(1984年版)的618000种书是15200家出版社出版的,但出书常年不断的只有2000家左右。1985年出书100种以上的128家,1000种以上的3家,最大的图书出版社是麦克格罗·希尔公司,1985年出书3104种,期刊80种,在销书有20702种。小出版社有的一两年才出一种。一、出版社的类型和结构美国的出版社分“营利的”和“非营利的”。前者占绝大多数,称“商业性出版社”,后者主要是大学出版社,它们作为教育机构的一部分,不用纳锐。学校提供房舍,支付工资,按预算拨给经费。全国90多家大学出版社一年出书五六千种,约占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吉林省部分出版社1991年的出书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产生一些想法,分述如下:一、关于选题的导向1989年以来,吉林省各家出版社认真贯彻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阵地意识普遍加强。在制订选题计划时,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坚持“二为”方针,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介绍人类先进思想、文化成果和新的科学知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己任,列选并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优秀图书。如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15.
大学出版社国际比较研究肖顺杰目前,我国大学出版社已发展到96家,占全国出版社总数的17.7%,1993年出书种数占全国年出书种数的14.4%,大学出版社已成为我国出版界的一支生机勃勃的重要方面军。当我们探索如何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办好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实现图书的社会功能认识调整图书结构的重要性,首先要从认识图书结构与实现图书的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探讨。所谓结构,是指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图书结构就是指不同门类、品种图书的搭配比例和排列顺序,包括门类结构、品种结构、层次结构、质量结构和盈亏结构等等。图书结构又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宏观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省(市)的图书结构,微观结构则指一个出版社的出书结构。从宏观结构看,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一个国家一个省(市)专业出版社、综合出版社、自费出版社、私营出版社的比例布局。本文讨  相似文献   

17.
优化选题,调整和完善出书结构,是提高图书质量,繁荣出版,多出好书的关键,也是出版社实现发展和长远规划的根本途径。衡量一个出版社是否成熟,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是否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出书结构。当前在出版界要注意用个别图书的“轰动效应”,代替整体结构“规模效应”的倾向。如果把每年抓几本“打炮”的图书,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个出版发布会或座谈会,在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8.
美国出版社出版的书刊很多都是自办发行,直接与零售商挂钩。所以,美国出版社对图书推销活动非常重视,一般的出版社都设立了图书推广部。为了图书推广的成功,各出版社往往不惜血本,因为,出版社出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以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为例,该公司专业及普及读物出版部每年都要举办两次编辑及推销会议,确定一些即将出版的新书的推销费用及推销方法。麦格劳·希尔总公司、分公司及各部门的三级管理人员一般不懂专业技术,但都了解市场,精于销售术。他们注重图书生产、推广和销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然而更强调销售。因为他们懂得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销售环节上。在一本职工阅读的内部读物上写道:“我们是一个受市场支配的公司.必须预见到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全国共有出版社292家,共出版图书35,700种;到1984年,出版社增至330家,出版图书增到40,072种,从种数上看,增长12.3%。这种图书的迅速增长固然说明了我国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但也随之而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当前全局性的纸张、印刷能力紧张,人均购书额又暂时不能与图书数量和价格的增长率同步提高的情况下,似乎有必要重新考虑“多出书、快出书、出好书”这句口号的次序。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如何集中精力,花大力气提高图书质量,已成了每个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 ,中国林业出版社在调整图书品种结构的基础上加强选题策划工作 ,开始有了些变化。我们提出的总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12字”方针为指导 ,坚持办社宗旨和正确的出书方向 ,恪守绿色、服务科技、拓展市场、奉献精品 ;注重创新策划、主动策划 ;保持相对合理的图书品种结构和层次结构 ,力求两个效益的较佳结合 ;有助于保持和发挥林业版图书的特色、优势 ,占据出版物市场的应有份额。在选题策划管理实践中 ,我们始终坚持这样几条指导原则 :1 循规蹈矩 ,坚持正确的导向正确的导向 ,是选题策划的灵魂和生命。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