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计算训练法在游泳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训练法在游泳的训练中能明显直观地表示出游泳运动员完成训练强度情况,为教练员充分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身体状况和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预测比赛成绩提供数据依据。 计算训练法是近年来对于发展田径训练方法最重大的贡献之一。科学研究成果在体育训练中的广泛运用,使人的内在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挖掘,计算机的惊人能力在训练中的合理运用,使得训练更加科学、合理。本文就计算训练法在基层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前提下进行游泳间歇训练、控制强度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求一套简便且又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基层游泳训练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重复训练法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不仅用于田径、游泳等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身体训练中,也可用于球类等非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身体训练中。但是,两者无论在练习的运动强度上,还是在练习的间歇上都截然不同。重复训练法在练习强度上需要严格掌控,即每个练习都按预定强度进行,对练习的间歇时间不作严格要求。而间歇训练法对练习强度的要求不严格,却要严格掌控练习的间歇时间,到预定的时间就要求队员立即进入下一个练习。因此,重复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速度性和速度性力量,而间歇训练法则多用于提高无氧和有氧耐力。本文主要介绍重复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实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要介绍计算训练法的基础上,以足球间歇训练为基点,从计算训练法的运动训练原则与足球耐力训练的关系以及计算训练法在足球耐力训练中运用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对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运用计算训练法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计算训练法在速滑训练中能明显地表示出速滑运动员完成训练强度情况,为教练员充分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身体状况和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和预测比赛成绩提供教据依据。在基层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速滑间歇训练、控制强度等存在一定因难,所以应寻求一套简便且又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有效提高基层速滑训练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区分及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在形式上相类似,在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上容易引起混淆,从而不利于项目训练的针对性与训练目的的实现,本人结合多年训练实践,并参阅有关书籍资料,借助于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加以区分、运用,以便在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综合发展上,达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间歇训练法的基本原理,分析间歇训练法在足球专项体能训练中的特点及运用,以期为提高我国足球专项技能水平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长跑间歇训练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顺应中长跑项目间歇训练方法的发展规律,从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因项施训原则出发,对间歇训练法进行分类梳理,并就其在中长跑项目训练中的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滕飞 《体育风尚》2021,(5):41-43
在青少年游泳训练中,落实趣味训练法对提升训练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趣味训练法,不仅能够充分激发青少年的训练兴趣,同时也很好地缓解了青少年和教练员之间的关系。现阶段游泳教练员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通过趣味训练法的良好运用,促使青少年游泳训练得以高效开展。对于实践开展不良的情况,应该对趣味训练法进行有效分析,为训练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由德国心脏学家赖因德尔和教练员格施勒所倡导的间歇训练法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被体坛广泛应用,至今长盛不衰,且应用的适应范围及对象越来越广。正确认识间歇训练法的生理特点及应用适应规律,将有助训练质量的提高。间歇训练法的生理作用间歇训练法对心泵功能的增强效果显著,赖因德尔与格施勒曾提出一个“间歇训练的格施勒——赖因德尔定律”,即负荷时心率达每分钟170~180次,间歇恢复时至每分钟100~125次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间歇训练法的原理、功能及其类型、特点,着重从3个方面分析了间歇训练法在散打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间歇法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田径项目间歇训练方法的发展规律,从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因项施训原则出发,对间歇训练法进行分类梳理,并就其在田径项目训练中的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浅谈间歇训练法原理及其在划船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间歇训练法的生理机制及基本类型,并着重讨论了间歇训练法原理在划船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理论分析及其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坤  张华新 《体育科学》2000,20(3):41-43
研究目的: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咨询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结论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于24h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4.
组合训练法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训练方法,经过事实研究证明,在中长跑训练中效果显著。本文着重介绍组合训练法在中长跑训练中应用的方式,以及影响组合训练法在中长跑训练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中长跑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原运动员高平训练期尿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居高原三个不同运动项目的29名运动员,在不同海拔地区训练的晨尿与运动后尿多项指标的变化进行了927人次的测定,观察结果:运动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均较大,持续性的中长跑更易导致尿pH值偏酸;高原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也会出现高原性的代偿反应,并且在海拔2634m的范围内训练,海拔高度与尿蛋白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长跑运动是属于极限条件下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在现代运动训练方法中,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是运动员取得成绩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理论,结合训练实践,分析有关专家对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对中长跑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中长跑的专项力量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和素材。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18.
间歇训练法广泛地运用于周期性项目和球类项目中,主要是用来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本文从生理生化角度对间歇训练法中的休息间歇进行分析,揭示运动负荷与休息间歇的内在联系。旨在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邓琳琳2012年奥运会备战工作的总结,对国家女子体操队训练计划和机能状态监控进行梳理,为后续体操项目的训练做好理论基础[1]。以国家优秀运动员邓琳琳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期间的大负荷训练期前、中、后的训练计划结合血液指标进行监控,总结在备战奥运会期间训练强度与训练负荷的周期特点[2]。结果显示:赛前每周的训练负荷大、中、小穿插安排,技术动作采用间歇训练法,遵从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加之生化指标的监控便于运动员适应训练,也有助于机体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