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来说,我们在教学中就更应该对学生从小进行感恩教育。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懂得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本文对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探究,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而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呢?下面就我的认识简单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一、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很多有关感恩的内容。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因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教材中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似文献   

5.
成宁 《华章》2007,(11)
感恩是新课标中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新教材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7.
姚玮琼 《广西教育》2006,(7A):79-80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的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对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等。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是现在对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好语文教育中的感恩素材,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里结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举了三篇文章来浅谈了运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感恩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正>感恩乃为人之本,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学会感恩是培植善良品性的第一站,而如今的小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知恩图报,把父母的呵护、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视作为理所当然地给予,他们的字典中没有"感恩"这个字眼。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感恩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下面就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语文教学又是基础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范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探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课本内的素材,实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感恩意识。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策略,从感恩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地探索具体的应用细节。  相似文献   

16.
<正>感恩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需要教导他们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感恩教育,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感知感恩,通过课外情境引导学生怀揣感恩之情并内化感恩之情,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感恩转化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美德表现。  相似文献   

18.
郑朝辉 《时代教育》2009,(5):146-14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也就是说,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语文老师的责任更重.其实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灵动而富有情感的教学艺术。借助文本给学生传递的正能量,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更能提升其品德修养。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是培养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种渗透式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开展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道德风尚的指引、一种唤醒人性回归的品德教育。面临着多元化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冷漠的冲击,高中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他们只知索取,不懂奉献,只知享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会如何报答别人,促进学生思想素养的发展与进步。而写作教学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具体的感恩教育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