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教学的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了。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 ,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悟学习的乐趣、顿悟知识的真谛 ,就必须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请看以下教学片断。教例〕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教学片断。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如下题 :下图都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 :同学们能看出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图形?生 :长方形。师 :你会求长方形的面积吗?生 :会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  相似文献   

2.
<正>函数的单调性是高中函数研究的重要性质,历来是教师们重点研究的课例.笔者发现历年来学生都容易在几个节点处产生困惑.本文拟就这几个重点问题的教学片断进行分析、研究、反思,力求突破难点,为学生解惑.一、教学过程片断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1.问题情境南京夏日炎热,若气象台宣布将有台风来袭,我们马上就会想,会不会降温,天气会不会凉快点.气温的上升和下降,对我们的生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探索。如教《司马光》这篇课文时,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问题。于是,我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以激励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下面是此课的教学片断:生:老师,司马光砸破了缸救了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样损失太可惜了,能不能不砸破缸就能救出小朋友?谁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师:这位同学提出问题很有创意。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即使说错了,老师也会认为你是动脑筋、爱发言的学生。生:司马光把缸推倒,就可以救出小朋友…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呢?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以下是课堂中学生学习情景的描述: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分数(板书),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分数是一种什么样的数? 生:分数是不是考试分数?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分数有什么作用? 师:既然是分数,会跟什么有关? 生:与数有关。生:与分东西有关。师:下面我们就来分一分圆纸片。把4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没有数感,抱怨学生在使用计量单位时的错误。其实数感是学生对数敏感性的一种直觉,是对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是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概念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桥梁。它不是本来就有的本能,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下面笔者就《毫升与升的认识》的几个教学片断进行剖析,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片断1:求知在疑问中激发媒体演示超市场景,最后落在超市饮料区,导入问题:液体饮料一般是用什么计量单位计量?(生猜测可能认为用克、千克,斤等作单位。)镜头推进,让学生观察饮料“鲜橙多”用什…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问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传授和灌输,其后果是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削弱,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新课标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者仍改头换面,老调重弹。下面以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二、教学案例《:落花生》教学片断师:读了课文后,大家有什么疑问吗?生1:第1小节中作者说:“买种、翻地、浇水、播种、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般说来,把种子种下去,就应该有收获,为什么这里作者要用“居然”呢!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学生体验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段文字会有不同的个性体验。对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则是很多教师感到颇为困惑的问题,尤其是当学生冒出一些“奇谈怪论”、与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时,教师往往束手无策。举例如下。例一:《将相和》的教学片断——师:学完这篇课文后大家最喜欢谁?为什么?生甲:我最喜欢…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是当代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时时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一、营造“民主”的氛围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即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逐渐重视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其中电视教材在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中运用十分普遍,也很见效。片断性电视教材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它可以没有头,没有尾,没有解说。笔者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尝试运用这种电视教材来增强师生互动,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倾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时有了几点意外的感受和思考。眼教学片断] 师直接出示例题:96-47,问:你会算吗?是怎么算的呢?学生纷纷把手举得很高,想表现一番。生1:16-7=990-10-40=4040+9=49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生1:我是根据竖式想出来的。师:看来你已经会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这类情况———片断一:师:同学们,《将相和》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哪三个故事?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师:你喜欢哪个故事呢?(生答略)师:好。下面我们就进行自主学习,你喜欢哪个故事就学习哪个部分。反思:这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就体现为…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考应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离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老师的一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在学辅资料上找一找,找到后就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学形式就完成了。课堂上学生尚如此,可想而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案例案例一为加深学生对小珊迪“诚实善良”美好品质的感悟 ,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 :课文已经读过几遍了 ,此时 ,你有哪些问题呢?生 :如果小珊迪受伤后没有让弟弟送还零钱 ,那位先生会责怪他吗?生 :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 ,事情会怎么发展呢?生 :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 ,他会怎样花那十一个便士呢?(其他学生发言略)师 :下面请大家各自选择一个问题 ,通过想像写一个片断。(学生写好片断后指名朗读)生 :小珊迪换回零钱 ,随即往回走。可就在这时 ,一辆马车迎面驶过来 ,只听“啪”的一声 ,他重重地摔在地上。他只觉得全身麻木 ,站起来低头一看 ,…  相似文献   

14.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在活动中、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以《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的三个片断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应用和创造数学,以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一、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做数学———经历数学教学片断实录一:从熟悉的树叶中,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在大自然中采摘了一些树叶,请把你所有的树叶分成2份。生1:我共采了5片树叶,把它们分成两份:一份2片,一份3片。生2:我把8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4片。生3:我…  相似文献   

15.
忧思 :探究理性化在《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之后 ,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 ,探究之风便时兴起来。只要有问题存在 ,教师就会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教学片断实录 :(教师正在引导学生探究《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 :同学们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 :神奇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师 :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 ,找一找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学生读、画、找)生 :我认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时。师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生1 :我是从这儿读懂的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不见诸…  相似文献   

16.
【案例】《在沙漠中心》教学片断某次教学研讨会,一位教师执教《在沙漠中心》,经过"激情导入,研读感知""揣摩心理"和"情感升华"三个教学环节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片断实录如下:师:向课文中的"我"学习什么?(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生1:学习他的坚强。生2:学习他的勇敢和乐观。师:很好,其他同学能不能回答得再深入一些?生3: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4:学习他热爱自己的飞行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旗、盖"等10个生字;会写"盖、被"等11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学习小草为人们做好事的精神,激发对小兵一样的小草的喜爱、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面对大步向前走的小草,你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那棵勇敢的小草,请来到讲台前大步向前走(学生表演). 2.看了他的表演,你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小草,向前走》.  相似文献   

18.
世界是形象的,但描述这个世界的课文却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孩子们学习课文总是喜欢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或者亲身演一演,而不太容易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听了但伟波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画风》我很有感触,其中有几个片断让人耳目一新。片断一:师:你们见过风吗?生:见过。师:那好哇。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早上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了风,它把地上的树叶吹跑了。生:春天,我在公园的草坪上看见了风,风把小草吹发芽了。生:我放风筝的时候看见了风,它把我的风筝吹上了天空。生:妈妈穿裙子的时候,裙子被风吹起来了。(师生笑)生:…  相似文献   

19.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20.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适合学生学习,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下面就以其中的精彩片断谈谈自己的感悟。【精彩片断】师: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知道干什么吗?生1:摆角。师:不,是用来摆三角形的。你们会摆吗?生:不行,不行!要3根小棒才能摆三角形。师:那好,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是5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你会再配一根小棒,使这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摆小棒,也有学生在纸上画)生汇报结论:6厘米、4厘米、2厘米、7厘米、8厘米、3厘米、1厘米、0.5厘米。师:上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