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容、共熔、共融、共荣:和谐班级建设的过程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和谐班级,应该把握和谐班级的基本特性和共同特征即共容、共熔、共融、共荣。共容是和谐班级的心理基础,共熔是和谐班级的必由之路,共融是和谐班级的典型特征,共荣是和谐班级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与不同类型学生对其共情判断的一致性,检验Hoffman提出共情偏好的假设.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采用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的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两个分量表,而学生的判断则运用上述量表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调查了450名学生和与其配对的30名教师,结果发现:(1)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在结构上与自评量表保持一致.(2)在共情量表及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分量表的得分上,教师的自我判断均显著高于各类学生的判断.(3)在共情总分与观点采择分量表上,中等生对教师共情的判断显著低于学优生及后进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共情存在偏好,围绕共情偏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一、接触“共情”一天下午,班里有个女生向我报告,某男生尢缘尢故踢了她一脚,而且很重。我只是沉默了片刻,女生见我没反应,只身离开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获得了一些共形平坦Finsler空间新的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调查江苏、江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共情心理发展状况,发现高职学生认知共情发展较好,而情绪共情发展较差.高职学生性别、学习专业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共情的发展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共情心理,改善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生灭、演变的普遍规律,是“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的唯物辩证法根本法则。依据这一法则的本质内涵,现实地分析和考察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主义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根本环节和基本形态,从而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深化社会主义运动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共写"是为一种写字练习方式,在书法课程建设中有着画龙点睛的效用。当我校书法校本课程——《墨耕》,经课堂教学实践被证明科学、合理、有效后,按课程教学进度适时展开训练,对提升学生的写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共写(包含师生共写、亲子共写)练习形式的应运而生,不仅能打破传统的枯燥呆板练字方式,为学生的写字练习过程增添趣味,还能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激发个体(学生、教师、家长)练习的主动性,提升练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作用,但因未能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我国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奥尔森的共容利益理论,然后探讨了校企合作共容利益主体及其利益,最后以吉首大学与中软国际合作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为例,构建了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为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共情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相似文献   

14.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共情的产生与多个脑区的参与有关,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核心情感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理论系统。其中,核心情感系统通过与其他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具身模仿共情及心理理论共情两种模式的神经网络。这两种神经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食整体的共情神经网络系统。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需要对共情神经网络的作用机制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深入探讨其调控机制问题,并努力将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共情缺陷是导致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的重要因素。研究选取了28名3-7岁的自闭症和正常发展儿童,通过生理信号、面部表情和认知绩效等多模态数据的分析,探讨自闭症儿童共情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分析自闭症儿童共情缺陷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共情能力缺陷主要体现在较差的认知共情能力和较差的面部表情模仿能力;自闭症儿童的共情过程存在正常的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异常的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因此,自闭症儿童共情能力的干预重点应聚焦认知调节过程中认知共情能力的提升和表情模仿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回顾了教师共情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教师共情干预的主流方法,包括体验式训练、技能训练、精微技能训练、视频训练等,并从干预过程、变量控制、生态效度等方面分析了现有干预方法的特点,指出未来研究应着重考察教师共情干预的作用机制,建立教师共情的测量指标体系,提升共情训练方法的本土契合性以及设置共情训练的教师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7.
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内在动机,梳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幼儿共情研究文献,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以期为未来幼儿共情研究提出方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论语用对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翻译是意图的对等翻译,且须从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两个角度展开.为此,对等的获得必须参照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共核和文化共核,译丈语言形式和其相应的文化元素越接近这两个共核,越能取得对等;反之,则越难.  相似文献   

19.
支嘎阿鲁是彝族神话、史诗、传说、故事中普遍讲述的英雄、毕摩、大臣、君王,他在彝族中是公认度最高的一个传奇人物,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变异和发展过程,在彝族潜意识中成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形象,通过当代的整合与融会,逐渐上升为共祖,并且不断上升为共神,成为彝族这个"想像的共同体"的维系的纽带和信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纵观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对于教育研究者素养的研究往往缺乏情感之维。但学术研究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劳动,因而有必要以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为切入点,探寻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涵与特征,以期为教育研究者的情感涵养乃至生涯发展提供启示。归根到底,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作为教育研究者共情能力的重要构成,指向于对研究对象文化境遇的理解等,有着群体性、历史性、反思性等诸多特点。着眼于教育研究的本然特质,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无论对于教育理论进步抑或教育实践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探究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在结构,其主要由历时性、共时性、层次性三维构成,多维协同推进教育研究者研究进程的具体展开。若要整体推进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发展,则须依赖教育研究者应然立场的确立、情感素养的培育、具体实践的探索等多方面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