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新闻细节     
姚林 《新闻世界》2012,(10):10-11
细节是新闻写作中的珍珠。鲜活的细节把人们带到现实的情景之中,让人们更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不会捕捉细节,是记者能力不足的表现,是新闻作品苍白的根源。本文主要论述了新闻细节的含义和作用、如何捕捉生动的新闻细节以及新闻细节的误区和防范。  相似文献   

2.
读过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人,不会忘记“焦裕禄顶住肝部带病坚持工作”的细节,也不会忘记那把“被顶出一个洞的藤椅”。细读新闻名篇,我们就会发现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永久性的魅力,除了记者的使命感和作品的思想性外,写作上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细节描写手法的恰当使用。可以说,细节使新闻具有了活跃的生命,也铸就了新闻的永久性。一、细节聚焦突显主题细节聚焦,是以细节作为焦点写作新闻的方法。细节可以是新闻人物的某个细微动作,也可以是新闻环境中的某一特有的景色。2004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  相似文献   

3.
陈颂英 《新闻窗》2005,(5):10-11
“视觉新闻”是著名记者穆青同志提出的一个新闻写作命题,为的是使新闻增强可读性,提高吸引力。特别是在“电视统治一切”的传媒时代,对报纸、广播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有声有色的鲜活报道,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和耳朵。而写好视觉新闻,关键在于要通过精彩的细节描述,去抓住受众的感觉。张善炬同志提出的“胸中存大局,笔下有细节”,确实是切中要旨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4.
新闻细节描写可以优化报道结构,也可以使新闻语言更为丰满。但是记者在进行细节描写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切忌因为疏忽大意或是知识面的狭隘而导致细节描写不当,使得新闻报道得不偿失。本文通过一些细节失当的案例,阐述细节描写适度的原则,以期给业界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宏  滕程 《青年记者》2020,(4):46-47
新媒体给记者带来了更多的新闻选择,这种选择包括了新闻题材和新闻细节。而网络时代的碎片化传播让新闻细节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新闻报道中的医者形象为例,通过对新闻细节的分析来揭示记者心理图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新闻细节     
细节,是新闻报道的血肉。所谓细节是指新闻报道中那些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中最有意义、最有特点、最细小的情节、动作或特征。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是“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不会捕捉细节,是记者无能的表现,是新闻作品苍白的根源。由此可见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细节,犹如新闻精品中的珍珠、玛瑙、美玉,它逼真、闪光、小而精巧,瑰丽动人。尽管看起来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却生动活泼,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往往成为新闻事实或故事情节中最真实、最精彩、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也是新闻精品中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难怪有人把新闻细节称为“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了。而事实上,一篇传世的新闻精品,都有一两个、两三个精彩感人的细节。因此,我们在新闻采写中,不可不重视对新闻细节的潜心捕捉和着力表现。 选用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细节 细节是组成情节最基…  相似文献   

8.
李静 《新闻世界》2009,(7):51-51
《“老报童”罗伊去世了》是一个优秀的新闻文本。该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视力、体态、语言和声音等方面。细节“说话”可以赋予新闻生动性和形象感,塑造独特的人物,体现记者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10.
王伟杰 《新闻传播》2012,(4):177+179
电视新闻细节能有效提高新闻的感染力。电视新闻的细节体现,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同时也具备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一些具体新闻中的细节分析,以点带面,阐述电视新闻细节的捕捉及其突出作用,以期对一线记者的采编工作起到良好的引领。  相似文献   

11.
胡焱 《新闻世界》2011,(11):137-138
本文以都市报新闻报道的新闻细节为研究中心,以《合肥晚报》“热线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得出《合肥晚报》“热线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中,新闻细节主要发挥佐证新闻真实度,增加新闻可读性,强化感染力,深化报道主题的作用。细节运用上有两大问题:其一,人为原因导致新闻细节流失;其二,凶杀、车祸事件新闻报道中细节运用方面没有把握合适的尺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细节处理在电视新闻采编中的价值,指出细节处理决定新闻的成败,细节处理能力是记者必修的基本功,细节的选择应紧扣新闻的核心。我们认为,要注意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运用,一是细节的选择应全面表现新闻事件,二是将善于发现细节捕捉细节形成职业习惯。  相似文献   

13.
新闻细节,是指新闻作品中那些能有效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力的“细枝末节”。精彩的新闻细节,虽然取材细微,但它注重抓住事物的特点,描绘细致、脉络清晰、形象生动,能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使一件新闻作品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新闻细节在新闻作品中除了能起到“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以外,还能起到深化主题、突出重点、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可信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可信性方面,新闻细节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哪怕一丁点的细节问题,都会令读者对一篇新闻作品所描述的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会令整篇报道成为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4.
戴建伟 《新闻窗》2005,(5):12-12
细节是展现新闻魅力的重要环节,细节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可以放大新闻的信息点,增强读者记忆深度,记者在新闻中抓住了的传神的新闻细节,无需赘言,读者便能随着你的现场细节再现整个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有利于吸引受众;另一方面,如果记者片面追求故事的情节和戏剧性,不惜主观捏造,会损害新闻真实。本文提出了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利用冲突框架构建新闻事实,在新闻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采用细节展现的手法进行新闻写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选用最能展示现场借景的细节 细节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斗争,也来自记者采访的现场。尤其在采写现场新闻、现场特写、目击记、访问记中,现场细节更为重要。写现场,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写现场活生生的细节。这就要摒弃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采访方法,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挖地三尺”,探索宝玉。要克服那种“只问过去事,不看现场情”的毛病,不仅口问、手记,还要善于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以掌握具体、生动而又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再将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现场典型细节材料…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视真实为第一生命,自然是追求客观的;然而新闻又是人做的,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从这个层面说,新闻天生就有不客观的基因。同一新闻事件。媒体报道中的细节有不同,并不奇怪。如果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层面看,不同记者采访得到不同的新闻细节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新闻采访作为一项专业的工作。新闻报道也必须体现应有的专业性,一个新闻报道中关键细节存在较大差异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8.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一个好的细节能抓住人或事物最具个性和代表性的细微之处。调动读者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引起共鸣。在新闻写作中,细节描写通常作为通讯写作的特有手段,用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近来。细节描写在消息写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记者在写作消息时“引进”细节描写手法.使消息具有了更强的可信性和可读性。但无论是在通讯还是在消息中,细节都被认为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抢了主体新闻的风头。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以及记者的敏锐观察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细节的运用十分重要。只有掌握受众心理,善于捕捉细节,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用朴实生动的细节去撩拨读者的情感,用丰富的色彩和个性来反映主题,是新闻写作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作为都市报的记者,在实际采访中,笔者对新闻细节在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胡成 《新闻前哨》2004,(1):49-50
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原则。新闻的真实不仅要求新闻的整体和本质的真实,同时也强调细节的真实。对舆论监督而言,细节的真实是绝不可疏忽的地方,否则真可能“大意失荆州”。 2002年底,《湖北日报》发表通讯《郧西县“石头标语”劳民伤财》,说的是郧西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些干部不思苦干实干,而是大搞形式主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半山腰上大造“石头标语”,劳民伤财,把一场“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