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叶造 《东南传播》2014,(12):20-22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语电视台在各国和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在沟通中外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海峡卫视携手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构建福建省对外对台电视节目协作网为例,根据拉斯韦尔的传播学"5W"理论,分析协作网在传播渠道(即电视的视听传播)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吸纳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作为传播者、提供有凝聚力又与时俱进的传播内容来达到扩大受众面、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并探索一种由外宣媒体携手海外境外媒体进行常态化、机构化的合作,共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和提升中国形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韩军 《新闻通讯》2014,(9):53-54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索适合国情省情的地方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工作的方式方法,主要观点为怎样讲好中国梦、怎样向境外介绍自已、怎样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对外合作。  相似文献   

3.
适应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文化对外传播应走出"依附型"的轨道,积极探索转变传播范式。应立足"全球化的文化大格局""数字化的传播大格局",推进以价值观诉求为核心、以话语创新为支撑、以形象和软实力提升为目标的"对话传播",推进以"互联网+"重构传播要素及模式的"精准传播";应遵循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规律,积极推进以故事为载体的"故事传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提升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的焦点和热点。上海外语频道(International Channel of Shanghai)以全媒体的方式对外播出,主要受众为在上海的外籍人士、英语使用者以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外人士。作为全国唯一个英语综合频道,内容上既有新闻,也有引进的和自制的各类纪实、影视、综艺、生活专题等节目。频道自开播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上海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让本地受众了解国外的信息和文化,助力中国、上海的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本文就近几年来增长较快的民生类叙事内容为主要分析对象,一方面是他山之石,精选分析了部分引进的以普通民生为主要内容和范畴的海外节目在对外传播上有哪些艺术表达和传播的手法和特点值得借鉴;另一方面,也对频道自制的民生叙事类对外节目在艺术表达上的共性进行整理和思考,希望以此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5.
宋扬 《新闻三昧》2006,(12):27-29
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奥运会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属于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因此,奥运传播是一种对外传播。所谓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这些信息又可以称为出境信息。对外传播将传播的内容立足于国内,传播的对象在境外。外国人、其他国家的华人或港澳台同胞,都是对外传播的对象。其实质是:(一)对外传播是跨国的传播。不论具体的传播者是谁,也不论具体的传播内容是什么,所有对外传播均被视为代表中国,从而与树…  相似文献   

6.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7.
王求 《中国广播》2007,(3):13-16
所谓对外传播,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将中国的真实情况传播到境外,而从事这项工作的,则主要是专门承担对外传播任务的中央媒体。在改革开放之前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类媒体没有几家,比如重要的对外传播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还只是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呼号为“北京广播电台”),当时信息传播的规模和范围有限,与今天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和经济高速发展,外部世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不仅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境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大量增加,其中一些对中国抱有敌意或误解的媒体,报道内容有相当多的歪曲。  相似文献   

8.
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她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开放的人文理念赢得了世界文学的青睐。在西方世界,希腊神话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通过口语传播、战争传播、文学传播和艺术等途径和形式,完成了其对外传播之旅。而希腊神话在中国的传播,除了西方传教士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五四"运动以后以周作人为首的一些文人的翻译和推广上。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也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外宣传片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构建国家形象的责任。中国对外宣传片经历了由“相对模糊”到“被动提供”再到“主动投放”的三个发展阶段。在内容上,对外宣传片可借用西方“叙述模式”,增加客观性和故事性,在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降低一些“语境”高度,以便西方理解。在发行上,可以增加境外播放频率,变“单一”传播渠道为“多样化”传播渠道,以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对外宣传片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志华 《现代传播》2022,(10):56-64
以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的历史和现实为外因,以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中国经验为内因,探寻通过南南传播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历史动能。研究指出,在世界体系结构性危机深重和中国探索发展道路转型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对外传播亟须地缘和文化战略转型,即联合“全球南方”,以新的南南横向联结开展对外传播,以更好地锚定中国故事的内核、校准中国对外传播的代表性,以及守护中国对外传播的“初心”。本文以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性视野,超越方法论民族主义,提出以南南传播作为新的世界历史性条件下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中国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先红  江薇薇 《传媒》2018,(15):61-64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已经升级为一项国家传播战略实践命题.本文以中国春节故事为对象,以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为主线,结合USP基础理论,提出了建立中国春节故事对外传播USP理念的主张和策略,旨在为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对外传播概念由我国提出,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一直以来,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之间的从属关系一直众说纷纭,难以定义。对外传播的对象是电视、广播、报纸或网站等媒介的受众,受众对传播者的接纳程度又决定了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二者又十分相似。基于此,笔者关于对外传播做以下思考。一、对外传播的目的对外传播概念由"对外宣传"转变而来。相对于国际传播学,对外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我国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对外传播是指一国跨越国界、信息流向由内到外的传播,或在一国针对境内外国受众的传播。电视对外传播就是通过电视频道(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电视节目产品(如音像制品)或其他渠道(如互联网)等方式开展的对外传播。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媒体以提升国际传播力为主旨,以锻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为诉求,近年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传播策略,推进跨文化传播并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4.
对外传播应该建立单独的传播体制,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把对外新闻传播、对外文化传播、对外人际传播都管起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坚定以我为主的对外传播策略,持之以恒地讲好中国故事,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士。对对外传播的评价不仅要以受众的数量来判断,更要以受众的质量确定传播的优劣。不要试图改变敌对势力的看法,而是要让他们在做出有关中国的决策时有所忌惮。加强渠道建设,完善已有的传播渠道,整合网络传播渠道,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新闻信息的传播正逐渐摆脱媒体主导的"外宣"模式,具有了多样化的特征。1、中国专门从事对外传播的媒体的对外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6.
2019年CGTN先后播出了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英文纪录片,想要对外传播中国反恐事实,但是对外的传播效果却"不如人意",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羸弱。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主流媒体"走出去"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促进主流媒体"走出去"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周雷 《今传媒》2015,(2):137-138
驻港部队身处"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最前沿,担负着宣示主权、维稳治乱、抢险救灾、防卫作战等神圣职责,世人尤为关注驻港部队的报道,尤其是驻港部队的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因此,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对外传播就成了我军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性课题。本文从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议题三个层面对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对外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准确把握其实质,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为驻港部队良好国际形象对外传播提供客观和全面考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福建海峡电视台《华闻报道》栏目的对外新闻实践,结合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来分析对外新闻栏目提升传播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重建传播者形象,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改善传播技巧。希望能为中国媒体提升对外传播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谢氏琼英  赵小虎 《视听》2021,(1):140-141
大众传播时代,受制于国外传播渠道的封锁,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新媒体环境下,以Tik Tok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短视频社交平台成功"出海",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Tik Tok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和困境,并对如何利用Tik Tok进行对外文化传播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外传播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对外传播能力的有效提升,是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则是对外传播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课题。本文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结合海外活动,阐述换位思考、国际表达、摒弃主观等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