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际体育仲裁的冲突类型及法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仲裁法、国际法和国际仲裁的基本原则与相关原理对国际体育界所推崇的体育仲裁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国际体育仲裁中存在多种法律冲突厦其解决方式作出了针对性的探索和法理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目标的发展倾向厦时课程目标定位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原因,同时通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一为谁生产三个层面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观念、课程内容以厦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阐明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增强体育工作者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公开水域游泳横渡运动(简称横渡)是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几年我国的横渡运动市场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却处于自发的、不成熟的、不规范的状态,缺乏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指导.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个案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横渡市场的营销管理过程、横渡市场的营销环境、横渡目标市场、横渡管理组织体系、横渡产品策略等.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现着竞技体育的利社会性和利人性,其价值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竞技体育在发展中应该凸显、确立人的地位和价值,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以此采确定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和目的,评价竞技体育的运行和发展;二是客观存在的制度、体制厦微观行为活动对人发展的影响,避免竞技体育的异化为其教育价值带采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案例分析法,探讨正当程序对于体育组织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体育纪律处罚正当程序应包括独立而无偏私的裁决者,被处罚者有权获知可能影响其利益的决定厦有关理由、有权要求公平听证;论证了听证中的举证责任、证据水平、法律代理、交叉质证、处罚等问题;建议体育组织在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间要保证最低限度的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7.
举办亚运会对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影响及对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综合体育盛会本身就是一个优质的体育旅游品牌,具有其他旅游项目难以比拟的优势,广州市将举办2010年亚运会.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和举办亚运会对其发展影响的因素.同时提出要利用广州举办亚运会的契机,打造好亚运体育旅游这块金字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的竞技体育队伍在第27届奥运会上只有8人参赛,却取得了7金1银5铜的成绩.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辉煌成绩,被国内媒体称之为"湖南体育现象",对此,对"湖南体育现象"进行追朔研究,探索"湖南体育现象"形成的内外动因,为发展湖南省乃至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举办会优化体育旅游的品牌,优越于其他旅游项目。福建福州市将举办2015年青运会,通过对福建省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运用SWOT矩阵模型,提出福建省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就业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抓住青运会机的发展机遇,打造好青运会体育旅游这块金字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举办亚运会对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大型综合体育盛会本身就是一个优质的体育旅游品牌,具有其他旅游项目难以比拟的优势,广州市将举办2010年亚运会。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和举办亚运会对其发展影响的因素。同时提出要利用广州举办亚运会的契机,打造好亚运体育旅游这块金字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探索当代中国体育魅力的文化内涵、特性及其对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文化特性的视角,探讨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体育文化的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文化是体育魅力的内涵特性,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从文化的视角对当代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构想。研究结论,认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建设,以体育文化引领解决体育发展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中国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条件。研究价值,认为在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强调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人文精神塑造,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向正确方向发展,以高度的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历经近7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办学成绩,但也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明晰、区域协同不主动、学科专业不平衡等问题。依循发展战略时序,高等体育院校要锚定一流体育大学,统筹职能协调发展;锁定一流体育学科,强化学科融合发展;咬定一流体育专业,打造金课特色发展;立定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坚定文化传承创新,推动交流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历经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办学成绩,但也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明晰、区域协同不主动、学科专业不平衡等问题。依循发展战略时序,高等体育院校要锚定一流体育大学,统筹职能协调发展;锁定一流体育学科,强化学科融合发展;咬定一流体育专业,打造金课特色发展; 立定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坚定文化传承创新,推动交流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奥运冠军是彰显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标志,审视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奥运夺冠的独特现象,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奥运夺冠现象进行多维分析。研究认为:美国凭借大学生运动员征战奥运的悠久历史经验、庞大的奥运参赛规模、均衡的奥运项目布局、强劲的竞技体育实力,助力美国奥运代表团位居奥运会金(奖)牌榜前列;通过多元协同的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的法治建设、健全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科技赋能的备战举措、结构均衡的赛事系统、支撑有力的服务保障,实现了美国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奥运夺冠路径。建议: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大学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加快大学竞技体育法治建设步伐,创新大学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模式,转变大学生运动员训练备战方式,完善大学竞技体育竞赛结构体系,强化大学竞技体育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运动员保险保障体系运行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我国运动员保险保障体系是以"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基金"、"优秀运动员在役奖学金、助学金"、"国家队老运动员教练员关怀基金"为主体的"三金一保"社会福利补偿式保障结构。体系主要存在法律层次低、保障范围窄,保险品种少、理赔额度小,入学口径窄、文化教育差等问题,建议:加大对体育保险保障的相关立法,推进体育进入特殊职业医疗防治体系的准入,加强对体育保险公司及机构的管理与建设,研发符合体育发展的新险种;扩大运动员进入学校学习的路径与方式等,进一步完善我国运动员保险保障体系,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竞技体育队伍是我国竞技体育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共夺得7金3银,位居中国体育代表团各省市的第一位;提升广东省竞技体育队伍奥运贡献力应该从突出奥运布局、狠抓传统优势项目、努力提高重点项目的运动水平、开辟新的奖牌增长点、引进国外优秀教练员、加快运动水平的提高速度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调查、统计、理论分析等方法,回顾了河南省体育彩票的发行历程,对河南省体育彩票的发行现状和对河南省体育事业厦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河南省体育彩票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河南省体育彩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强国"论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世界级赛事比赛成绩,首先是奥运会金奖牌榜排名,是对国家(地区)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状态总体评价的首选指标;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别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的现象;奥运会赛场上不同项目的竞技结果对国家(地区)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的总体评价具有同等的贡献。在21世纪3届奥运会上,我国竞技运动总体水平均进入第一集团,毫无疑义是国际体坛重要的竞技体育强国。面对不同竞技项目的不同赛绩,中国竞技体育界应认真进行结构分析,清醒地认识我国不同竞技项目竞技水平在国际竞逐中的地位,以便科学制定不同竞技项目的发展策略,建设好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9.
只剩一英里     
林静 《阅读》2007,(9):11-11
1950年,弗洛伦斯·查德威克因成为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而闻名于世。两年后,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原高寒体能培训班学员的抽样调查,探讨高原环境对体能训练的影响厦其对策,为高原部队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开展体能训练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