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同文异教就是对同一篇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同文异教的具体形式有:同一教师在同一班级采用不同教法;同一教师在自己任教的不同班级采用不同教法;不同教师在同一年级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法;不同教师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采用不同教法。  相似文献   

2.
杨连成 《成才之路》2010,(26):92-92
7月14日至17日,出席第三届“两岸四地”中学语文同文异教活动的教师和专家们,对新时期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王爱娣 《师道》2008,(1):47-50
我曾参加首届两岸四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同文异教”交流会,由海峡两岸的教师共同展示了七堂语文现场教学课,它们是初中的现代文《背影》,分别由澳门、珠海的教师执教;高中的文言文《陈情表》,分别由深圳、香港、东莞以及台湾的教师执教。这次语文交流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海峡两岸语文教学的窗口,也使我对中国语文如何教学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目前仍处于“震荡”期的中国语文教学多了一些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再生纸》是一篇散文,作者喻丽清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坦陈自己情感的变化,文字凝练,内涵丰富,三年级小学生是很难学懂的。所以这次教学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不仅是同文异教,而且要难文浅教。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四地的教师都把教学的人文性要求定为:赞扬下一代保护森林资源、变废为宝的动手精神,以及不断开发纸的用途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日前,听了几节同文异构课一《荆轲刺秦王》,几位教师对文中“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的“虽”字解释不一。有的解释为“虽然”,有的解释为“即使”,还有的认为两种解释均可。虽然《教师教学用书》解释为“虽然”,但是经过评课讨论,教师们还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
《师道》2013,(7):23-25
“两岸四地暨新加坡语文课程交流活动”始于2007年,意在推动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交流与研究。第一届、第三届主题为中国古今散文诗歌的“同文异教”,第二届为“金庸作品与语文课程”,第四届为“资深教师课堂”,第五届为“语言推广研修一通用语与方言的古诗词朗读教学”.第六届则为“创意教学”。  相似文献   

7.
笔者参加"两岸四地同文异教"活动后,发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在对古文教材的处理上有不同的方式,由此引发了对文言文教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秦飞 《现代教学》2008,(7):97-98
“同师异教”活动指的是同一名教师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目的是让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地帮助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师异教”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怎样看待以金庸作品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进入中学生阅读视野和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材究竟应该保持经典文章的一统天下,还是应该雅俗兼顾?前不久,在澳门举行的第二届中学语文两岸四地金庸作品同文异教活动中,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地的教师和学者,围绕金庸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学这一课题,展开观点交流和教学展示。  相似文献   

10.
一、同课异教从不同的目标开始同课异教从不同的目标设定开始。因为设计者选定了文本不同的语文教育价值,即使是同样的文本价值可能采用的方式、运用的方法不同。《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元课文主题是“感人的故事”,情感因素浓厚,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与西方大学讲义的译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朗 《教育研究》2005,26(4):79-84
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来华耶稣会士译介了大量的西方大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讲义,其译著包括《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灵言蠡勺》、《寰有诠》、《修身西学》、《名理探》等。耶稣会士通过译介西方大学讲义导入了西方大学的课程体系以及科学的方法论,并开创了晚清第二次“西学东渐”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备课摘记     
初中语文第六册《甘薯疏序》中的“耕获菑畲”,教材注释为“耕种和收获的意思”。查《辞海》,菑,指“初耕的目地”,“田一岁日菑”;畲,“开垦了三年的熟田”,“田三岁日畲”。据此,“耕获菑畲”解为“耕种生土,熟土,都有收获”,似乎要妥当些。同文,“民可无道殣”,教材注“殣”读 jin。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均作 jin,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县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会上.四位教师就同一个课题《轴对称图形》(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进行了同题异教。每一节课教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且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后笔者在思考:我们还能不能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大发展.实现从有效到高效的过渡?高效的课堂离我们很远吗?  相似文献   

14.
刘侠 《现代教学》2008,(7):58-58
“同文异构”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教研活动方式之一,其形式是利用同一篇课文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授课。“同文异构”的实质是深入探索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叶润身 《福建教育》2008,(2):29-30,33
周宁县实验小学张碧丹老师两次教学《“东方之珠”》,同题异教,效果迥异。本文撷取几个片段进行对比并加以评析,希望大家能共同思考:如何实施有效的弹性指导,追求高效的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语文学科有一组同课异教的课一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这是一篇很多名师都有过公开教学的课文,2008年1月“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也曾把这一课作为研讨课例。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时候,这篇课文怎样教出新意?我们从这篇课文的同课异教中又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山东省这两节同课异教的课,由山东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集体研讨打磨.分别由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毕英春老师和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辛翠焕老师执教。两节课均为第一课时。从下表可以看出,这两节课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黄侃先生的《〈说文〉同文》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解字》各部的同源字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本文以王力先生所定的声韵标准,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同文》中口部字的声纽和韵部进行分析,以辨释其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由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连榕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新手—熟手—专家教师成长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该研究采用“专家—新手”的研究范式,对教师成长的关键期—“熟手”阶段教师的心理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在对2 0 0 0多名“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策略、成就目标定向、人格特征、职业承诺、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和学校生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的心理特征,并据此阐述了对促进教师专长发展的实践意义。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学术…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主弦律 ,那么小学课堂教学如何奏响培养学生“三创”(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的乐章呢 ?如何把培养“三创”变成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活动呢 ?笔者通过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究认为 :“创异教学”是培养学生“三创”的有效且可行的举措之一。一、创异教学涵义创异教学即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 (即新知识点、要解决的问题等 )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探究知识的不同表达形式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异途同归的教学。由于创新 (创造 )的基调是标新立异 ,而且“人的心灵深…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贯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国家战略,研究针对“传统教研模式失效、供给失衡、帮扶失准”难题,以实现教师队伍“集群化协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基于“基础调研—理论建构—模式梳理—实证应用—迭代推广”路线,构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区域信息化教研“3融1主N创”新形态模型、教师集群式高质量发展的双协同机制、面向教师信息化教研综合素养的精准帮扶策略,并结合“五化”实践策略,形成了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了教师队伍的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