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迎春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4):71-75,82
具有闽北民族特征的闽北动漫产业必然产生于闽北自身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传统艺术丰富着动画艺术语言、正确表现着动画艺术的形式美。要求闽北动漫产业创作者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创作灵感,确立创作思路,创造具有闽北文化特质的动漫形象,并作为一种文化战略举措开拓我们闽北的动漫市场。  相似文献   

2.
闽北廊桥彩画是闽北人文历史的深厚积淀,它与闽北民间风俗、民间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闽北特有的廊桥彩画艺术特色,是闽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廊桥彩画的形式、题材、寓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闽北廊桥彩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武夷文化品牌的经典性价值,把与武夷山世界遗产文化有直接关联或间接关联的闽北文化品类统称为武夷文化是合情合理的。“武夷”是一个地理学概念,武夷文化是一种精品文化知名品牌。“闽北”一词,是管理学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概念。“闽北文化”属于“冰糖葫芦式”结构体系,表现出整体松散中部分重叠的特征。“武夷文化”基本属于“蛛网式”结构体系。充分发挥世界双遗产的品牌效应,充实人类共有精神家园,是闽北和武夷学院在人文社科领域投注精力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麻沙、崇化两坊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自身原因探考了建阳坊刻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的主要原因:一是唐末五代及北宋末战乱频仍,导致大量北方士族南迁,流寓闽北,使建阳刻书业有了人才和技术基础;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使闽北在宋代成了区域文化中心,闽北土地与人口的矛盾激发了读书和应举的风气,使建阳刻书业的销售有了区域的市场;三是建阳地处江西、浙江入闽门户,有舟楫之利,造纸技术先进,原料低廉,使建本能降低成本,远销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民俗文化开发的特殊性出发,针对闽北民俗文化的资源特征、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闽北民俗文化在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中利用的若干对策,以期对闽北区域旅游工艺品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闽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图腾文化源远流长。本文研究探讨了闽北独特地方文化现象——樟湖坂蛇文化。并对蛇文化进行了剖析,揭示蛇文化对闽北地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闽北中小微食品企业在闽北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和闽北食品产业千亿目标的实现。当前,对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足、营销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匮乏等因素制约闽北中小微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在闽北中小微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上,要努力做到深挖资源禀赋与大力开发特色食品相结合,加强品牌内涵建设与创新建设思路相结合,网络营销与旅游休闲依附式销售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闽北是朱熹故里,又是朱子学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特别是朱子文化所包含的忧患意识、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创新精神,曾对闽北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发掘这一珍贵的朱子文化资源,并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闽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当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闽北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处闽北的建窑建盏在宋代曾经历过一段辉煌历程,可如今,在物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它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竞争冲击几乎停滞不前,不得不沦为主流文化的附属品躺在历史博物馆中“大放光芒”让人怀念;又或是成为仿、复古制品被少数古董爱好者收藏,已渐渐远离百姓生活,被人遗忘,其发展的何去何从让人思考。因此,本文就闽北建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闽北建盏复兴之路的比较分析、闽北建盏的发展对策这三方面阐述之。  相似文献   

10.
闽北山歌丰富多彩独具魅力,她是闽北文化、也是武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这大自然的心声却被今日的"繁荣"掩盖得几乎无影无踪。上世纪曾有过收集整理闽北山歌的过程,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却少有人问津。如何做好闽北山歌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提高人们对闽北山歌的认识和关注,造福子孙,是本文将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既是一种技术进步,也是一种媒介形态创新;既是手段,也为目的。闽北新兴发展区域转变媒体发展方式,必然选择走媒介融合之路。"成都模式"、"牡丹江模式"为闽北新兴发展区域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新媒体时代闽北新兴发展区域媒体融合发展策略包括:实施三步走战略,推行渐进性改革;确立集团政治定位,强化组织保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建立多重模拟市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公众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宋代福建科举考试位居全国第一。宋代闽北地区有两千多人考中进士,他们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具有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浓厚学风的形成,使福建的刻书业更加繁荣,促进了闽学的最终形成并向全国扩展,使程朱理学在全国占统治地位。因此,研究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社会影响,既有利于对福建宋代文化的发展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闽北环境皆山,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的福建省一侧。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环境,各地乡村,从村落选址、景观建构、风水理论等,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各具特色的古村落。传统的古村落,利用自然山坡、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使闽北传统民居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气质。  相似文献   

14.
流传于福建全境的何氏九仙信仰是以道教九仙文化为基础,综合各地的九仙传说衍化而成的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其文化构成芜杂,但其核心是道教的仙人神话,秉承了道教文化的羽化登仙的思想,祈梦是何氏九仙信仰最具特征的内涵,其盲人形态正是祈梦文化的一种外化形式。传入福建后,烙上闽越巫觋文化特征,以功利为指归,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成为三教并祀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叶氏花厅建筑与环境的分析,探究其生态人居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叶氏花厅建筑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思想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具有选址合理、布局巧妙、构思灵活、园林艺术精湛绝伦等特点,集中反映了闽北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审美倾向。其鲜明的地域文化、宜人的人居环境、精湛的建筑构造,充分体现了在生态人居环境方面的成就,对于研究闽北民居、廊桥建筑、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闽北因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而成为沟通福建与中原的文化走廊。其深受地理环境、政治局势、经济结构和社会习俗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状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历代皆重文教的良好风气、经济上自我满足的生存心理和移民文化的开放兼容,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且至今仍对闽北的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曹关群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21-23,56
宋代的闽北,书院教育兴盛,甚至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地位。与此同时,以闽北建阳为主要代表的刻书业也发展迅速,异常繁荣,形成了以建本书籍传播为主流的建本文化。通过对这两种文化现象的考察,我们发现建本书籍的传播与发展对宋代闽北书院的兴盛以及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