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梅 《生活教育》2011,(10):90-91
记得张庆老师曾倡导语文教学要简,其实我觉得不光语文教学,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都需要简单。尤其这个暑假,当我再次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坚决  相似文献   

3.
张婧 《生活教育》2014,(9):56-57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在所有老师和小朋友的眼中,浩浩是个不曾说出一句话的孩子。初到这个班,其他老师向我介绍说:"浩浩在其他幼儿园里因为不  相似文献   

4.
爱的感悟     
正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转眼间,我已经做了八年的幼儿园教师,我不断地在思索: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孩子?回想八年来日复一日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我对"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于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语言,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生活,成了我语文教学中不可懈怠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我总觉得,我和苏霍姆林斯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孩子的父亲,我也是;他是老师,我也是。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人生交汇,我的体验才会如此真切。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一书总共选取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二十二封家信,其中谈及了学习、劳动、生活、理想、做人、真理、美、爱情、友谊等诸多话题,这些话题的探讨对我们平时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这些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大量提及的词汇是"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贫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我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要让学生真正对语文产生兴趣,让他们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我们就要能拨动他们心中那根独特的琴弦——情感。  相似文献   

8.
<正>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课的教学工作,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我深有感悟: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拼音对学习语文很重要,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孩子们的拼音掌握情况,也在教学中运用了很多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法,让我深深意识到在农村学校里,拼音教学存在以下的问题:一、农村孩子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农村的孩子学前教育进行的并不正规,在幼儿园只是简单的规范行为习惯。所以对于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工作重点,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搞好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简单论述如下。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怕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学生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有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我想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具有分散性,丰富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即渗透性,需要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在接近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让"真爱"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教材中的经典,感知传统美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渗透,不要牵强附会,更不要脱离语文课的特点,要讲究自然的"渗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  相似文献   

13.
严清 《江苏教育》2012,(5):14-16
李吉林老师告诉我,她的孙女儿这样对她说:"奶奶,你就像个孩子,我喜欢和你玩。"李老师自己在文章中也说:"我,长大的儿童。"真的,李老师其实就是个孩子,很多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她像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执拗。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有一天,李老师来找我,见面就说:"最近,江苏教育出版社要给我出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想请你给这本书写序。"我忙说:"我不合适,你怎么想到让我写序?"  相似文献   

14.
<正>早些年,学校里安排教师任课,那些本事稀松平常的"二把刀",或者是刚入职的新人,反复掂量后就会跟校长提要求:教语文呗。在通常的印象中,教语文轻松容易,一般人都能够胜任,马马虎虎就能对付过去,也不会出什么娄子。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当我教过二十几年语文后,以教研员的身份观察众多教师的课堂时,我发现:当个平庸的语文教师容易,当个出色的语文教师,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在学校里,给孩子们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以语文教师居多。有很多  相似文献   

15.
认识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简单、重复的识字教学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以至于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教学效果。"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孩子想不爱识字课都难。但如何把识字课上得"好玩"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用情感点亮语文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语文教学中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由此可见,注重情感因素,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的课堂其实就是学生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融.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困惑。他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坚定  相似文献   

19.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  相似文献   

20.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我十几年的教育经历当中,竟然也有这样的感受,送走一茬又一茬的毕业生,给我留有深刻印象的,常常跟我联系的也还是那些我曾经关注的所谓的"差生"。一个个电话,一条条短信,"李老师,你好吗?我在工作上干的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