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侦查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享有与其辩护律师或亲属会见交流的权利是国际刑事司法领域公认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律师会见率较低,亲属会见更难以实现,侵犯犯罪嫌疑人帮助和救济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针对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会见交流权的现状,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障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允许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刑事诉讼并赋予律师与犯罪嫌疑人会见权,这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律师的会见权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实现。对此,笔者认为,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转变执法人员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并加强律师自身的维权意识是保障律师会见权得以充分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律师会见权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是律师得以深入案件、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新刑诉法对律师会见权的内容进行了扩充、丰富,其体现的立法理念与立法技术的进步颇具里程碑意义;但与此同时,新刑诉法关于律师会见权的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立法疏漏,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差距,仍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96年刑诉法确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提供帮助以来,到12年刑诉法规定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提供辩护,律师会见权也经历了从严格受限到相对自由的过程,本文仅从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之价值基础、我国律师会见权之现状及对律师单独会见权之限制三个方面来对侦查阶段律师的单独会见权进行简要探讨,旨在追诉犯罪与保护人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为侦查阶段律师单独会见权的完善提供些许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甚完善和某些执法人员对律师工作存在着不适当的看法,律师在辩护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从会见犯罪嫌疑人到调查取证以及阅卷、法庭辩护处处有不合理的限制,致使律师辩护的作用难以发挥,甚至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更不用说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很多律师不愿受理辩护业务,律师辩护陷入了困境。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侦案件因其案件的特殊性,使得律师权利的实现与保障也有着区别于其他案件的鲜明特点.检察机关独揽自侦案件的侦查、立案、起诉、监督和受理司法救济等诸多权利,导致律师权利受到侵害时救济无门.从保障律师权利的法理依据出发,分析了自侦案件中律师权利实现与保障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重大贿赂案件中律师权利实现与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究构建了律师权利实现机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会见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辩护人普遍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然而由于1996年刑事诉讼法会见制度的粗疏,使得会见权一直没有很好地实现。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会见的时间、程序等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进步。然而,这种进步仍然只是相对的。以人权和程序正义为标准,新制度会见主体不明确、会见内容不清楚、会见程序不完善等不足,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和立法修改予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会见中律师不规范的行为,看守所硬件设置的不足以及办案部门追求破案的冲动,影响了正常的律师会见.文章从驻看守所检察视角出发,提出利用空闲讯问室、依法约束侦查机关、监督律师依法会见,以规制侦查阶段律师会见.  相似文献   

9.
律师在办理第二审程序的刑事案件时,需要熟练掌握第二审程序中会见与第一审程序的不同之处,牢记二审会见的注意事项,打消被告人的顾虑,核对案情的关键情节,梳理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尤其应紧紧围绕第一审刑事判决中所存在的事实认定错误、量刑不当、程序违法等问题进行辩护,充分发挥律师的辩护职能,维护律师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0.
侦察阶段,由于权利和权力设计的不平衡,在诉讼攻防活动中,犯罪嫌疑人成了最易受侵害的人。文章通过对防御权存在的根据,国际通行的防御范围的探讨,针对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并保障犯罪嫌疑人防御权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探望权主体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法中新增设的探望权制度,有其积极作用,但在保护子女利益方面还需完善,本文提出在坚持以保护子女利益为核心的立法宗旨的基础上,应赋予子女探望权的主体资格,子女对探望权的行使具有选择权,在一定情况下,子女有权拒绝父母的探望,而父母却不能自动抛弃其探望权。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纷纷开始推行上市公司股东网络投票表决制度,以期能够降低股东表决权行使的委托——代理成本,克服小股东对于投票权的"理性冷漠",一定程度上制衡大股东对公司的操控,进而完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机制。在我国,该制度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不完善,需要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我国辩护制度得到了完善: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即可介入辩护;增加了辩护律师会见时不被监听的规定;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有关卷宗材料有了明确规定;增加了对辩护人或者其他人的禁止性规定.增加的这些规定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有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中的“企业契约说”和人力资本理论对传统法学理论中的职工地位提出挑战,劳权则使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具备直接的法律依据。德国的“共决制”和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是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两种模式,前者建立在“劳权”的基础上,后者依托于所有权。二者皆为特定背景下的制度,在本国均具合理性。我国的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必须考虑本国文化、历史和现实。因此,以所有权为依托应是设计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职工董事并非适宜的制度,而完善职代会和工会则是我国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之《律师法》第34条关于辩护律师阅卷权范围的规定存在着与现行《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以及行政规章的衔接性障碍。从法理角度观察,辩护律师的阅卷范围并不应漫无边际,划定其界限的标准在于资讯先悉机制的限度、职务代表性原理、证据关联性要求、审判独立原则的保证以及律师职业伦理的导向。因此,律师阅卷的范围仅限于办案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或审判的证据材料与卷宗正本,而不应包括以办案机关内部意见为内容的副卷。  相似文献   

16.
大陆法系具有比较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但是仍然构建了律师权利保障制度,主要体现在律师业务垄断权、刑事卷宗查阅权、职务特别保障权等方面,在确立律师独立地位,维护律师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财权配置理论将公司财权配置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并未将债权人纳入公司财权配置的范畴,这是债权人权益屡遭侵犯的原因之一。债权人配置公司财权有其必要性,但现状不容乐观。为此,有必要对目前的债权人配置公司财权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