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娜拉走后怎样?这是摆在所有女性解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个近乎天问的难题,其难并不在理论层面上,而难在实践过程中。八十多年前,鲁迅先生犀利地指出,娜拉走后只有两条路: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探索妇女的解放出路的社会问题。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时曾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指出在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出走之后的娜拉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主要取决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看,娜拉不仅不会出现鲁迅所预言的两种情况,而且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娜拉的出走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自由固然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相似文献   

4.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描写爱情的小说,是鲁迅对"娜拉走后怎样"的回答,鲁迅看来,娜拉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于是,子君出走后,最后又回到了那个她曾经与之决裂的家中。《伤逝》用一场爱情悲剧解释了为什么娜拉们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思考新文化运动以后新思想席卷全国的时代氛围中青年们尤其是新青年们的未来以及中华民族的未来,激励青年们要继续战斗。而茅盾和郭沫若则指出了战斗的方向,女性要真正独立,要靠整个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拉"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嬗变的轨迹,包括三个阶段,即以"出走"为终点的田亚梅;"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陈白露与子君;"出走"后实现了自我解放而超越娜拉的梅行素.  相似文献   

6.
被书写的叛逆:质疑“娜拉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人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人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染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而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女性新文学作家对于娜拉的自我书写,则显示出与时代主流话语的疏离。  相似文献   

7.
面对《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留下的巨大问号,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曾作出并一直延续着种种不同的猜测。在我国,鲁迅出于个人本位主义立场,指出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出路,明显体现着由"启蒙"到"立人"的文化指向。胡适基于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指出娜拉"救出自己"、走向个性解放的出路,演绎的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文化逻辑。郭沫若以理想的社会本位意识为旨归,指明娜拉走向革命的出路,是对易卜生的"问号"作出的经典性回应。他们指出的不同出路,都是不同文化个性和文化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面对《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留下的巨大问号,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曾作出并一直延续着种种不同的猜测.在我国,鲁迅出于个人本位主义立场,指出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出路,明显体现着由"启蒙"到"立人"的文化指向.胡适基于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指出娜拉"救出自己"、走向个性解放的出路,演绎的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文化逻辑.郭沫若以理想的社会本位意识为旨归,指明娜拉走向革命的出路,是对易卜生的"问号"作出的经典性回应.他们指出的不同出路,都是不同文化个陸和文化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走吧,走了你就别回来!”“不回来就不会来!”“砰”随着这声摔门声,我奔出了家门。  相似文献   

10.
“走吧.走了你就别回来!”“不回来就不回来!…”“砰!”随着这声摔门声,我奔出了家门。(先声夺人,以矛盾的激化为开端.引起读者兴趣,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1.
看到题目,大家可能有点疑问,“小思”是啥东西啊?它又受过什么难啊?不瞒你说,“小思”就是我家刚刚“牵”回来的“宝驴”——汽车思迪是也!至于受的什么难呢?请继续往下看吧! 撞车也疯狂  相似文献   

12.
张佐娟 《教书育人》2004,(12):15-16
我在一所高校讲授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外国文学,讲到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时,强调结尾处娜拉离开家那一声关门的巨响,无异于滑铁卢战场的隆隆炮声,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不容忽视,而后,便将鲁迅先生关于“娜拉出走以后怎样“的观点交代给学生,指出娜拉走后不会有什么光辉前途.可是,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接受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3.
鲁迅笔下的子君被奉为“中国的娜拉”,似乎不曾引起争议。重读《伤逝》,对子君有新的认识。虽然子君诞生在“娜拉出走”的历史背景下,但她不是娜拉的舶来品。她的婚恋悲剧蕴含的女性解放表述,承载的是鲁迅对“娜拉”中国之行思想移位的冷思考。文章据此立论,展开论述,揭示“子君”文学语码被“误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歌甜、人甜、笑容更甜的超可爱女生张娜拉,刚出道便成为韩国最闪亮的新星,除了身兼歌手、主持人等多项工作外,还在影视界尽领风骚,连任好几部卖座韩剧的女主角;在乐坛上,亦打败当红歌手,以一曲《 sweet-》勇夺韩国“ 歌谣大奖”中的“最高dream K B S荣誉大奖”,真可谓多才多艺的“开朗少女”!可爱的娜拉有一双纯真的大眼睛,当她微笑或哭泣时,双眼更显楚楚动人。再加上天真甜美的笑容与娇小的身材,娜拉看上去就好像我们身边熟悉、亲切的邻家妹妹,难怪娜拉的影迷团体是男女老少全部“通吃”,其火爆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难能可…  相似文献   

15.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所谓的“难题”而无从下手,问学生到底难在哪里,回答是不知道。看来要突破所谓的“难题”,首先要弄清楚难题到底难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笔者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大量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总结,认为“难题”主要“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  相似文献   

16.
张春田的《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是一部解析“娜拉神话”的论著。借助于作为方法的“娜拉”,该书反思了启蒙话语的理想化、浪漫化,重新考察和评价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17.
蝴蝶     
“要去当值了哦!”“来了来了。”“我先走了,赶着回家啊。”“再见。”当值完毕的领袖生回来领袖生室,丢下摘名簿,互道再见后都各自走了。机械性地吵闹完后,房间里的风扇缓缓摇头,寂静中只有桌上的纸张在唰唰舞动。我称这个领袖生室为“风的房间”,因为领袖生都像风一样,吹进吹出,就是不肯停一刻来玩玩、聊聊。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是对“五四”“娜拉寓言”的深度言说。言说的必要是作者写作的巨大冲动。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娜拉走出家庭后独立生存的心路历程作细微深入的描述。然而,作者在最后自己将这一言说消解了。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文章前部分叙述了“地主要地而走不回来”和“钉挂一幅画而没有完成”,这两个通俗的故事。前者是因为贪而走不回来,后者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所扰而完不成既定的目标。听起来近乎夸张,却在情理之中。后部分在前两个故事铺垫的基础上,直入作者的意图,批评了现实中还有不少走不回来的人——因为他们忘却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这篇文章用幽默夸张的故事,使人们沉思  相似文献   

20.
大会的题目是“市场化下的价值难题”,我要谈的不是在市场化条件下的某一个具体的价值判断、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的困难或者两难,因为要例举和梳理这些难题本身就是困难的。我想讲两个一般性的问题,即有何难、为何难或者说难在何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