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制度构想中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在设计绩效考评制度时应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设计理念、指标具体内容、操作和反馈三个方面进行构想和设计.  相似文献   

2.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和激励员工承担工作责任和积极贡献.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引进绩效考评,必须注重考评体系的设计和推进方式,从而达到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激励员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教师中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可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师资建设的质量,对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教师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关注绩效考核价值取向,建立绩效考核的运行反馈机制,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推行量化考评,发挥岗位绩效考核的引领作用,从而促进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经颁布实施,但我国公务员绩效考评的现状是我国公务员工作岗位缺乏科学的工作分析和明确的职位说明书,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的绩效考核评估纬度和指标体系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内容空泛、针对性差的固有的缺陷,致使考核流于形式,应付过关,投机取巧,甚至演变成了“人际关系的考评”。只有分析当前公务员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原因,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构想,以提升公务员考评制度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高校学生思想品德考评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指标体系庞大、琐碎、主次不分、刻意量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重在把握大学生的关键点行为特征和区分点行为特征,以关键点与区分点行为特征来构建思想品德考评指标体系,既可简化考评过程与考评内容,又能提高考评的客观性。在量化问题上,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不刻意量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绩效考评是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能力、岗位适应度等进行全面地观察、记录、分析、考核和评价,考评结果是园所实施绩效改进、教师培训、激励、人事调整、薪酬调整的依据。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评包括业绩考评,能力考评和态度考评,业绩考评是对教师承担岗位工作的成果所进行的评定和估价;能力考评是依据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岗位要求,考评教师在岗位工作过程巾显示和发挥出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私营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评策略 绩效考评是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能力、岗位适应度等进行全面地观察、记录、分析、考核和评价。考评结果是园所实施绩效改进、教师培训、激励、人事调整、薪酬调整的依据。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评包括业绩考评、能力考评和态度考评,业绩考评是对教师承担岗位工作的成果所进行的评定和估价;能力考评是依据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岗位要求,考评教师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显示和发挥出来的能力;态度考评的重点是考核教师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于职守,是否服从命令等。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关键业绩指标是目前最重要的绩效考评指标,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关键绩效指标,如何设立完善适用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以轮胎生产企业岗位业绩指标的考核实例,结合具体的考评方法,阐述基于关键业绩指标的绩效管理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科学规范的高级职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笔者根据定量考评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运用KPI选取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为定量指标,选取德、能、勤为定性指标,系统地完善民营企业高级职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通过借鉴360度考评法确定定性指标的考评主体,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考评体系指标的权重,对指标体系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提出事业单位要实行绩效工资,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完善绩效考核及制度设计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实行绩效考评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单位活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重点内容是推进内部治理、用人机制、分配制度的改革,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度设计也主要是围绕要素、业务、监控三个基点.博物馆成功完成缋效考评机制后必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一一社会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新高考制度设计对人性的认识可能过于乐观。利己是人的本质特性,是无法改变和消灭的。利己本性驱使高中学校管理者、高校、学生及其家长等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引发制度设计与实践的矛盾和冲突。新高考改革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利己本性,进一步细化完善现有的学考选考制度,调整完善评价制度和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让改革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知今通古看科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往科拳评价中存在着以偏概全的情况,将清末人士举出的极端个别例子当作一般情形,进而否定整个科举制度的选拔效能。关注现实考试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争论和问题,能使我们对科举制的了解更为客观而深入。科举制并不是像许多人印象中的那么恶劣,即“非恶制也”,应该把“科举”当作一个中性词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学业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与人才评价制度,具有测评、反馈、激励、管理等多种功能,对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目前由于对高校学业考试的概念、性质认识不清以及功能异化等原因导致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在厘清高校学业考试概念、辨明其性质的基础上,从考试功能的视角具体分析了我国高校学业考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课程考试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宽口径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考试方式、方法、考试组织形式等管理的不足和弊端已经逐步显露出来。为了推进课程考试及评价体系改革,本文从OBE理念出发,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和考试方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成绩分析机制,等等建议。将OBE的理念融入课程考试改革中,探索、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高等工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建军  刘琴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3):106-107,135
针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筒称高教自考)的教育特点,结合高教自考的教育质量要求,在征求专家意见及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教自考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学评价研究从引进、介绍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到力图与我国教学自身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与建立了我国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框架,取得了诸多成就。具体表现在价值取向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内容、方法由一元到多元等等。而对于教学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评价改革的定位问题;考试存在的合理性问题;教学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问题等,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ssessment procedures of Norwegian PhD theses as viewed by external members of evaluation committees from three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examination systems; the USA, the UK and Sweden. Their viewpoints give useful information not only on the pros and cons with the Norwegian system, but also on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ir own national assessment systems. Various procedures of the four national PhD assessment systems are compar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valuation committee, the status of the thesis as published work, the pre-examination assessment, and the examination and defence.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考招生在保证基本公平性和简便性的同时,存在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文理分科、学生和学校自主选择性差等主要问题,不利于专门、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根据匹配理论和中央提出的招生考试改革要求,多元多轮投档录取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此种模式下,各院校提出的自主多元评价原则采集进入投档录取系统,学生对照院校的评价原则和自身偏好填报志愿,投档录取系统通过多轮匹配实现院校的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在历经多年的各大学独立招生、自主命题、口试笔试相结合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之后,近几年开始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并向国家统一考试方向发展。这是正在进行的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其建立独立的教育评价系统的第一步。从其改革的背景、目的与任务、进展情况与主要结论几个方面对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进行介绍,同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提出建议,希望通过介绍俄罗斯的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对我国的高考改革能有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考什么”和“怎么考”从考试出现开始,就成为考试这种评价方式的本质要素,它们往往影响着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确立,影响着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由于各时代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不同,考试本质要素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探寻不同社会背景下考试本质要素的变革历程,对于我们理解和开展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