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日本、朝鲜等国人民称他为医学"先师",祖国人民则称之为"医圣"。有"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之说法。他刻苦钻研,敏而好学的探索精神;"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求实精神;坚信真理,敢于与迷信斗争的批判精神;尊重事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注重实践,潜心治学的精神至今还被人称道和赞誉,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精神界之战士",深沉的孤独意识与执着的战斗精神是鲁迅精神之核心.<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同时也是对鲁迅精神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现代文学精神,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在鲁迅身上。鲁迅并没有提出空洞抽象的口号式的理论,他的现代文学精神,蕴含在他的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论之中。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启蒙主义,这是他的现代意识最深刻的表现,也是他的现代文学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核心。二是质朴的平民情怀和自审意识;三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四是永不放弃人的解放理想。这种文学精神,至今是照亮我们文学前途的灯火。  相似文献   

4.
“牺牲”意识是鲁迅写作中一个贯穿性的主题意念.其由鲁迅生命早期所经历的民俗经验而来,后又为他独特的生命遭遇所生发,为他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所深化和丰富,交织了他于启蒙者和启蒙对象生存现状的复杂思考.于诸般不同的意绪所矛盾交织的张力建构之中,读者不仅可见现实对于鲁迅个体精神形成所施与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清晰显见长期的精神奴役之下中国民众的生存世相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图像,体会到鲁迅精神的丰富与深刻并及文学表现过程之中其作为一位优秀写作者对于现实民俗文化材料进行审美内化的成功和独到.  相似文献   

5.
河北"三驾马车"之一的谈歌是一个坚定的民族精神的守望者.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民的生活、生命的况味和意志、愿望,表现了对人民深切地同情、理解和赞扬的情感态度.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在道德失衡、精神异化的今天张扬我们已经失落的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以求得精神再生,唤起人们对社会共同的根本利益的体认,凝聚起风雨同舟的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6.
作为鲁迅笔下重要的动物意象,猫头鹰可以说是鲁迅神形毕肖的自我形象标记。鲁迅认同并自命为猫头鹰,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叛。与猫头鹰一样,鲁迅是属于黑夜的,他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他对黑暗的反抗上。他是"无声的中国"的呐喊者,又是一位参透了人生虚妄的孤独"存在者"。  相似文献   

7.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新时代,"赶考"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有着新的丰富和发展,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励精图治、实干兴邦,从严治党,依法执政。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依然复杂、严峻。因此,弘扬"赶考"精神仍然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一个极其有信仰而且敬重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十分纯粹。他的信仰是源之于并且浸透于个人生命血肉中的大爱与悲悯,他的信仰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信仰危机时代,我们需要鲁迅的匕首、更需要鲁迅的战斗意志,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鲁迅精神,更需要认真研读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用鲁迅作品来滋润、浇灌我们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9.
一 鲁迅开始文学活动的时候十分倾心于浪漫主义。1903年第一次用铅字排印正式发表的《斯巴达之魂>,虽属译作,其间多有创作成分,作品中反侵略、反压迫的爱国激情奔突汹涌,为留学生们公认的妙作,传诵一时。这篇作品无疑是浪漫主义之作。写于同年的《自题小像》古体诗,那“我以我血荐轩辕”豪情的抒发,也应归于浪漫主义作品之列。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介绍的全是欧洲最具反抗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经过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法、逻辑法,从文化层次论和文化史观的视角对“女排精神”的产生条件和时代任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女排精神”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是“女排精神”产生的根本途径;“女排精神”诞生的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社会诟病的抗议精神;“女排精神”伴随着女排的胜利给予人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理由。“女排精神”的弘扬应注重“践行”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孔繁森同志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行动的准则.这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根本原因.只有学好这个根本,掌握这个根本,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孔繁森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了他是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今后党的威望,更要靠当代和下一代共产党人去塑造.我们每个党员都应当像孔繁森同志那样,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三恋"开辟了对女性形象独特的抒写视角,深入探寻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新的塑造,作者从女性的独特经验出发,通过三部作品来阐发女性意识从"性——恋——爱"的升级过程,探寻女性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与挣扎,体现她们独特的反抗与探索意识。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一生,为了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斗争中,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汲取知识,始终勤奋、刻苦、顽强地学习、写作,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光辉典范。今天,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生前多次的教导,“学鲁迅的榜样”,继承和发扬他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对于我们紧跟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迅速造就一代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向科学技术进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有着很大的鼓午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局外人"和"看客"分别是加缪和鲁迅塑造的两种人物形象,他们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他们身上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比较的价值,通过这两类形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类形象及形象背后作家的美学思想与文学精神,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诚与爱"穿越了鲁迅所有的文字和语言,是鲁迅文学的一个原理性的存在。本文分析了鲁迅文学中"真诚与挚爱"精神的产生及根由、文学创作态度以及实践过程中真诚与挚爱的具体体现,力求重新挖掘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法的精神"是自然和政治社会的内在规律,它客观存在着,并对政体建构、社会发展和政治自由产生决定性影响.从"法的精神"出发,形成了孟德斯鸠完整而严密的法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油画创作还能否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担负起为精神文化提供动力的使命?是否由于非架上艺术的综合性、直接性和鲜明性,油画等架上艺术的文化革命使命已经终结?本文通过"抽象语言"与西方化的历程,来反省"85"后的中国油画,认为我们的思考应该越出品种语言的界限,警惕强权文化、商业文化和庸俗文化对艺术精神的诱惑和掩埋。  相似文献   

19.
加缪从巴斯喀哲理中发现了人生的荒谬,人并不幸福,都被判处了死刑,但是他与以往的哲学家逃遁荒诞不同,他认为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正视荒诞,反抗荒诞,而这种反抗就是人的自救方式,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这种积极向上的反抗精神始终贯穿在他的文学创作里。以哲学著作《西西弗神话》《反抗者》,小说《局外人》《鼠疫》等这几部作品为例,来分析加缪的反抗自救意识以及他关切现实的精神,能更深地理解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及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特有的仙话,蕴含着一种宝贵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凡人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追求肉体成仙长生不老,这其实是对上天命运的反抗;另一方面是修道者以及仙人显示出做人应有的高贵与尊严,与权贵斗争,争得做人的权利,这是对社会压迫者的反抗。第一种反抗,从早期的仙话到晚期的仙话一直持续着;第二种反抗,则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变迁,没有能够很好地持续下来。仙话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古代中国人极为希缺极为珍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