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纠错三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6,(6):22-22
这不是象声词3月4日上海某报《杭州老街复辟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惜缺一副促销楹联:‘为儿忙,为女忙,忙里偷闲,咳!吃杯茶去/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去!拿壶酒来’,我私自添了两个象声词,那才叫洒脱。”显然,作者所指的象声词,乃是上述对联中的“咳”、“去”两字,然而这两个字并不是象声词。象声词是指模拟事物声音的词,如打枪的声音“乒乓”;又如水流的声音“哗啦”;此外还有“啪啪”、“轰隆隆”等等。而上述“咳”、“去”两字,一为叹词,一为动词,根本不是象声词。置疑和质疑的使用有区别3月7日上海《解放日报》8版《不要奢望每…  相似文献   

2.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敦煌文献“分雪”一词语源与语义发展路径、“分雪”与“分说”语音关系、敦煌文献本身的语言结构、“分雪”“分说”文献出现时间先后四方面讨论,认为敦煌文献“分雪”一词系同义连用,“分说”借字说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4.
古代人有名、字、号的区别.现代人除名字以外(现代人的名和名字指同一称谓),很少有人再起字、号,而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后还有“号”.在名、字、号的命名和使用上也有区别.现笔者逐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41.“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42.“笔画”与“笔划”。用于汉字的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43.“化妆”与“化装”。“化妆”  相似文献   

6.
龚 《大观周刊》2012,(43):363-363
“字本位”理论提出之后,汉语语法研究以何为本位又引起了学界的讨论,本文通过将英语中的“词”与汉语中的“字”在音韵、记录意义的方式、构成形式、语用功能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旨在发现其异同点及其背后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於春 《现代传播》2006,(1):155-156
一、语结及其特点现在一般发言,可能不是把所有要说的话逐字逐句全想好了,而是先有一些想法,用几个简洁凝练的字、词、句来表示,根据这几个简洁凝练的字、词、句去说话。人说话的时候,可能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记,而是记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句,如果有必要,会拿出纸笔把这些重点的字、词、句简洁凝练地写下来。要写一篇文章,可能也是先有些想法,用几个简洁凝练的字、词、句列出几条,再根据这几条去写作。阅读的时候,常常划出一些重点的字、词、句,划出一些有意思的地方,过一段时间,不需要重看全文,只要看看划出来的这些重点的字、词、句,就可以…  相似文献   

8.
笔者是在一次审稿中注意到“进行“一词颇受“青睐“的程度令人费解.那是一条不到400字的会议消息,“进行“一词竟出现了六次之多,有四次还是接连出现,极似文学中的排比句:某某某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某某某对今年的工作进行部署,某某某对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了通报,会上还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等等.打那以后,笔者发现有些通讯员甚至个别记者对“进行“一词确实情有独钟,在他们的文章中,“进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些用法当然是对的,有些则完全是滥用,如“进行发言,进行拾花,进行谈话“等,就差没有“进行就餐“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进行“一词的用法作一番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梵呗三释     
释“契”自《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支谦“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始,梵呗即称“契”。此处“契”字何义?或解释为“犹部或篇”(如《汉语大词典》),或解释为“章”(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这种解释在语意语法上固然不错,但考察“契”字的词义,除了佛教史籍在谈到“梵呗”时用“契”作量词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没有相似的用例。《汉语大字典》未收量词的义项似乎不无道理。契字的本义可能是“刻”;又释为券证、文书,此后又有引申义“要约”“相合”等。虽然“文书”之义可能派生出“篇”“章”的量词之义,但缺乏其他…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上,常可见到“作”与“做”两个字混淆误用的现象。如何区别二者的正确用法?这要注意几点。从字的渊源演变看,“作”字的产生早于“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才逐渐分化形成两个意义和用法不同的字。二者都作动词用,所不同的是:“作”的基本义是“起、起来”,如“风雨大作”。“作”在句中带的宾语一般是动词,如“安排、估计、斗争、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文化”这个词,本是对拉丁文culture一词的意译。那么,为什么用“文化”二字来翻译那个拉丁词呢?这就因为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文”“化”二字的关连使用,而其含义又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有一些关系。 例如《易经·贲卦·彖传》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正义》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又如刘向《说苑·指武》篇更把“文”“化”二宇连在一起:“凡武之为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以上《易传》把“文”“化”二字关连使  相似文献   

12.
刘丹 《大观周刊》2012,(21):19-20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一词鲁迅常用,但我们在“花”韵用字上,却存在误用其字,误读其音,误解其意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朝革”、“朝花”、“朝华”的考辨,认为若是繁体出版物,则用“朝荜”、“朝花”皆可。若是简体则应统一写作“朝花”为佳.  相似文献   

13.
现场·声音     
曾向一位智者讨教他对好新闻照片的见解,他提到了相当有意思的两个词:现场、声音。“现场”这个词,人们都熟悉和理解,但真正地要让照片传达强烈的“现场感”,决非易事;而把“声音”这个词用在照片上,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用“现场”和“声音”这两个词,去“检阅”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4.
第七类是词义不明,不知所云。现在有人使用起了“流金岁月”一词,不知是何寓意。“流金”二字一般用在“流金铄石”一词里,“流、铄”都用作动词,甚言天气炎势,金石也为之熔销也。然而“流金岁月”又作何解?  相似文献   

15.
胡洁 《大观周刊》2013,(1):11-11
阳新方言的“把”是个很常见的词,它既可以作动词表示“握、给予”,也可以作介词表处置、被动。汉语普通话没有主动与被动语态的形态变化,但可以用介词“把”、“被”等标记主动与被动。但阳新方言用同一个词“把”字既引出施事又引出受事,使这种句式呈现出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6.
“床第”一词,近年来使用频率颇高。“床第之私”、“床第之秘”、“床第之间”等用语,常见诸报端。但“第”字毕竟是个较为冷僻的字,有人误读成“第”字,连电台播音员有时也会出洋相。又因为第、第二字,在字形上十分相似,稍不留神,便会混淆,因此,在出版物中,“床第”误排为“床第”,可谓俯拾即是。 “第”本为“弟”,指“以韦束物”,因为“束之不一,则有次弟也”。“次 弟”即“次第”, 这是“弟”的本 义。“弟”后被借用为兄弟的“弟”,一借不还,古人便另造出个“第”字。 “第”又可指房屋,如府第、门第、宅第,等等…  相似文献   

17.
(1 )科技期刊文稿中的数值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一位数值的整数 ,在某些情况下 ,可按习惯用中文书写 ,如“每类样品任选一个”、“重复三次”。但带有计量单位时 ,必须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 1 v、5 s、8ml等。( 2 )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科学实验中所列出的数值 ,应反映出测定的精确度。如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值 ,应为“1 .2 65、2 .5 80、5 .0 0 0”,不应写成“1 .2 65、2 .5 8、5”。( 3)超过四位数字的空格问题 ( GB/T1 5 835 - 1 995中已取消用“,”号 )。超过四位数字的整数 ,应自右向左每三位数字空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  相似文献   

18.
大凡学过一些英文的朋友都知道,英文中有些单词仅仅由于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和小写,就会造成词义、词性等方面的根本变化。众所周知,China这个词中的第一个字母为大写C,意思是“中国”。如果把第一字母改为小写的c,成为china,那意思就变成“瓷器”了。又如Japan这个词,第一字母为大写J,意思是“日本”。如果把第一  相似文献   

19.
标点符号的使用应该严格遵照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错用的情况,而且,很多特殊和复杂情况无法在标准中找到依据。现将笔者在工作学习和阅读中所见误用标点符号的情况举例分析如下,与大家交流探讨。一、顿号的误用1.并列词语之间有联结作用的词时,不宜用顿号。①咨询就是为企业找到那条最近、最经济、又最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路。②无法解决企业管理的全局、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关系等问题。“又”、“以及”等词前不应用顿号,而应改为逗号。类似的词还有“甚至”、“或”、“并且”、“还有”等。2.并列成分中有多个…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与趣味     
一个作家或诗人,常有他的习惯用字。毛泽东诗词中多用“漫”字。如: “漫江碧透”《沁园春·长沙》“漫天皆白”《减字木兰佗·广昌路上》“赣江风雪迷漫处”(同上) “万木霜天红烂漫”《渔家傲》“雄关漫道真如铁”《忆秦娥·娄山关》“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待到山花烂漫时”《卜算子·咏梅》“梅花欢喜漫天雪”《七律·冬云》“西风漫卷孤城”《临江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