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石翼 《军事记者》2005,(7):69-69
“来”和“去”是我们写稿时常用的两个字,但从学员的来稿看,许多同志将这两个字用错了。当然,有些人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也有些人属于不懂得这两个字的不同用法。这里,先举几个来稿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马到成功”是条军事成语,成为今年春节最热门的拜年话。除了这条军事成语带“马”字外.还有上百条军事成语也带“马”字。它们是汉语成语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学习古今军事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为此.笔者集解带“马”字的军事成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王斐然  何伟 《大观周刊》2012,(19):16-16
众所周知,北京是“首都”,西安是“废都”,重庆是战时“陪都”,南京是六朝“古都”。但是慢慢地,随着“都”字逐渐演化成了一个类词缀,汉语当中又衍生出了不少其他的“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汉语中有两个字常常弄混,一个是“彩”,一个是“采”。这两个字分别指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至少深浅大异。 人们说的“彩”,其实指的是物或人的外在模样与浅层标志,如色彩、光彩、丽彩、多彩等等。有“彩”,毕竟是好事。一块石头能成为彩石,一件瓷器能有光彩,一朵花能有艳彩,总比很粗、很俗、很土的东西要多一点观赏价值。人也一样,做一个有光彩的人,例如名响、位显、誉高的人,显然是比愚人、庸人、俗人要好些。  相似文献   

5.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结合汉语事实对“了”字理论进行的一般性研究,对虚词“了”的分类、语法意义、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整理、比较、归纳与综合。  相似文献   

7.
大凡火车站、汽车站的候车厅里,一般都设有“问讯处”。但是,你注意了没有,“问讯处”大都成了“问询处”。《现代汉语词典》1522页“问”字下列有词条“问讯”而无词条“问询”。问讯的义项有三个:(1)询问。如问讯处。(2)问候。(3)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说打问语。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在”字介词框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主要有加强对比分析,合理编排教材,发挥教师的作用,加强汉语本体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家”与“冢”,两个字近似,笔画完全一样。区别在于点的位置,一个点在宝盖上,一个在下,可字意却是天壤之别。古人造这两个字的本意不得而知,不过从字的结构上能看出点“会意”和两个字之间的联系来。先看这个“家”字:宝盖像是房脊,宝盖上那个“点”代表房上一轮太阳,房子挡风蔽日,驱寒保暖,为人、畜提供生命繁衍之地(古时人畜混居,至今有的少数民族家里还住着牛)。古人造字,依类象形,于是有了“家”。再看看“冢”字:原本在宝盖上面的那个“点”,跑到了宝盖下面,太阳陨落,生命之光躲起来,人、畜离开了生命之源,入土为安,示生命终止。古人立字为凭,指示其意,于是有了“冢”。  相似文献   

10.
赵艺 《大观周刊》2012,(8):154-155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沟通的需要,网络语言不仅在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并且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也被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流行造成了网络新文字的产生、词汇的更新、词义的改变及读音的变异,本文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出网络语言为汉语字、词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0,(3):158-158
音近形近致误,是媒体用字的一大误区。2009年8月28日《湖州晚报》有一篇文章,标题为《湖州吴良材眼镜7年磨励出一把技术剑》。显然,这里误把词语“磨砺”写成“磨励”。“磨励”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之所以会把“砺”写成“励”,可能是作者对“砺”字含义缺乏了解吧。  相似文献   

12.
“好”字考     
“好”字在六书中属会意字,从古到今它的结构没有变化,都是由“女”、“子”两个象形字组成。  相似文献   

13.
张港 《新闻三昧》2006,(9):29-29
“好莱坞”,几乎所有的人全知道这三个字,可是,读起来,对的就不多了。绝大多数人是将这个“坞”读成。其实,这个“坞”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音。“好莱坞”英文Hollywood,是一种常绿灌木,因当地有很多这种树,1903年,这里正式命名为“好莱坞”,1910年成为洛杉矶市的一个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好莱坞”是电影艺术的中心。当初它是洛杉矶(Los Angeles)西北部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乡村,背倚绿草如茵的山坡,面对平川碧野,四季常青,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具备拍摄外景的条件。1905年前后,芝加哥(Chicago)一…  相似文献   

14.
有则关于出租汽车的报道 ,开头一段说 :“许多出租汽车单位设立了监督电话 ,以便勾通与乘客的联系 ,监督本身的服务质量。”这里的“勾通”应作“沟通”。“勾”最初的字形为两手执一弯曲的钩 ,钩上有一贝状物。有人推测这是与“贝”打交道的商人的一种游戏。后两手省略 ,贝状物也简化为“口”,成为“句”字。古代只有“句”,后来才演化为“勾”。至今 ,“句”字仍可两读 ,既可读 jù,也可读 gōu。以“句”为声符的形声字也不例外 ,如驹、拘读 ju,佝 ,狗则读 gou。弯曲如钩的东西可钩物 ,“勾”因此可作动词 ,但组成的词常含贬义 ,如勾搭、…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画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两者常常混用,也往往重叠,以至于被误解为同义词,误以为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之所以产生误解,缘于两者中都有一个“意”字,也缘于“象”与“境”在词义上有某种相通、相似之处。其实,“意象”与“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解读“意象”与“意境”,对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征,对中国画的创作、欣赏及理论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瑴”与“kū”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相似文献   

17.
“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然而,近年来,在广播中,不少音响报道却省略了“说”字。据说这是改革。笔者认为:这种“省略”大有商榷之处。一、省略“说”使句子残缺不全众所周知,“说”的最典型的词性是动词,《说文》: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动词词性看,“说”的近义词有:“道”“讲”“谈”“叙”等。作为动词的“说”,它有告知、告诉、说服、劝说、劝告、谈说、讲说、责备、议论、评议、谈论等含义,可谓功能不少;而在我们的人际交流中,它可谓“无处不有”、“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8.
何思明 《新闻三昧》2003,(12):30-30
不知从何时起,在广播和电视上、报纸上,都能听见冠以“零”字的新名词,如“零收费”、“零距离”、“零接触”、“零首付”、“零报告”等等。据说这个“零”字的始作俑者为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一些业内人士再次提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究竟是“媒体本位”还是“受众本位”的辩题,做为一种学术观点,也许本文会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