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词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36-137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从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援英,到1945年初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反攻缅甸取得胜利,三年中,中国先后出动了几十万大军入缅抗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保卫战、印缅滇西反攻战中重创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3年10月至1945年1月,盟军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在缅甸北部成功地发动了一场战役——缅北反攻战。文章对缅北反攻战经过作了全面阐述,并对其胜利原因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为打通中印陆上交通线,解除敌人对我实行的海外封锁,先后在缅北、滇西对日军展开了大反攻。经过将近2年的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消灭了大批日军,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云南和缅北,我驻印军与远征军,在缅北芒友胜利会师,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战略任务。打通中印陆上交通线与滇缅战场大反攻,几乎同时进行,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彻底扭转了滇缅战场的局面,粉碎了敌人对华的封锁政策,而且有力地支援、配合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本文就打通中印陆上交通线与缅北、滇西战…  相似文献   

4.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策应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同时也为了收复滇西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失地,在滇西人民和盟军的支援下,集中16万人的兵力,发动滇西大反攻,于1945年1月将日寇彻底赶出滇西,并胜利与中国驻印军会师缅北.滇西反攻是中国军队与滇西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典范.滇西反攻以最先收复国土载入史册,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5.
1943年中国与同盟国合作,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这次战役取得了完全胜利,战役后修通的中印公路,打通了中国与盟国的联系,粉碎了日寇对中国的封锁,大振国威,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它重创了驻缅日军,粉碎了日本“绝对国防圈”的计划,为同盟国反攻奠定着基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史册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从总体上看,此次远征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2年2月至6月,远征军十万之众进入缅甸,损失惨重,最后竟减至四万余人,以失败而告终:第二阶段从1943年春至1945年1月,远征军重整旗鼓,自滇西和印度反攻缅甸,所向披靡,歼灭日军五万余人,取得辉煌战果.本文拟对远征军入缅第一阶段惨遭败绩之原因略作探析,以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7.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振奋了国人的士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驻印军、远征军官兵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受到了盟军方面的高度赞扬。现阶段,研究其战斗精神的源泉,对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战斗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远征军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它从1942年组成到1945年1月,经过缅北初战的惨败、后撤整训、最后重返缅甸,反攻取胜,首尾三个阶段三年多的历史。远征军的抗日是中国人民八年神圣抗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太平洋战争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不仅在自己国土上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大部分主力,而且还在1942年春组成远征军开赴缅甸,转战中、缅、印三国与英美盟军协同对日作战,历时四年。中国远征军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由于各种特殊复杂因素的作用,中国远征军未能完成预期的保卫缅甸的使命。但中国军队在缅甸的英勇作战,提高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对亚太战场以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保证了滇缅公路的畅通无阻,对中国大陆战场的总反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必胜信心。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5,(32):38-39
居住在湖南慈利县、91岁的滕周权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能去北京参加阅兵.作为一名中国远征军的老兵,他曾赴缅甸对日作战,以一名装甲车射击手的身份,先后参加了野人山、八莫、密支那、腊戌等战役.在那场艰苦的雨林战斗中,中国远征军超过10万名将士长眠在缅甸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段历史的回顾,亦是作者对故乡往事的追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旋于1942年2月占领了缅甸,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创,日军侵入我国怒江以西的滇西地区。面对日军的入侵,滇西军民奋起反击,进行了游击自卫战,继而以重兵、名将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战,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加速了日本侵略军的灭亡,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2.
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于1944年4月到1944年12月,向国民党战场的豫湘桂地区发动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日军称之为“一号作战”。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屡战屡败,造成抗战以来国民党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一日军大本营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在1943年秋天,就开始酝酿发动这次战役。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一年。当年夏季,苏军粉碎了德军的夏季攻势,10月开始反攻,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地中海战场,7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德意日轴心同盟开始瓦解。在太平洋战场,美军经过中途岛、瓜岛战役后,已转守为攻,先后攻占了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群岛。日军的舰艇与飞机被大量击毁,开始丧失了制海与制空权,面临海上交通被切断,太平洋的日军有同本土失去联系陷入孤立无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战役则是中国远征军进行滇西反攻作战的关键性战役,由于中国军队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又得到了美国盟军的大力援助等原因,最终取得了这一战役的胜利,打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前进通道.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与步兵第四联队》是日本学者、战争亲历者村山磐先生所写的一部战史记录。村山先生介绍了日军在许多重要战役上的兵力部署、作战过程和战果,详细记载了作为日军机动部队的第四联队在缅甸战场上与中国远征军交战的情形。在此基础上,他以中日两军对比的方法,从武器装备、战术、指战员的军事素质等方面,高度地评价了中国远征军。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于1942—1945年两次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入缅抗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早日结束太平洋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仅就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日,作一评述。 日军侵缅,仰光失陷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抢夺法、英、美、荷等国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掠夺这一地区的丰富资源,在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同时还向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大举进攻。1942年初,日本军队的两个师在泰缅边境集结,准备进犯缅甸。英国英缅军司令赫顿匆忙命令史密斯中将率领没有丛林作战经验的印度第17师和一个未经训练的缅甸师防守泰缅边境。1月20日,日军第15军第33、35两个师团从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是我国抗战时期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失利,日军从地面和空中同时向我西南重镇保山发动袭击。危急时刻,第十一集团军受命奔赴前线组织抵抗,并在此后全力承担怒江防线的守卫和滇西大反攻的主要作战任务,前后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之久,为夺取这场著名反帝爱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龙潭战役,是抗日战争湘西舍战中一次光耀国史、蜚声国际的重大战役。1945年4月.日军在世界法西斯国家大势已去的条件下,为了做垂死挣扎,企图起中国军队反攻准备本送之际,发动了以摧毁立江飞机场,解除它对日军的威胁为直接目的,并进而向大西南进军,以四贵阳,减退陪都重庆的“游江作战”.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并取得雪峰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史称湘西会战。其中,龙还战役是湘西会战中一次重大战役。4月11日,日军主力第20军第116师团分3路从邵阳出发向西进犯。右纵队第109联队,联队长沈寺保二良,下辖三个大队,并配底独立山炮第二…  相似文献   

18.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损失惨重,十万远征军官兵伤亡三分之二。剩下的一部在史迪威、孙立人等人带领下逃亡印度;一部经中缅边境逃回中国云南省。 追击远征军并侵入中国领土的日军为精锐第56师团。该师团组成了由坂口少将率领的快速支队,乘坐汽车、坦克、装甲车迅速越过中缅边境侵入我领土。1942年5月3日,占领畹町。至10日,滇西(怒江以西我中国领土)重镇芒市、龙陵、腾冲相继被日军占领。日军一部曾于5月5日渡过怒江到达东岸(约四五百人)。刚好中国军队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属下的第71军(军长钟彬、副军长陈明仁)的第36师一个团也抵达东岸。双方展开激战,最后怒江东岸的日军大部被歼,残部退回怒江西岸。以后第11集团军各部第36师、预备第2师、第87师、第88师先后到达怒江东岸。日军第56师团主力也到达怒江西岸。当时中国的重庆  相似文献   

19.
同古(亦译东瓜)是缅甸古都之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泰国、菲律宾、马来亚、香港等地,并积极准备侵占缅甸。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由于在欧战中的失利,远东军事力量薄弱,驻缅英军只有英缅第一师、英印第十七师和英国第七装甲旅,共约3万多人,而且主要是由缅甸人和印度人组成的雇佣军,战斗力比较弱,分别集中在毛淡棉、仰光和曼德勒三处。 1942年1月上旬,日军第十五军(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派第33、55师团从泰南越过泰缅边境,向驻缅英军发动进攻。在日军大举进攻面前,英军接连丧师失地。从1月19  相似文献   

20.
王晓燕 《红蜻蜓》2024,(12):2-5
<正>临危受命,远征缅甸1941年12月,中英两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戴安澜从军部接到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同古,粉碎日军的正面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