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语又称为“词组”,顾名思义,是由词组合而成,但因为没有句调(亦即没有标点符号),所以不成句子,而是比词更大一级的造句时备用的语言单位。汉语由于没有系统的形态和时态,所以组成不同短语的语法手段主要靠语序和虚词。例如“红花”与“花红”,前者是偏正结构,后者是主谓结构;而“人与狗”和“人的狗”,前者是联合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 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分类。就内部结构而言,大体可分以下十类: 1、主谓结构:结构的前一部分是陈述的对象,即主语或话题,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陈述(干什么、怎么样、是谁、是…  相似文献   

2.
词与词组成词组,词与词或词组组成句子。这种组合,一般称为词语的搭配。搭配得当,则文从字顺,否则,便成病句,因搭配不当而形成的病句占汉语中病句的大部分,就其错误的实质而论,主要错在语法上,也有错在逻辑上的。现从报纸上摘取一些病句,就其搭配上的问题,作些简要的评析。 (1)校内结构工资制包括国家下拨工资、档案工资以及体现工作职责和工作量的课时津贴、职务津贴,和体现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的奖励工资。 句中主语“工资制”同其“包括”的内容“下拨工资”、“档案工资”等各种工资类别不是一回事;前者指工资制度,后者指工资种类,所以不能搭配。能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都属于实词的结构助词。在语言文字中它们经常附着在词和词组后面,帮助所附着的词和词组同别的词结合在一起。在口语里“的、地、得”都读轻声。如“祖国伟大的母亲”、“我轻轻地呼喊”、“这首诗写得好”。在句子中,“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在一般情况下,它后面的词大都是名词。例如:参观团来到了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假如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再会”与“再见”都不是句子,也不是词组,而仅仅是个无多大差别的同义词。但它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在不同人那里,却可用有声语言的不同艺术技巧,表现出细微而丰富的不同思想感情。 若单就这两个词的有声语言的语调和停顿而言,也有其多种表现形式。中央电视台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她的“再会”一词就说的颇有诗意,耐人寻味。“这次节目就到这儿了”,“下次节目再会”。它的读音听来好象都是轻声,甜甜的。特别是“了”字,轻轻一带。因此,作为听众的我们,心中不由的产生一种浓浓的依依不舍的…  相似文献   

5.
词序,指的是词语在词组或句子中的先后排列顺序(或词素在合成词中的排列顺序),有人也叫它做语序;对汉语来说,它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同虚词一样,能够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因此,词序不同,或者词序改变了,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词序不同,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也就随着不同,如:“思想解放”是主谓结构,组成部分之间是主谓关系;“解放思想”则成了动宾结构,组成部分之间是动宾关系。(2)词序不同,结构关系未变,但意义改变了,如:“北京的早晨”是偏正结构,说的是何处的早晨;改变为“早晨的北京”,仍是偏正结构,但意义变了,说的是何时的北京。(3)词序不同,结构关系未变,所表达的意思虽然基本未变,但所强调、所突出的对象却有所变化,如:“北京、上海和天津”与“天津、北京和上海”就有所不同。(4)词序变了,组不成什么语言结构,因而,既不能表示什么语法关系,也不表示什么意义,如:“产品质量很高”,转化为“产品高很质量”,就只是几个词的胡乱堆积了。正  相似文献   

6.
动词“发生”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很高。它在造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如:“这个事件发生在1918年。”“那年冬天曾发生过这种现象。”在前句里,“发生”后带补语“在1918年”,是个表时间的介词词组;在后句里,“发生”后带宾语“现象”,是个名词。所带宾语除名词外,还有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他的认识的确发生了变化。”这类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充当的宾语,有个突出的特点:它往往与主语有密切的联系,所用动词性词语有时可以做句子的谓语,如上句也可以转化为;“他的认识的确变化了。”因此,当它们能够做谓语或者必须由它们做谓语时,还在前边加用动词“发生”,结果就会是:(1)使语言无形中罗嗦起来;(2)错误地用“发生”替换了句子本来的谓语,改变了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3)或者使相关成分之间关系不协调,或者使句子残缺一定的成分。这就是“发生”多余滥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王玉洁 《大观周刊》2011,(34):219-219
一、重视语境在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Malinowski之前,context一词用来指一定语言环境中句子前后有关的词、短语、语段或篇章的前后关系,也就是常说的“上下文”。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一个句子包括主语和谓语,这是世界各国古今语言的通例,汉语自然也是这样。主语和谓语的配合必须恰当,达到语言的纯洁与健康这一目的,不能不合事理,不能随便说成“上海西郊公园的风景建设得更美丽了”(“风景”和“建设”配不拢,应删去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讲究美感,使用对偶是造成这种美的因素之一。 “对偶”这个词,“对”表示对称,“偶”是双数的意思。对偶辞格,即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词组连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从结构形式分,有词组对词组的对偶与句子对句子的对偶两种。如: (肩)江泽民访欧期间看望我使馆人员时语重心长地说  相似文献   

10.
同位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从不同角度指出同一事物,作句子中同一成分。从意义上看,前后两项有互相说明的作用。例如: ①我们这辈石油工人,一定不能让你再点洋油。(张天民《创业》笫223页) ②敌人轻易不会怀疑我这个当厂长的人。(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49页) 例①“我们”和“这辈石油工人”构成同位词组,作句子的主语。例2“我”和“这个当厂长的人”构成同位词组,作句子的宾语。同位词组的使用,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毛病: (一)同位词组中的前后两项概念不相等。例如:  相似文献   

11.
<正>字连成词,词连成句子,句子组成一首诗。这是一个从个别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关系。同样,影视语言中的蒙太奇也有相似的特点,“蒙太奇”原是法国建筑学中的一个术语,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与预设 预设,又称为“前提”、“前设”、“先设”,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于句子或语段之间的信息,是指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来的话语信息。例如,“余教授精力充沛”,“余教授精力不充沛”,都预设了“有一个余教授”。  相似文献   

13.
电脑里的错别字于有鹏某日,笔者在一家街头打字社打印一份函件。拿起打印的校样一看,原稿中两处“安排”一词,都被打成了“按排”。笔者以为是打字员的错误,遂亲自在电脑上修改这个词,按双拼词组输入法敲OPS四键,屏幕上蹦出的依然是“按排”两个字!出于好奇,笔...  相似文献   

14.
虚词的错置,简单点说,指的是在词语组合,或构造句子的过程中,将所用的虚词放错了位置,因而错变了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关系,表达错了意思这种语法错误。虚词,作为一种语法手段,用来联系语句,并表示其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时,一般说来,具有一定的、比较固定的位置的。如介词,它只能放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以及某些词组的前边,与它们共同组成介词词组,在造句中充当某些句子成分,象“在办公室看文件”、“从上海来”、“同他谈话”、“把稿件拿来了”等等。连词则须放在它所连接的两个或几个部分之间,如“物理和化学”、“表扬并且奖励”;双用的照应性连  相似文献   

15.
通讯的大话题。可以通过选择小角度、小侧面进行诠释,即“以小见大”、“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经过选择的事实,作为一个“剖面”、一个“片断”,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故事,但叙述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京城一大报上有则消息标题叫《湖北两厅级干部因受贿党票没了》。我说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报纸上见到“党票”一词了。《现代汉语辞典》“党”字条的20多个词语中,没有“党票”这个词,它指的是“党籍”。平时,偶尔能听到有些人(包括少数党员)把党籍说成“党票”,把某某人被开除党籍称作“丢  相似文献   

17.
现在,简要地谈谈语言表达问题。理解是播音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依据。但理解了并不等于就能播好。语言表达的主要手段有重音、停顿、语气、节奏等。重音:一篇稿件是由许多句子组成的,每个句子是一个独立的意思。表达这句话意思的最主要的词、词组或短句,就是这句话的重音。  相似文献   

18.
运用修辞手法精心制作标题,使新闻作品的“眼睛”更富有神采和魅力,这历来是各家报纸十分重视的问题。制作标题的修辞手法,以对偶最为常见。它的特点是句子中的词或词组两两相对,音节相等,词性相当,从而形成了结构精巧、声音和谐、形式优美、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富有民族色彩等独特的风韵。对偶限于两个句子,因而从  相似文献   

19.
标题的要求,应当是:片词包孕百意,一语囊括全篇。这就是说,标题的用词造语宜少,而它又应该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因而作者在制题时把音节过多的词,词组或句子加以精炼压缩,换言之,“节缩”标题中的词语,充分信赖读者,不把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词汇非常丰富,语句词汇的构成也很严谨,不能随意改动。最近我翻阅了一些报刊,不但发现了错字别字,而且一些常见的成语也错用或改动。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例一,1991年《半月谈》第11期46页有那么一句话:“他(来辉武)……爬(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将成语“餐风宿露”错成“餐风露宿”。作者大概忽视了这个成语的组成结构,它是由两个动宾小词组对称组成的联合词组。更令人不解的是,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作品《泉州“情侣堤”被冷落》也有“餐风露宿”的词句,点评者也未指出这一明显用语差错,令人遗憾。例二,“我们的刊物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批评帮助(《半月谈》1992年第1期第1页);“叶利钦两次访问取得的成果均未尽人意”(《人民日报》1992年7月11日六版)。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不尽人意”和“未尽人意”,这话不通。“尽如人意”是一成语,丢掉一个如字就不知所云了。上面两个错用的成语应分别改作“不尽如人意”和“未尽如人意”。例三,“证明他远非昨日黄花,仍有问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