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体育     
G811.21 20013912历届奥运会举办地的选择及利弊分析=The placeof choice Of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analysis[刊,中,A]/张玲玲∥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1-4参7(TY)奥运会∥举办地∥研究奥运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其宗旨是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新世界做出贡献。从1896年现代奥运会诞生到现在,一百多年来奥运会已经举办了26届。分析历届奥运会举办地的选择方式,研究其得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现代奥运会以和平、友谊、团结、进步为宗旨,把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聚集在一起,举行世界体育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盛会,由于种种原因,前二届苏、美等体育强国交替不参加奥运会,造成了二届奥运  相似文献   

3.
现代奥运会开办以来,世界各国发行的奥运会邮票已达数干种之多。方寸之间,真实地记录下奥运会发展的历史。而象征和平、胜利的橄榄枝经常出现于奥运会邮图之上,则充分地体现出:和平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的角度讲,20世纪是现代奥林匹克的世纪。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自1896年诞生至今规模不断扩大,参加人数逐渐增多,不仅经久不衰,而且方兴未艾。可以预测,90年代的三届奥运会必将在和平环境下规模更加扩大,项目逐渐增多,参加运动员将上万人,举办国经济效益也将增加。因此争取奥运会主办权的竞争也将和赛场一样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5.
<正> 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公布了申办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五条宣传口号:中国的机遇,北京的荣誉;亿万颗心暖人间;和平、进步、迎接新世纪;历史名城,时代盛会;北京欢迎你。在此之前,去年已定了七条口号: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世界和平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和友谊,发展国际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审视百年奥林匹克运动历史,分析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奥运会规模的有效控制与可持续发展,奥运会将更具魅力,妇女获得真正的平等,多文化和跨文化交融的奥林匹克文化,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充分展现,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激烈斗争,高科技将更多地介入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重要的用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当前,世界竞技运动水平发展迅速,各国政府和人民纷纷把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来抓,并对奥运会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24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人们认识到,举办大型运动会不但是激励人类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需要,同时又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关注、爱护和参与运动会,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维护世界和平、团结的力  相似文献   

8.
1894年6月16日,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在顾拜旦多方筹措及其同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召开了。6月23日,大会通过决议,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大会决定沿袭古奥运会传统,每四年举行一次运动会。 根据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理想,每届奥运会由世界各国城市轮流主办,以达到增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促进世界和平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世界体育运动的目的。申请主办奥运会的城市,经所在国家奥委会同意后,由该市官方当局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在有几个城市同时申请时,由国际奥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对外关系的最新提法,在十七大中也确定其为外交战略的最新理念。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认为新一届北京奥运会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大影响,传播着世界人民对和谐世界的渴望。新奥运三大主题,反映中国人民构建和谐世界的信念,北京奥运会将是中国和平崛起最好证明,为构建和谐世界创造了良好环境。新奥运将会对世界范围部分不和谐政治局势产生良好的影响;无可置疑,北京奥运将是一个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好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尽管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曾经说过:“体育完全没有政治”。尽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和宗旨是“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但体育中的政治问题始终存在着,体育与政治之间从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奥运会与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错综复杂。从奥运会上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到奥运  相似文献   

11.
邓仲林 《收藏》2007,(11):132-132
起于1896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成为全世界最盛大的体育赛事,它在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友谊、推进社会进步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0年6月20日,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申请报告,申办2008年奥运会。8月29日,经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北京正式列入2008年奥运会候选城市名单。  相似文献   

12.
晓涛  徐凯 《中国集邮》2001,20(10):14-15
奥林匹克的“圣火”已燃烧了2000多年,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成为体育界最为盛大的节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宣言已成了促进人类身心和谐发展的座右铭。奥运会在促进体育发展的同时,增进了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它是促进人类相互理解的纽带和桥梁,是提倡和平、保持安定、促进繁荣的全球运动。奥运会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了国家的科技水平、建筑水平和装潢艺术水平。近年来,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是举国上下齐心合力争奥运、办奥运,因此,奥运会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梅子 《集邮博览》2008,(8):36-38
自现代奥运会问世以来,奥运邮票就与它相伴相随,成为特殊的"奥运使者",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向人们传播着和平、友谊和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1896年4月,希腊政府为筹集首届现代奥运会资金发行了一套12枚奥运邮票,这是世界上第一套奥运会邮票,也  相似文献   

14.
2月18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009年2月18-28日,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下称“大冬会”)在哈尔滨市举行,其规模和影响仅次于奥运会,有“小奥运”之称。  相似文献   

15.
<正> 1947年17个国家排球协会的代表在巴黎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了国际排球联合会,负责领导国际排球运动。国际排联现已拥有140多个会员国。目前世界性的排球比赛有: 世界排球锦标赛:每四年举行一次。规模最大,男女可参加24个队。男子从1949年开始,女子从1952年开始。奥运会排球赛:1964牟18届奥运会才把排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参加的队数有限,一般是东道主队、上届奥运会冠军队、世界锦标赛冠军队和奥运会前一年各洲锦标赛的冠军队,若名额不足,将由国际排联与各大洲协商,指定某国再举行各大洲落选队的选拔赛。1981年,国际排联作出新规定:凡获得世界杯男子比赛的冠军,有直接参加下届奥运会的资格,但世界杯女排冠军尚无此资格。世界杯排球赛:每四年举行一次,规模与奥运会相当,由各大洲选拔的冠军队、上一届世界杯冠军队、奥运会冠军队、世界锦标赛冠军队和东道主队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6.
从古奥运会的"神圣休战"到现代奥运会追求和平,皆证实了教育与秩序是奥林匹克运动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竞技文化发展的品质.当今,为了抵制竞技异化,要充分认识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教育和秩序的价值理性,以此构建"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的和谐竞技文化;并主动变革竞技思想及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从而实现人在竞技中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嘱目的一个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宪章规定,每届奥运会由世界各国轮流主办,以达到增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促进世界和平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世界体育运动的目的。国际奥委会在选择主办奥运会的城市时,要考虑到举办国的经济力量、地理环境及其对体育事业的影响诸因素,并期望能更好地光大奥林匹克理想。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主办地却按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18.
近代国际举重比赛的发展,大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举重运动已经分化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竞赛项目,即竞技举重(又称奥林匹克举重,通称举重)、力量举重和健美运动。以竞技举重来说,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比赛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举重比赛和一年一度的世界举重锦标赛。截至1983年已举行过16次奥运会举重比赛和37届世界举重锦标赛。近百年中,从竞赛规则到运动技术和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诞生起,就与政冶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九十多年来有效传播了奥林匹克理想,反映了国际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规律表现了正反两方面的辩证关系,正面:奥运会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能达到改善国际政治关系和反对不同政治势力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国际政治关系达到发展“奥运”的目的。反面:利用奥运会达到超竞技化目的,制造杯葛,亵渎了“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从而建立国际的亲善关系”的理想。这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有产物,受国内外玫治斗争的形式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当奥运会圣火伴随手拉手世界和平之乐熄灭之后,通过奥运精神的沉淀、推广和宣传,对人文素养、大众健康理念、健身意识、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促进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我国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所体现出的奥运精神和奥运会蕴涵的丰富教育理念、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将对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巨大影响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