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虽已涵盖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四种途径,但因该机制中协商机制劳资双方力量失衡,调解机制调解委员会的作用甚微,仲裁制度功能偏离立法预期目标,诉讼制度难以恪守司法公平公正等弊病的存在,成为制约劳动争议及时、公平解决的瓶颈。在甄别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症结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提出了做实协商、做大协调、做强仲裁、做精诉讼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劳动争议的数量急剧增加,而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加入WTO,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与国际接轨。本文探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创新,以期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劳动者劳动法律意识的迅速提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劳动关系向着积极方向变化的基本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争议的减少。每一种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都有其可取也都有其局限之处。多元化处理劳动争议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建立跨企业社区劳动争议协商机构,建立区域性专业化调解组织,精简仲裁和诉讼程序,构建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创新劳动监察机制等是完善各种模式、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护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最有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是劳动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何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一)仲裁程序前置的规定有其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  相似文献   

5.
重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方式。仲裁是进入诉讼阶段的必经程序。即劳动关系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后。在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的的情况下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历史上这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适步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在“单轨制”和“双轨制”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选择中,单一的司法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市场化的进程超过了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过程,劳动争议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在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法律因素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具有独特的程序价值,应当体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精神,有助于释放争议劳动关系中的紧张因素,公正、及时地化解劳动争议,降低当事人耗费和社会成本.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在有其合理性的同时都存在着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劳动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对于劳动争议的处理是不利的,因此需要从制度、程序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形成“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着重调解,是我国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调解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把大量的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经验”。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强化了劳动争议调解,拓宽了劳动争议调解渠道。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关键环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基础上,强化了仲裁程序,完善了仲裁制度,并特别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力图将多数劳动争议在仲裁阶段予以解决。这无疑进一步确立了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三方原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推动落实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劳动公益诉讼的内涵界定入手,概括劳动公益诉讼的基本特征,并以当前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不足,包括劳动行政规制能力的有限、劳资协商法律机制的僵滞以及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匮乏等方面,提出提起建立劳动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分析建立该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箱     
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直接去法院起诉行吗 有不少读者向我们询问,自己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争议。现回答如下: 依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及相关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之规定,双方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其中,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目前,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实行“一裁两审制”。“一裁”,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与本单位协商或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只有对仲裁裁决不服,才能去人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出现了新特点,这给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提出了挑战,而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弊端在运行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新形势下我国建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实效性原则、弱化司法最终审查权原则。根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国情以及国际惯例,在立法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在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一是实行裁审分离制度;二是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干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劳资纠纷关系越发呈现出扩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与此同时,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因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及其成因,透析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反思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路径及设想,进而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劳动争议争议主体人数多、处理困难和社会影响大,针对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可选择适用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但共同诉讼适用范围有局限,代表人诉讼制度也存在诸多缺陷。鉴于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诉讼机制的适用困境,建议改进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同时,引进团体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由于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性,劳动争议也一直存在。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诞生和发展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议,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公正、及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有利于保护劳动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在司法实践中已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在分析该制度的缺陷后,提出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改革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针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是针对我国劳动争议特点作出的规定,为其他纠纷处理制度所无.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之一,经济和法律制度比较发达。菲律宾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比较成熟与完善,规定了解决劳工争议的强制机制,但其基本精神是鼓励争议的自愿解决,同时菲律宾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未明确区分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劳动仲裁在我国实际运行中遭遇困境,难以适应当前劳动关系市场化、多元化、复杂化的需求。以劳动仲裁迅速、高效、低成本的柔性特征解决大部分劳动争议的立法初衷未能实现,劳动仲裁也丧失了其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应有的核心地位。本文分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调解具有简便、柔性化、成本低的优势,是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有利于劳动争议事件及时处理和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国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至今已有7年,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劳动争议事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职工对其信任度低、企业内调解成功率低、企业外调解组织不健全的状况,加大了后续仲裁和诉讼机制的压力。本文针对这些现状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提出重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模式,着重完善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依托于地方工会、行业工会的劳动调解组织,其专业性更强,且独立于企业工会之外,可以作为调解机构的首选;同时做大做实独立的调解仲裁院,加强裁前调解工作;此外要健全企业内部申诉与协商机制,注重争议预防与长效沟通,将目前的内部调解为主的模式转化为内部协商、外部调解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