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开发合同中技术秘密成果的归属与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合同法和实际工作经验,对技术开发合同中技术秘密成果的归属与利益分享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等学校技术合同管理中的现状与问题,认为技术秘密成果归属与分享约定不明确,是引发合同纠纷的隐患;综述了委托和合作开发合同中关于技术秘密成果归属与分享的法律规定;讨论了技术秘密成果的归属与分享;提出了确定技术秘密成果归属与分享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合同实践中,委托技术开发合同中技术成果权属问题始终是委托方与研究开发方之间争议的焦点,也是企业界、科技界、法律界争论较多的问题。技术成果权利分享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将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技术成果的权属,即技术成果权利的归属,包括技术成果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许可他人实施权、申请奖励权和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权。委托开发技术成果的归属不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中技术成果的归属与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实际上是一种新技术成果研发的过程,也是一种技术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成果的归属与分享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产学研三种合作模式的分析,认为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是产学研合作良性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技术成果归属与分享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技术开发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就产生新技术成果所做出的约定,而技术成果的归属及利用、处分和成本负担自然也成为当事人关注的焦点,当事人有必要在技术开发合同中对上述问题明确约定,以减少事后纠纷,防止产权流失和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5.
技术开发合同产生的技术成果权属研究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依据《合同法》规定产生的技术成果权属的四种形式,分析了合同当事人自行约定技术开发成果权属产生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技术成果权属归研究开发方所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对于造纸术发明人的界定争论已久,这在本质上是技术成果的归属问题,在当今科技工作领域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对照,对比分析造纸术的成果归属并回应了这一争论的两种倾向,进一步提出技术成果归属权判断的四项原则:普遍性、主体性、标志性和效用性,以及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高校专利转化率低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大障碍.从一份协议可以看出,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在专利转化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专利保护意识淡薄,专利合同中对成果的归属和分享约定不合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科技成果产权不清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我国高校应明确专利成果的归属,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规范科技管理,建立促进专利转化的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设立专利转化经费,改革现有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培育科技产业,以促进高校专利转化.  相似文献   

8.
技术转移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为了加强高校在技术转移中知识产权保护,避免和防止四技服务合同中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现象,对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应依照法律进行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正确选择技术成果保护的方式和时机。  相似文献   

9.
基于建立测量指标的自主技术创新构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技术的欠缺,束缚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处于转型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已逐步认识到自主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回顾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文献的基础上,从界定自主技术创新要点入手,定义了该构念.分析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时,自主性主要表现为"企业依据自身资源和能力"及"企业获取技术改进和变革的成果"情况.为了建立测量指标,应用文献归纳法将"资源"、"能力"和"成果归属"指标可操作化,最终确定以19种资源、33种能力及合同中约定的技术成果归属来表述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内涵.  相似文献   

10.
高校职务与非职务智力成果的区分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简称智力成果,其职务与非职务法律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法律依据。高校中智力成果涉及职务与非职务之分的主要有发明创造及其他技术成果,如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及其他科技作品、文艺作品等。职务与非职务智力成果的正确区分和管理,关系到知识产权权益的归属,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分享,关系到调动职务与非职务智力劳动两个积极性。更由于按现行分配政策,职务智力成果和非职务智力成果实施后,发明人、设计人或创造人的经济收益悬殊甚大,使得对…  相似文献   

11.
技术范式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分析了G·多西的技术创新理论,指出其技术范式概念存在的缺陷。并针对技术创新问题对技术范式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同时也对技术范式的结构进行了划分,最后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为例,来说明上述对技术范式内涵的界定和结构的划分,为我们研究技术创新理论提供了新的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技术多元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仅有少数研究探索了技术范围选择的影响因素。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技术范围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了概念模型。采用中国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0年面板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企业外部环境、运营状况以及组织备用资源的角度实证分析技术范围选择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与组织备用资源显著地影响了技术范围选择,而企业运营状况因素中仅部分指标对其产生影响。技术范围选择由多种因素决定,实证结果提供了综合的指导,为企业选择“适合”的技术范围获得更多利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适宜技术策略”使中国国产彩电占领了市场主体,洋彩电运用“技术领先”策略占据着彩电技术制高点,国产品牌采电相继展开“价格 大战”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应该进行技术战略调整,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是中国彩电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技术差距和制度差异可界定出模仿、移植、跟随、竞赛四种技术赶超模式,并识别出六种典型赶超路径.沿着不同路径,赶超模式和制度变革要进行动态调整.赶超路径选择是个情境化问题,且路径演化会相互影响,赶超国家要根据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选择适合的技术赶超路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世界技术领先中心是中国技术赶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能力成长对所选择的技术存在着初始条件的高度敏感依赖性。以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为出发点,分析了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技术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对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中技术选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领域有不同的发展机会.基于专利情报构建技术机会和技术专业化指标,探讨近20年来技术机会的分布及其与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关系.在1994-2001年和2002-2008年间,主要的技术机会分别集中在电气工程、化工技术,以及电气工程、仪器和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我国各省区中,只有广东省等级少数省区在拥有最高技术机会的技术领域实现了专业化,而其他的省区的技术能力则被锁定在其他的技术领域.技术进步的积累与路径依赖特性,以及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可以对此做出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能力形成的角度看技术标准竞争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宽  闫放 《情报科学》2006,24(6):851-854
有关技术创新的文献告诉我们技术变革可以分为技术路径变革和沿着技术路径的变革。当一个新的产业形成且有多个不同路径可供选择时,企业的标准之争本质上就是技术路径之争。考虑到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累计性以及路径依赖特性,标准之争的胜负对于企业在该产业的竞争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在本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竞争时应给予更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知识特性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生  齐中英 《预测》2006,25(2):26-30
技术创新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管理者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技术知识特性(主要包括技术知识的路径依赖性、复杂程度、变动程度、隐性和显性程度)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系统梳理了自技术融合起源以来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首先对技术融合以及临近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之后介绍了技术融合的发生形式、主要驱动力及其理论框架,并根据研究范围不同,将技术融合研究方法分为技术层面方法和企业、产业层面方法分别加以阐述,文章最后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给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技术机会,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反映的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界定并未抓住概念的本质,有必要从哲学视野反思技术机会。首先,技术机会是哲学偶然性范畴的延伸和扩展,是与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相对应的范畴;其次,技术机会是创新主体认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过程,与创新主体的特征和技术范式、技术轨迹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最后,技术机会也是创新主体能动地建构技术创新可能性的过程,需要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技术创新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可能性和管理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