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建设和谐的现代大学、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民主需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从转变固有管理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基本思路出发,以建立健全高校民主管理长效机制、重塑大学生主体认识教育、拓展多层次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路径等途径入手,树立大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能力,畅通大学生意愿表达的渠道,保障大学生参与的常态化,使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学生参与治理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保障学生参与权是现代大学共同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途径之一。大学生作为大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在现代化治理和大学发展中应充分享有治理参与权。传统学生管理观念、学生能力受限等因素影响下,学生的参与权时常得不到重视和保护。因此,在现代大学治理模式中要培养学生参与治理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意识,建立法律法规和组织机制,保护好学生参与权高校现代化治理的权利,促进高校内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使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了理论指导,并且,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还能够促进政治延续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对高校德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但当前存在着大学生参与性不高,高校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和高校劳动教育中介开发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为提升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必须激发大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主动性,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持续增强高校劳动教育中介的联结性。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要,也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现实要求。为此,必须探寻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观以及生态责任观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治理的能力也是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和最终归宿。本文首先厘清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又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以及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将论述的中心落脚到基于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希望对治理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时代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参考。认为,新时代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公民合法体育权利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同时指出,其依然面临公民利益表达渠道受阻、公民意识及能力不足、治理组织化程度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现实困境。提出,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尤其要重视农民体育利益表达渠道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新媒体的作用,完善与规范听证会制度;多途径、多方式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升公民参与能力;积极推进政企分开,实行体育社会组织备案制,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治理组织化程度;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要增强操作性,提高刚性约束力,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国网络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社会的主要贡献力量,依法治国的成效与其具备的网络法治意识息息相关。推动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培育是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将“网络法治”这一重要基因植入学生的头脑中,促使学生成为网络社会合法合规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用正面内容、正面声音占领舆论阵地,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9.
王霞 《职大学报》2016,(4):98-100
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事关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我国高校总体上重视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但也存在着保障不力、途径单一、实效性不足等问题。本文立足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从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方面探索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围绕体育文化的本质结合校园体育文化r影响力对成都市不同高校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呈正相关。由此可见,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高校实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高校应该从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开展职业训练等几个方面来不断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原因而形成的,其中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也有较大的关系,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本文将详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证,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倡导良好学风,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方面应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本文从班级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班级学生党员帮扶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德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重庆市四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礼仪素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礼仪素质教育的大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根源,并以大学作为礼仪养成的主阵地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及认可程度,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在全国高校蓬勃开展,篮球运动已深受大学生喜爱,大学校园基层篮球比赛已经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员是重要角色,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培养高校基层大学生裁判员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及考试的反馈信息,提出培养学生裁判员所注重的几个问题,并指导学生参与裁判工作,从而推动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突发事件及其严重的危害和影响让人痛心,政府和高校制定了很多预案,但目前还存在"解事"不"解人"的问题,大学生和学校管理缺乏公共理性是重要原因之一,从树立公共理性意识、实现现代大学治理入手,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交流沟通机制和协商合作机制的公共治理模式,是预防和减轻校园突发事件频发及危害的公共理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优惠政策的开展,烟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优惠政策也得到相应的落实。优惠政策包括高考加分、照顾奖助学金发放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烟台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享受优惠的权利,有益于加快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建设,巩固民族团结。但随着政策的实行,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日益显露了出来,因此,坚持并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优惠政策应是烟台高校言能践行的工作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乡贤作为地方能人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将新乡贤纳入新时代乡村建设中,是建构乡村协同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也是新时代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和职责难以界定,其参与身份处于模糊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责定位不明确,权力异化需要防范;权威认可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人情主义色彩浓厚,参与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协同治理视域下激发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活力和动力,亟须加强党的引领,完善新乡贤治理的规章制度;弘扬新乡贤文化,提升新乡贤的社会威望;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新乡贤治理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